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广告公司与年轻人的理想关系,就是相互“利用”    

有人问我,“你是否很喜欢广告?”

我想了很久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达我真正的感受,我对广告是有感情的。我得到了很多训练,知道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认识了很多各行各业的人,只是广告圈内可以长久的朋友不多。最后我想到了一个有创意的比喻。二三十年后的感觉就像自己昨天吃了一顿很丰富的晚餐,味道还在脑袋中,但肚子却已经空空的,消化了。

我很幸运,自己在智威汤逊的时候得到了很多培训,这是成熟的大公司吸引年轻人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自己做上ECD以后,要帮助高层带领六七个团队,每个团队有正队长,副队长,每组大约有10来个人,我要对他们每个人未来的发展负责。如何让公司赚到钱、压力如何分布,那个时候带着他们,不必理会高层,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做ECD之前已向上司要到100%的自主权)。他们是将来可以强大的力量,不可以掉以轻心。

在传统的观念里面,需要高层很厉害,带领团队冲锋陷阵,江湖地位高,经验丰富,自然也就很贵,很多公司会招这样的人,也不去计算值不值得。通常,我会用招那样一个人的钱的90%招两个没什么经验的新人,还为公司节省下10%。从我的实践来看,这是一个很有效的策略。这些小孩子就像一匹匹饥饿的小狼,要的是吸收和学习更多东西,愿意学,学的也就快。我也会让他们尽可能的去参加各种比赛,为他们制造更多拿奖的机会。最后的结果往往是公司付出了较少的钱,年轻人有了好的平台学习和成长,他们也为公司带来了新鲜的活力,常常是一石二鸟三鸟的多赢局面。

公司部门里的每个组都有一个老大,我不太管他们赚钱的事,比较关心的是他们如何训练年轻人。这些不贵但是异常饥饿的新人要如何“喂饱”,并让他们为公司出力。

我为他们布置两个重要的“课外活动”:“JWT Young Art Directors’ Club ”和“JWT Young Writers’ Club”。

我将准备好的题目写下来,发到他们每个人手里,每两周的周三下班前一小段时间,就是这两个俱乐部年轻人的聚会。

我会先告诉他们下一次要讨论的主题,如果是“Art Directors’ Club”,比如第一个要讨论的是“Personality”,我会先通过一些鲜明的品牌案例分析解释这个“Personality”,之后会布置他们任务,让他们从看过的杂志、报纸、电视、户外任何地方找一张自己认为最能代表“Personality”的广告,到时候在会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到了那一天,大家准备好了咖啡蛋糕和之前两周积累的疑问、收获、素材等等,一起讨论、碰撞、争执、启发······

因为不是公司工作的案子,所以大家来去自由,乐意参加就参加,很多人在那段时间获得很大的成长。

这是对我工作最有贡献的事,在那几年里培养了很多新人。一两百人的创意部,10来个队长,很多后来都当了很好的ECD,也带出很多优秀的人才,这是特别值得我骄傲的事情。

当时,有很多年轻人希望进来JWT,“Young Club”就像身处一个实验学校,有着大学一样的氛围,不是所有广告公司都能做到如此。

几十年后,亚洲的《Campaign》杂志颁给我“25年来塑造亚洲创意行业的九位传奇人物”之一,我开心得不得了,不是因为自己做了多大的事情,而是因为有那些年轻人的成长,我永远喜欢公司里努力的年轻人。

以后我再来说说“Young Art Directors’ Club”和“Young Writers’ Club”里发生的故事。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