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媒体人成长的三种路径     

媒体人成长的三种路径

  

  文化产业评论:媒体人成长的三种路径:理想主义之路,研究之路,公关之路。要实现财务自由,成功走上这三条路,作者觉得有两个要素不可或缺,第一,能力,这决定了你的眼光和施展空间;第二,机会,对我们来说,就是选择哪个领域、群体、路径进行切入,选择努力的方向。看看作者如何破。
  
  我们都知道,目前传媒业处于百年未遇的大变革时期。无论是校园里的学子还是媒体里面将面临调岗的记者都对未来充满了不安。阳淼在山寨发布会活动上列举了传媒人未来的三种可能性。
  
  我们未来会怎样,没有人可以列出一条百分百成功的道路。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就是一定要变。媒介形式在变,受众素质在变,行业更是在飞速变化。你不变,还幻想着能守住这一亩三分地,还幻想内容为王,还幻想以不变应万变,还幻想新闻专业为体互联网为用,那你就是温水里的那只青蛙。
  
  我想了想,未来记者要变,有三条路,也可以说有三个样本。
  
  理想主义之路
  
  第一条路,就是莫博士之路,华尔街日报那位莫博士。我前两天在朋友圈转发过一篇文章,描述这位记者中的传奇。他做了22年记者,一直坚持在做,没有离开这个行业,没有转行。到今天以他的地位,召开D9大会,可以请所有的巨头给他捧场,成为业内最有公信力的人。这是一条理想主义之路。
  
  研究之路
  
  第二条路就是莫里茨这条路。我们前几天在山寨群里聊过,莫里茨当年在时代周刊,写乔布斯专题,那是迄今为止关于乔布斯成长史最好的一篇稿件,后来根据这篇稿件拓展成的《重返小王国》也是乔布斯前半生传记最好的版本,官方版都无法超越。
  
  但因为这篇稿件,他激怒了乔布斯,被苹果公司封杀。后来他离开时代杂志,进入红杉资本,主持了对Google史无前例的风险投资,成为风投之王。
  
  今天我们当中的曾航、牛力雄,利用在记者途径上面积累的知识,转行到一个新的行业,仍然做研究,仍然跟数据和事实打交道,但是他们研究的东西,有了更大的增值。
  
  公关之路
  
  第三条路,这个人我们大家非常的熟悉,陶然,现在身家上亿,实现了财务自由。有一些人跟他是同事,这也是我们最多朋友选择的路,去公司从事公共关系事业。
  
  当然你去做了公关,也未必能够做到陶然这个地位,因为他选择了一个好的时机和一家潜力巨大的公司。
  
  我们很多同学都明确说从来不考虑转型做公关,我感觉最根本的原因是落差大,做记者被公关围着转,做公关了就要围着以前的朋友们转,好像低了一头。我要说这种意识既是对记者行业的误解,也是对公关行业的误解。
  
  后面这两条路除了事业上能转型外,最大的诱惑是有可能实现财务自由。
  
  什么叫财务自由?中国自由主义的旗手刘军宁今年出版了一本书叫《投资哲学》,里面有一个论断很精辟:靠持续劳动来获得收入是不叫财务自由的,你工资再高也没用。只有当你不用劳动时,也有过上理想生活的财力时,才叫财务自由。
  
  这是自由两个字的本初之意,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而是想不做什么就不做什么。要实现财务自由,打工没戏,只有靠资本运作,因为资本是会自我繁衍的。莫里茨和陶然的成功在于投资,而不是工资。
  
  这三条路其实也有共同点。共同点就是以现状来看,我们很多记者同学要走上去都很难。为什么难?
  
  我们回顾过去一年我们的报道,你有多少篇幅是在写BAT,写小米,写360?我们总说一个人时间在哪,成就就在哪。你把精力放在三大巨头、四大巨头、五大巨头上面,最后成为研究某一个公司的专家,但是在那里有机会吗?
  
