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JWT数字化营销洞察力报告:帮助品牌在数字世界中变的真实    

JWT数字化营销洞察力报告:帮助品牌在数字世界中变的真实

  北京-智威汤逊(JWT)最新发布的数字化营销洞察力报告调查了学习型消费者的崛起、科技时代的恋物癖现象、和公众分享个人隐私的意愿、以及消费者虚拟和真实社交之间的区别。

 

 

  研究报告中提及的“大数据”,旨在将数字化营销策略推进到更多的领域中。智威汤逊北京在本次调查中,着重探索了隐藏在数据背后的人性,研究消费者洞察力,而消费者洞察力恰恰可以更好的将品牌和中国年轻消费者联系起来。

  智威汤逊北京策略总监刘松说:“数字化时代让我们可以轻松获取消费者的在线数据,但数据只能告诉我们消费者已经发生的行为并不能知道背后的原因;如果过分依赖今天的数据就无法给明天的消费者带来惊喜;所以我们更热衷挖掘行为背后的人性需求,以期为我们服务的品牌创作更多能够激发消费者参与的想法。”

  智威汤逊北京在线调查了全国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2000左右高度依赖网络的用户, 并在问卷的汇总和分析中对同样的样本进行了二次追踪,并从众多的数据结果中剖析了在当今数字化营销市场中消费者市场营销的8个真相:

  1、昨天的行为不代表今天的想法。品牌常常根据过去购买的数据,一厢情愿的推送信息给消费者。但是和我们交流的消费者觉得大部分没有切中要害。品牌需要更好的细分人群, 了解目标消费群的真正需求。女性在网络购物中更喜欢探索,而男性则目标明确。同时,30%以上的受访者表示愿意接受带有折扣为其省钱的个性化推荐。

  2、冲动购买只是数码终端的一厢情愿。中国消费者比西方消费者更为保守的尝试即时的电子购物终端(只有14.5%的受访者倾向于通过杂志里的二维码购买商品)。他们需要发现更多,并听取其他人的意见(53.5%的受访者如果没有网上评论的参考,他们是不会做最终决定的)。所以驱动冲动消费的数字战役,例如扫二维码获得折扣等方式要与早期的 品牌购买选择协同发力,而非期待消费者在终端的冲动购买。

  3、那些渴望被曝光的隐私。中国网民在互联网空间中找到自由感。他们热衷于在网上分享想法、新闻、故事、视频, 图片等个人隐私, 这些都可以帮助他们获得社交中的认同感。60%的受访者愿意在网上分享个人漂亮的照片。品牌可以有效利用曝光的需求,创造激发消费者参与的活动。

  4、学习型消费者的崛起。中国消费者热衷于在购物决策前的网络学习和探索,特别是高涉入度的或高价的商品类别。品牌可以通过在网上集结意见领袖,创建指南和简易客观的评估体系来帮助消费者学习。例如在汽车类商品中,多数受访者愿意从朋友那听取经验,并有38%的受访者会在汽车网站和品牌网站上做更深入的调查。

  5、别想让坐在火箭上的消费者慢下来。中国消费者在这个充满竞争力的社会,每天都面对很多压力。但只有0.8%的消费者认为时时在线会带来压力。反之上网娱乐购物等都是他们舒解压力的手段。在面对压力和焦虑的中国消费者,品牌要帮助他们前进并获得更多,而不是试图成为避风港。

  6、对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云”还在空中。越来越多的公司运用技术优势开发出新产品和服务,但是市场运作者需要更清晰直观的向消费者解释这些革新带来的好处。我们的调查显示消费者不了解高新科技术语的含义,只有低于16%的受访者知道“云”所带来的一些利益,但他们对智能技术充满期待,并期待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切实的利益。

  7、科技时代盛产恋物癖。由于数字屏幕被默认为是和世界交流的界面,重度的屏幕控们日渐显现出对真实的物品和亲身体验的珍惜和迷恋。我们的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比较怀念过去的事物,比如相册等。同时对于他们可以真实接触到的物品或亲身的体验,他们会感到非常欣慰并乐于和自己关心的人分享。比方说有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只有打印出来的照片,才能更便于和家人共同分享。同时他们相信照片打印出来才能保存的更长久。

  8、别把每个真实的人都当成虚拟ID。消费者依然认为线下的社交沟通更为真诚。超过40%的受访者认为只有线下社交才可以带来安全感,因为他们觉得一旦关上电脑,网上的朋友都将消失。品牌可以通过帮助消费者回归到线下的朋友圈, 来更有效的强化品牌在其生活中的角色。

  智威汤逊北京董事总经理许菁文说:“数字化是目前中国每个广告公司的重中之重。我们将不仅仅局限于枯燥的数字,我们的策略是为数字时代提供根植于消费者洞察力之上的创意方案。”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