热门频道

传媒经济——媒体:做完“新闻”后做什么?    

传媒经济——媒体:做完“新闻”后做什么?

  “晚会到此结束”,随着主持人的甜美声音响起,音乐、灯光、烟花在同一时刻包裹住演播室里的四百位观众。转播车上导播喊一声“OK”,演播室的各个角落开始陆陆续续钻出不少人:导演组、催场、技术、道具组,还有观众席上不敢挪窝的摄像组,这些人此刻神经才松懈下来,伸个懒腰,放松中带着疲惫。我也放下手中的流程表,朝大家做个手势,示意明天上午照例开总结会。
  这是一场很平常的活动。每年,我们台里大演播室举办的各类活动超过200场次,密度很大。每一次活动都要费尽心思,各路视音频、流程对接、构图以及布景颜色等无数专业细节丝毫不敢马虎。此外,一些不起眼的小问题更需花费心思,例如重要嘉宾台下的桌子角会不会撞腿、发言台的尺寸大小、脚垫高度。每接一场活动,我都对自己再次确认:媒体就是个服务业。
  
  市场倒逼,昂贵的电视开始讲“服务”
  
  倒逼,让我们积极与其他资源对接,累积更多正面价值,逐步适应新技术新变化。贩卖一点专业概念就通用的时代过去了,粗糙的电视节目无法产生附加值,一些传统节目变得价值有限。在和社会打交道的过程中,总让我感叹:电视是个大家伙,成本高,而且新产品的制作周期太长,很多社会需求一闪而逝,若不能及时抓住,马上就有更低价更方便的其他媒体产品取而代之。
  作为地方电视台,虽然其新闻栏目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绝对优势,但也受到新媒体和其他媒体的冲击。今年以来,这种受影响程度愈加明显。台里接地气的另一重点手段是承办活动,这几年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几个部门都在正常节目之外操持出一套应对活动的班底,既提供内容,又提供社会活动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之所以重视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是逼不得已。
  既然电视这个大家伙既笨重又昂贵而且制作周期长,我们就必须找到值得市场等待的价值。价值体现在哪?每次活动创意新鲜一点,品质高一点,策划贴近客户一点……做到虽然昂贵,但物有所值,商业与内容联动。媒体就是信息服务业,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人群发生联系,并延展增值服务。是的,服务这个词里有无限的事情要做。
  服务是个专业活。现在部室里每个人都有不同身份。导演、后勤以及相关配套人员都由记者、编导兼任。后勤组要跟交警、保安公司、舞美器材、人员伙食等等打交道,有无穷的琐事;导演组则需涉猎美术、音乐、经济、灯光、设备等多学科知识,永远处在部门协调、协调、再协调的奔波中。
  服务是个细致活。细节细到:事前调整好麦克风的高度来适应不同嘉宾;带上小白板随时以大字沟通,以免突兀打扰嘉宾、领导和观众;颁奖环节观众的朝向;递话筒者的服装颜色等等……这样几百个几千个分解动作才能形成一个流畅推进的演播过程。
  
  摒弃“高高在上”,才能做好媒体服务
  
  摒弃“高高在上”,其实不涉及尊严,但事关态度。长期以来,我们作为传统媒体的从业者往往自诩精英,身段很难放下。而服务行业最重要的就是态度。
  以某知名餐饮企业的经营服务理念为例,一,顾客永远是对的;二,如果顾客错了请参照第一条执行。虽然媒体服务理念不能对其照搬,但将心比心,服务的实质在于设身处地从对方角度出发,通过细心专业的服务,让对方感到满意,感到有收获。这种思维是媒体人服务态度发生根本变化的起点。媒体人自身已具备发现能力、判断能力、表现能力、突破能力等,但多惯于单兵作战,而且“以我为主”。而服务需要的更多:太多不同学科的专业学识、联络沟通能力、危机处理能力、统筹调度能力,以及从对方角度看问题。这样的角度,能让我们与市场提出的要求不再对立。一个为某客户做的片子,改了不下十遍,其间编导从暴跳如雷到神经麻木,而客户给出的改进意见依然还是“再大气、再有气势”此类不着边际的词。怎么把创作同对方的要求联系起来?我们也第N次和客户做沟通,才终于找到一个契合点。这个客户从此和我们开始了长期合作。
  年初,我采访海天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掌舵人王启明。他说,对比江浙,泉州的鞋服民营企业既缺少市场优势,又缺少政府扶持,但这次江浙企业倒了很多,但泉州情况还好,究其原因在于产业链全,更主要是长期都有一种危机感,一直保持紧张。这个回答很有意思,以此反思电视媒体的市场前景,也很有启发。
  
  除了办活动,电视“服务”还有其他抓手吗?
  
  忙于一场场晚会、颁奖仪式,周转在商业和内容之间时,我常自问,媒体的功能就在于此吗?媒体人的作用还有更大的空间吗?
  地方媒体资源有限。央视高瞻远瞩,卫视唱娱乐大戏,微博热点不断。相比之下,地方电视台窘境凸显,在热点热度上没法比,其他地区的事也够不着,唯一能形成独家优势的是本地公共服务领域。
  当下,受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日趋精细。与此相对应的是不满意的声音频发,在这种情况下,地方电视媒体所能实现的公共服务跨界打通,就成为很重要的优势。例如,泉州广播电视台的电视新闻节目“新闻广角”多年以来对民生问题很有号召力,电台访谈节目“政风行风热线”对部门、行业协会实现跨界串联等。根据这些节目内容,改多部热线为同一号码,提高服务水准,加大反馈力度,使之成为打通公共服务的网。
  在此领域,区域性电视媒体原本就做了大量工作,但主要是通过议程设置组成内容产品。但随着网络爆料的迅捷冲击,电视媒体爆料在公共领域吸引力下降。但借助公信力,组建当地公共服务大型平台,更多从大众的角度追求服务黏合度,可以重构在这个领域的接地气优势,做到不仅发现内容,更重要是团结人群,互动交流,提升关注。
  对聚拢关注本地公共领域的普通人而言,本地媒体可组成信任交流的圈子,形成自己人效应,在公共服务格局中发挥对城市生活的影响力。这样,它将成为区域性电视媒体的生存支点,更可以延展出很多全新项目,比如打造公共活动空间,引领城市生活;还可以积极整合与置换更多的视频、微博、网络资源和其他媒体资源,建立综合媒体服务。
  在这个信息传播快速而庞杂的时代,电视和各类媒体一样,功能都在拓展;同样,对个体的要求也在相应改变。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