  我觉得已经很少有机会了,你能够深入的核心有限,大公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信息流动和信息保护机制,要写出好新闻来不是不可能,投入产出比已经不成比例了。而后两条路,投资你不可能有资格投大公司,做PR不是不可以,但要财务自由那是基本没戏,只能说打个良好的底子。
  
  转变的要素
  
  要成功走上这三条路,我觉得有两个要素不可或缺,第一,能力,这决定了你的眼光和施展空间;第二,机会,对我们来说,就是选择哪个领域、群体、路径进行切入,选择努力的方向。
  
  山寨发布会过去三年组织了近20场专业培训,内容从HTML5到移动广告到财报解读到移动互联网底层的心跳机制普及,就是希望提升记者们的专业素养,让大家能够不仅仅记录这个行业表面上发生的事情,还有能力跟上这个行业的脚步。
  
  虽然大家对这些培训效果普遍都很满意,但外面也有一些人看不过眼,散布一些谣言说我从中牟利。这也是我说记者转型困难的地方,文人相轻,他总是计较别人得到了什么,而不去看自己得到了什么。
  
  山寨发布会一共300多记者,我如果靠向记者收费或者从活动中牟利,总盘子也超不过一千万,还没法持续,你们也未必愿意交钱给我。这压根不是什么商业模式。
  
  组织培训不会有一分钱收入。这是一种投资,对能力的投资,这种投资比一两千学费或者公司给几千块辛苦费要重要得多。这是我们在能力方面应该做的事。
  
  另外一个能力投资,就是记者个人自媒体的开立。山寨发布会第一个开自媒体的是曾航,第二个就是我和赵楠一起做起来的山寨发布会公号。在这种带动下,我们这一年有四十位以上的专业记者开起了自己的自媒体。
  
  开自媒体,赚钱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让记者懂得单纯的内容创作之后的世界,懂得产品,懂得用户,懂得运营,懂得经营品牌
  
  未来一年的建议
  

  未来一年,我诚恳地建议,大家多关注创业公司、中小公司和需要互联网化的传统公司。这就是能力之外我们要做到的第二点,选择机遇。
  
  我还记得2011年我做记者不久,刚成立山寨发布会,去找林涛请教业务。他告诉我重要的是要把握好行业趋势,选好报道对象。林涛自己因为报道腾讯公司”要做互联网的水电煤”这个方向而取得新闻行业的巨大成功,他用自己的经验建议我,多关注小米。
  
  那时候小米的员工号还没到300。今天小米的势头大家也看到了,一些转行加入小米的记者同学我相信前途也很有想象力。这就是切入路径的重要。
  
  所以山寨发布会也会在接触创业者方面给大家创造更多机会,制造更多空间。今天上午我听南方报系的祖师爷范以锦讲课,他告诉我中南大学的新闻学院毕业的学生,去媒体的20%,剩下的更多的人要去公司,直接投入企业的传播工作,他跟我说这才是传媒人真正的优势。你们懂热点、懂传播、懂策划。
  
  我引用范老爷子的话不是说要大家立刻去给创业企业做公关,而是说能够给他们更需要的一些资源。互联网在中国是个难得的阳光行业,很多项目产品都能切实地改善人民的现状,但他们在早期会非常需要各种专业帮助。提供一些符合我们操守和专业能力的帮助,就是一个合适的切入路径和方向。
  
  在座的记者平均年龄大概28岁,从明年开始认真的当三年记者,在这三年里面寻找这样的机会,去投入它。
  
  三年之后,你已经是一个细分领域的专家了,要做莫博士,你已经有了精深的认识和广阔的人脉;要做莫里茨或者陶然,你就加入一家机构或者公司,再扎扎实实的做五年,做到公司上市,你就财务自由。
  
  即使公司不上市,你有更高的起点,你可以在职场里面寻找更高的机会,这个才是下水的方法,而不是观潮的方法。
  
  2000年到2013年,绝大多数记者只是记录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财富浪潮。如果你不满足你现在的现状,从现在开始,去寻找你的机会,勇敢地试水。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