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每年250万人“误服药” 15院士联名倡议打击假药广告    

每年250万人“误服药” 15院士联名倡议打击假药广告

  东方网 报道:常看电视的人一定会注意到,在医疗广告中,“院士”是经常出现的名词,许多我国医药卫生行业的领军人物、著名院士的名号被一些不法的医疗机构瞄上,后者打着院士的名义夸大医院和药品的作用,让院士背上骂名的同时,大肆骗取患者的钱财,严重的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据央视新闻报道,今天,忍无可忍的15名两院院士联合发出了倡议,要求对医药虚假宣传进行严厉打击。

  倡议书:互联网行业应拒绝虚假医药宣传

  在网上搜索这些院士的名字,可以看到不少医疗机构都宣称院士和他们有关系,有的药说是院士多年研发出来的,有的医疗机构说院士来给做过指导,还有的索性说院士是自己的顾问,“远程指导专家”等,而实际上这些院士和这些机构毫无关系,这种随意盗用名义的现象,也令院士们烦不胜烦。

  现在,15位两院院士联合签名了一份倡议书,主题是“向生命负责”。院士们呼吁,医疗医药行业是关系到国计民生、治病救人的特殊行业,与老百姓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互联网行业应该加强自律,拒绝虚假医药宣传。

  “被代言”院士:虚假广告等于“谋财害命”

  据央视新闻,参与发起倡议书的15名院士主要都是我国医药医疗行业的领军人物,第一个签名发出倡议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可冀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及老年医学研究,其他参与者还有中国科学院院士童坦君,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等。

  在接受央视记者采访时,院士李练达就曾表示,某些民营医院和医疗机构这类“盗用着名号”现象现在已经很严重了,这种虚假广告不仅仅是骗钱,而且带有图财害命的性质。“他比小偷还严重,小偷仅是偷钱,这个除了偷钱以外,欺骗病人、欺骗广大群众,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

  两会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终南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现在医药虚假宣传已经成为了医疗卫生领域的一大“顽疾”,一些不法医疗机构随意借用院士名义,随意混淆药品概念,给患者带来巨大风险,“对患者而言,首先被耽误的是病情,等于谋财害命”。

  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误服药”而耽误治疗

  实际上,身份被随便盗用的不光是这15名院士,根据中国医院学会统计,目前有几十位知名专家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代言”了违法医药广告

  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50万人因“误服药”而耽误治疗,现在,15名院士在倡议书上郑重呼吁,医疗机构向患者呈现相关信息时,应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因任何的虚假信息而受到危害。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对网络医药、医疗相关机构广告的监督管理,加强对网络虚假信息的严厉打击。互联网企业应加强自律,不对虚假药品信息进行推广服务,确保网民得到真实、准确、客观的信息和结果。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