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成都商报社总编辑:纸媒最坏的时期 我们最好的时机    

成都商报社总编辑:纸媒最坏的时期 我们最好的时机


  20年前的互联网基因
  
  20年前我进入成都商报,遇到了纸媒最好的时代,不过,那时候鱼龙混杂,野蛮生长。事情的发展总是这样的——到了一定时候,就有很多在市场上摸爬滚打过的东西沉淀出来了。纸媒也因此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期。
  
  在都市报出现以前,我认为报纸都是宣传纸,很少有镜头和笔触能对准普罗大众,是都市报开创了新闻纸的时代。成都商报也就是那个时候出来的最早一批成功的都市报。
  


  当年我们提出“一报在手,别无他求”。首先,它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尊重市场规律;其次,它的体制与市场接轨,提倡开门办报,吸引了大量优秀的报业人才;第三,它一开始就提倡新闻、活动、服务三驾马车:新闻满足当时人们对信息的极度需求,活动让读者产生互动性和参与感,服务增加用户粘性,产生依赖感。
  
  其实,这体现了一种互联网精神。放在今天来看,成都商报之所以杀出一条血路,那是因为它身上有与现在的互联网基因类似的东西,也可以这样说,现在成都商报敢于转型新媒体,是因为它从来就不缺乏互联网基因:用户至上、强调互动性和参与感、强调用户粘性,成为用户可使用的工具。
  
  纸媒最后的救命稻草
  


  20年过去了。这几年,唱衰报纸的声音不绝于耳。紧接着就是用户流失、广告下滑、裁员、亏损。
  
  用户流失是必然。其实,所谓纸媒寒冬,在我看来,最明显的体现是广告的断崖式下滑和报纸版面的缩减,反而用户的流失,并没有外界想象的那么严重。
  
  有一点必须承认,新增受众越来越难。现在,成都商报的主流读者,大概是50后到70后,你要去抓80后90后,几乎是不太可能的。美国一些媒体曾经去试着创办校园周刊,希望学生们长大后自然而然成为自己的忠实读者,最后都以失败告终——年轻人不再看报纸,你怎么争取都是没用的。
  
  所以,报纸现在就是要围绕现有的主流读者,把他们服务好。我们需要对报纸的功能重新定义:人们生活节奏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来看以前那么厚的报纸了。报纸变薄了,随之而来的功能变化,是从传递信息变成传递价值。
  
  现在我们获得信息的第一渠道肯定是网络,但网络的问题是众声喧哗。在网络上人们会呈现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这时纸媒的价值就出来了:基于专业的新闻调查,找到真相,再进行深层次的讨论。无论新老媒体,真相是最大的消费市场,这也许是纸媒最后的救命稻草。
  
  做什么样的客户端
  
  所以,我们迎来了转型的最好时机。智能手机的普及让人们对移动端的使用成为生活习惯,具备了强大的受众基础;大环境形成了一种媒体融合的共识;最后,传统媒体进入拐点,让我们下决心壮士断腕,几乎不用动员,转型新媒体成为全报社的一种自觉行为。
  
  成都商报对转型新媒体的态度是:比最激进的慢半步,比最保守的快两步。大家只看到BAT,可BAT也是踩着累累白骨走出来的。互联网创业来得快,去得也快,纸媒不能重复当年蜂拥在PC端做网站的覆辙。当年都市报都在做新闻网站,其实就是把报纸内容简单搬到网上,那其实是用户不需要的东西。所以没有成功的例子。
  


  现在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究竟做一个什么样的客户端,成都商报一开始没想清楚。我们做了一些别的尝试。“谈资”客户端的“萌宝”“萌宠”两个线上线下活动小试牛刀,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将受众转化为用户的能力,而“四川名医”的用户活跃度让我们坚信“做有刚需的生活平台”的方向是对的。经过几年的试水和思考,现在清楚了:利用我们区域媒体的优势,扎根城市,做一个市民生活离不开的客户端。
  
  我们不再做澎湃、并读,因为已经有了腾讯、网易、搜狐和今日头条。
  
  在全新的成都商报客户端上,新闻不是核心功能,而是基础功能。新闻就像是一碗粥,能满足用户的基本需要,而我们的“活动”“投诉”和“快拍”,就是牛肉臊子,让用户在这里能把柴米油盐酱醋茶一下子全解决掉,还能参与到新闻报道当中。这次尼泊尔地震,我们的“拍客”第一时间发回了现场报道,这让我们很欣喜。这是一颗可贵的种子,未来所有用户都将是我们的报道者。
  
  未来思考的新问题
  
  其实,在我看来,纸媒的衰落被夸大了。现在都在说互联网+,其实,卖水果也在做互联网+,干洗衣服也在做互联网+,并不是只有纸媒在盯着互联网。事实上,移动互联网对全世界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的是立体化、全方位的颠覆,但好像拼命被唱衰的,只有纸媒。
  
  最近,我也听闻一些著名的都市报在裁员,在亏损。其实这很正常,一个持续红火了二十年的行业,也理当进行必要的盘整和优胜劣汰了。但都市报聚集、整合社会资源的能力还在。现在我们做客户端,不是要把报纸的内容搬上去,而是要把我们的这种资源和优势转移过去。像成都商报试水的两个新媒体项目,“谈资”客户端两个月之内吸引了15万的下载量,“四川名医”微信号一周就有上万粉丝。只不过,以前这种影响力很容易变现,现在变现能力在减弱——这是未来我们需要思考的新问题:如何把影响力变成真正的用户。
  
  像成都商报这样的都市报,顺风顺水经历了20年的高速增长,连续很多年一年涨一个亿的收入,利润率高达40%——我至今没看到哪个行业20年没洗牌的。所以我们不能怨天尤人,纸媒人尤其不能自己把自己给唱衰了。
  
  我想,未来的移动互联网上,一定还有媒体的生存空间。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