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冷链赛道的各路玩家如何切分“市场蛋糕”    

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抓住机遇,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近日,顺丰对徽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升级,投入了6个大型移动冷库、超过16台支线冷链车,保证徽蟹全程冷链中转和运输,开通了面向全国市场的大闸蟹寄递流向和专项寄递线路。除了顺丰,阿里、京东、苏宁等多家企业都在冷链物流赛道上“抢跑”,到底谁能抓住这个机会?

  

冷链物流又一次“火”起来了。7月30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稳定制造业投资,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加快推进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是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首次被写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

  

当各大快递企业纷纷抢跑时,未来冷链物流将有哪些发展趋势?又该如何在新一轮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抢跑冷链物流

  

眼下,用“抢跑”来形容快递企业对冷链物流的态度再合适不过。远的先不说,单看最近的一些动向——

  

4月,京东物流正式对外发布了京东云冷链计划,通过联合区域优质冷链企业形成“骨干网+ 合伙人”的创新模式。记者从京东物流了解到,目前其城市合伙人已经覆盖全国12个经济活跃省市。

  

5月,阿里巴巴集团旗下驯鹿冷链与中和澳亚(天津)实业有限公司举行了战略合作签约仪式,阿里巴巴冷链项目正式落户天津市静海区。合作达成后,中和澳亚现有的冷链物流体系将被并入菜鸟的整体冷链物流体系。驯鹿冷链计划在中国建立50个大中型专业生鲜冷链仓库,布局100条生鲜冷链运输干线、1000条运输支线及冷链短驳。

  

7月,顺丰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深圳前海粤十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双方将开展供应链管理平台与冷链物流平台的数据无缝对接项目合作,用冷链物流平台促进物流行业标准化、降低货运物流成本、整合行业资源及其优化配置冷藏车辆分布,为冷链仓储管理系统及B2B 电子商务平台做好物流配送服务衔接。

  

8月,在苏宁物流合作伙伴大会上苏宁方面宣布,苏宁物流正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大连、武汉、南京等核心30城建设和筹备建设冷链仓,预计到2022年交付冷链仓储面积将超过100万平方米。

  

不同企业,不同时间,不同内容,只为达到同一个目的—抢跑冷链物流。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中国冷链物流发展还不完善,冷链物流市场是刚需市场,赛道长而宽。” 中国物流学会特约研究员杨达卿表示。有一组数据可以作证:2018年冷链物流市场总规模达2886亿元, 比2017年增长336亿元, 同比增长13.2%。业内机构预估,到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行业的市场规模可达5000亿元,年复合增速将超过20%。

  

快递企业抢跑的背后,更是其对加入生鲜电商争夺的强烈渴望。不容忽视的是,近几年生鲜电商市场的快速发展引爆了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而快递企业瞄准的恰好就是这一市场。据艾瑞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生鲜电商市场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未来3年,中国生鲜电商行业仍会保持年均35%的增长率。

  

快递企业布局冷链物流,如今家底究竟如何?以京东物流为例来看看。

  

2014年,京东物流开始打造冷链物流体系,并于2018年8月正式推出京东冷链(JD Cold Chain)。京东冷链依托冷链仓储网、冷链运输网、冷链配送网“三位一体”的综合冷链服务能力,以产品为基础,以科技为核心,通过构建社会化冷链协同网络打造全流程、全场景的F2B2C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平台。

  

梳理过往历程可以看出,京东冷链发展至今经历了两次重要转型。第一次转型是2017年京东物流正式独立,从传统的服务于京东零售子集团的企业物流,转型为社会第三方的物流企业。而依托于京东物流的京东冷链,也走上了全面开放的道路。第二次转型是在2018年半年,京东冷链由过去专注于B2C领域转型重点打造B2B服务网络与核心能力,通过构建社会化冷链协同网络打造全流程、全场景的F2B2C供应链一站式服务平台。

  

冷链物流进入“五高”阶段

  

与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在每一个环节上对技术的要求更高,资金投入也更大,无疑是块难啃的“硬骨头”。可以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冷链很热,也很冷。特别是受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以及用工成本不断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冷链物流行业竞争加剧,不少企业的日子并不好过。

  

从总体上看,“过去一年中国冷链产业环境不断优化,冷链需求得到进一步释放,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夯实,市场活力持续迸发。”在2019全球冷链峰会上,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崔忠付说。同时,他也表示,中国冷链产业依旧面临产地冷链体系薄弱、冷链规划建设不尽合理、冷链运营和管理粗放、创新力不够缺乏长远战略、人才梯队储备不足等问题。

  

从企业角度出发,“冷链市场监管越来越严,监管压力导致的企业安全成本增长显著。此外,当前用工成本在不断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人工成本增长将近70%。好服务与低价格之间难以平衡。”中外运冷链物流副总经理邵海涛表示。但他认为,在从粗放型发展过程向精细化转向的必然阶段,阵痛不可避免,他对冷链物流行业的未来发展依旧充满信心。

  

唯有变化是永恒不变的。

  

这种变首先体现在冷链物流的市场格局上。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产业政策强化导致的营商环境改变,另一方面则来自消费升级、产业创新而推动的市场需求变化,还有信息技术变革引领的冷链行业效率、运营成本甚至服务方式的转变。

  

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冷链物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玉鸣看来,诸多内外因素的叠加使得冷链物流行业即将迈入“五高”阶段—高监管、高品质、高管理、高技术和高人才。

  

其中高监管是指,随着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步入正轨,监管力度必然加大,进入冷链行业的门槛也随之抬高。高品质的意思是,从吃饱到吃好的生活目标追求必然会推动冷链物流企业提质增速,为客户和消费者提供更加高品质的服务,这也是今后冷链物流企业能长期发展下去的唯一路径。此外,在人才方面,冷链物流是复合型产业,需要懂制冷、物流、供应链和物品特性的综合型人才。

  

这种变也体现在冷链物流企业的服务对象和服务模式上。互联网时代,一切都有了新玩法。特别是“新零售时代”的来临让整个商业模式产生了新的变革,冷链物流领域也不例外。不仅产品的划分越来越精准细化,服务对象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食品生产制造等企业,而是要应对各种新型客户群体,呈现出订单碎片化、货品非标化、服务个性化等新特点。

  

如何应对这些新变化?答案很简单,就是要拥抱客户变化,跟上客户步伐。但与此同时,这也对冷链物流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创新解决方案能力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消除冷链物流行业痛点,业内专家开出了很多药方。其中,创新是根本所在。

  

就拿技术创新来说,冷链物流是服务型产业,但最终是需要技术驱动来实现转型升级的。在技术创新上,最终实现智慧物流也成为各方共识。“未来,只有智慧物流才能在整个冷链物流行业占领一席之地。”九曳供应链华北区销售总监张磊给出了这样的总结。她表示,通过智慧物流的推动,通过高科技的软硬件不断升级优化,国内冷链水平将有巨大的提升,使成本不断降低,效率不断提高。

  

“冷链物流的发展脱离不了技术创新,当前有很多瓶颈需要通过技术去攻克。同时,标准的创新也很重要。”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国利表示。比如,冷链物流链条很长,涵盖上下游多个产业和领域,不仅要制定标准,还要融合标准,只有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标准与冷链物流标准融到一起,才能真正把标准用活,起到上下游共制共用的效果。

  

冷链物流,未来依旧可期。

  

科技创新正触发新一轮物流竞争序幕,新物流比拼的是跨界整合能力和大数据算法等科技能力。在此新形势下,整个行业、企业如何抓住在新一轮物流竞争中抓住新机遇?又如何实现内部产业变革与升级,创造出新的竞争优势?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