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严肃音乐PK选秀节目 专业归专业娱乐归娱乐    

严肃音乐PK选秀节目 专业归专业娱乐归娱乐

青歌赛走出的大牌

  近年来,荧屏因“比赛”而分外热闹,《中国好声音》去年不但引来全国的关注,还引发了一次又一次争论;《我是歌手》今年不仅牢牢抓住众多歌迷的眼球,而且让观众久久回味……虽然电视荧屏上的各种唱歌选秀类节目层出不穷,但是严肃音乐在中国电视观众心目中仍拥有着难以撼动的地位。正如音乐评论家金兆钧所言:专业归专业,娱乐归娱乐,不要老是混在一起,结果是“两不靠”。

  严肃音乐何去何从?荧屏赛事形式创新才能火

  去年,从荷兰引进版权的比赛形式——《中国好声音》火爆了整整一个夏天,开创了电视节目的一个新时代,连国家广电总局都称其为“大型励志音乐评论节目”,用名利双收来形容这档节目并不为过。随后,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在各卫视风起云涌,邀请明星当导师,选手讲述故事,观众眼泪狂飙……一些“草根”歌手或平头百姓,通过选秀节目,一鸣惊人。

  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作为我国诞生最早、历时最长的一项本土原创的声乐电视赛事,虽然独占央视的播出平台,但是现如今再也不似昔日“皇帝的女儿不愁嫁”,今年的青歌赛在赛制以及看点等方面颠覆多多,引入明星阵容、变综合素质考核为一分钟的快速问答,视唱练耳也要引入机器人评委……诸多综艺节目的热播要素,在青歌赛中全都找得到。

  青歌赛是在“与时俱进”吗?回想20多年前,“青歌赛”是何等的火爆,无论美声唱法、民族唱法,还是通俗唱法,只要获得前三名,都是一夜成名,媒体采访、演出邀约随即跟进,而这三种唱法从此也成为演唱方式的基本分类,延续多年。以后,随着节目竞争日益激烈,“青歌赛”也增添了一些新内容以吸引观众,如素质考试、才艺展示、名家点评等,重新刺激了观众的收视欲,还引发了一次次争论。然而时间一久,创新跟不上,比赛的知名度逐渐降低,尤其是那些获奖选手,甚至一等奖选手,大多成了过眼烟云。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关玲认为,诸如“青歌赛”这样的严肃音乐比赛,它的产生有特定的历史原因。那个时代,一方面,大批歌手缺乏展示渠道;另一方面,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电视节目选择较少,而歌唱比赛可以为电视台提供一个拥有高收视率的电视节目,于是,“青歌赛”等严肃音乐比赛应运而生。“如今,中国社会发展迅速,文化变化多端,每隔七八年,中国的电视文艺类型就会发生更迭,出现更新型的节目,所以,‘青歌赛’受到冲击是必然的。”关玲说。

  与选秀节目有何不同?专业素质高于民间选手

  青歌赛等严肃音乐比赛与选秀节目的最大不同,是专业与业余之分。虽然青歌赛亦有非职业歌手参赛,但他们的专业素质明显高于选秀歌手。就比赛本身而言,青歌赛是国家级正规的音乐赛事,参赛歌手均通过各地电视台的层层选拔,如过五关斩六将般地杀入决赛,他们专业技巧过硬,在实现自我的同时也推出了一批新歌,如《十五的月亮》、《黄土高坡》、《我们是黄河泰山》、《中华民谣》、《楼兰姑娘》、《开满鲜花的月亮》、《北京的桥》、《懂你》等,曾风靡一时,至今仍是经典之作。可以说,青歌赛已成为中国声乐艺术的向导。

  而各式各样的选秀节目,则是以大众娱乐为目的。其突出的特点,是在报名时取消了以往各种专业性的条件限制,号称“零门槛”,只设年龄限制,鼓励普通人参与,给每个人一个展示的舞台。其实很多人内心中都对五光十色的娱乐圈充满了向往,而这种选秀节目,就为一些怀揣演艺梦的普通人铺就了一条星光大道。于是人们尤其是青年学生踊跃参与,或一试身手,或成为疯狂“粉丝”。他们中大多数人没有经过专业训练,不懂乐理,只是模仿着唱几首歌。这样的选秀节目主要不是为了选拔人才,而是为了娱乐大众,如走中性路线的“女哥”、男扮女装的“伪娘”等,以赢得较高收视率,其商业目的远远高于艺术本身。因而这种选秀的胜出者,完全无法与青歌赛的优胜者相比。除了早期的“超女”还在圈里发展外,更多的只是热闹一时,无法在声乐艺术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很多艺术家都劝诫青年人,不要幻想通过选秀而一夜成名或一夜暴富,词作家宋小明即说:“成功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毕竟真正的成功还是要用实力来说话的。”

  如何与选秀节目抗争?“专业归专业娱乐归娱乐”

  举办比赛是电视台吸引观众的一种方式,开始时还以专业水平为主,随着各类娱乐节目的蜂拥而上,增加更多的娱乐内容成为比赛提高收视率的首选,专业外的表演成分日益增多,直至近些年,收视率激增的选秀节目完全替代了专业性较强的比赛。然而,选秀节目大泛滥也引起了不少负面效应,其中之一就是让荧屏艺术竞赛的专业性不断削弱。

  一些专家认为,事实上,比赛一旦成为荧屏比赛就不能不纳入大量的娱乐因素,这是电视节目的性质使然。“面对电视机前的观众,比赛顾及大众的欣赏心理和收视习惯、顾及非专业的一面,在情在理,否则,完全可以像中外专业比赛那样,自己关起门来反复演唱几个必选和自选曲目,一轮一轮地淘汰,最后对外公布比赛结果了事,根本用不着采用电视比赛的形式。”中国国际文化交流公司总经理江凌说。

  正因为荧屏赛事的娱乐因素,所以,形式不断创新才能吸引观众,才能火爆,一旦形式停止创新,收视率也就走下坡路了。这似乎已经成为荧屏赛事的一条规律。

  不过,音乐评论家金兆钧则认为,专业归专业,娱乐归娱乐,不要老是混在一起,结果是“两不靠”。今后,像“青歌赛”这样的比赛,主要目的是推出专业人才,不应该和那些纯粹的娱乐节目去比拼收视率,也不要与过去辉煌的时候去比,时代不同了,电视的收视心理和审美情趣都发生了变化。“‘中国好声音’是大投入大制作,请的乐队、音响师、录音师都是国内顶级的,在舞台和音响上都做到了相对完美的呈现,‘青歌赛’做市场、做娱乐未必做得过这些节目,所以,还不如干脆就将专业性做到极致。选手一旦被专业团体和专业院校认可,照样有出路。”金兆钧还举例说,娱乐性节目培养的是流行歌手,很多歌手能逼真地翻唱其他歌手的作品,但原创力却不足。“娱乐性歌唱比赛并不承担培养原创的责任,但是在‘青歌赛’的评选中就会有意鼓励原创性的歌手,而非卡拉OK型的选手。从这一点来说,‘青歌赛’还承担了完善音乐产业链条、指引专业导向的作用。”关玲也认为,“青歌赛”的选拔方式类似于“考试”,比赛的定位是艺术高端,代表的是精英文化,与其他娱乐性比赛不能用同一标准衡量,其受众也不同。

  “青歌赛”走向阳春白雪,这并没有什么不对,因为这是国家级的选拔比赛,有存在的价值和必要性,作为一档定位高端的电视节目,“青歌赛”也不能要求人人喜欢,更重要的是明确定位,维持品牌。关玲认为,“如今的考评体系导致了电视台各频道的发展趋于同质化,因此,更不能纯粹以收视率衡量节目成败。“青歌赛”与娱乐性比赛应当各自在不同定位下履行各自的职能,错位发展才是节目健康生存的表现。

  超级链接

  行家教你欣赏严肃音乐

  如何欣赏严肃音乐比赛歌手的演唱?有些观众觉得有的歌手唱得挺不错的,可是评委却打了低分,有的歌手唱的歌曲并不怎么好听,还听不大懂,为什么评委却给高分呢?

  南京艺术学院声乐教授顾雪珍介绍,欣赏歌唱艺术,除了音准、节奏、情感表达等基本要素外,还特别强调声音的美学,这常常是普通观众忽视的一点,而专家会更容易捕捉到其中的美。最典型的是美声唱法,选手大多演唱外国歌曲,观众普遍反映听不懂,这个时候运用声音美学,就可以帮助观众欣赏其中的美。比如男中音在声乐上被称为“父亲”,其声音美在浑厚有力和宽广气势;男高音是“青年人”的声音,浪漫抒情,激越嘹亮,有着金属般的质地;女中音是母亲般的声音,同样浑厚宽广圆润;女高音又分为抒情女高音和花腔女高音,温柔华丽灵动。民族唱法比较接近于中国人的审美习惯,起源于中国民歌、戏曲、曲艺,加上近几十年来音乐学院的科学训练,形成了中国人特有的音色,民族唱法中很少有女中音和男中音,以高音为主,女声特征主要是甜、嗲、美,男声高亢有力之中不乏抒情。

  流行唱法相对更加自由,曾担任多届青歌赛评委、著名作曲家付林强调,欣赏这一唱法主要有3点,一是声态,即声音状态,流行歌手的声态讲究自然、本真,即保持自我特色,不要用训练强行改变太多;二是演唱能力,和其他唱法一样,流行唱法一样在技术上如气息等方面要有保障,但不要一味以高音或音域宽广来衡量;三是风格,能在流行乐坛占有一席之地的歌手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可见风格对于流行歌手的重要性。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