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花加新一轮融资可能缩水,鲜花电商的未来究竟在何方?    

  近日,国内鲜花消费品牌Flowerplus花加宣布完成B轮融资。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融资相较于A轮的7000万元人民币和A+轮亿元及以上人民币的规模,花加本轮融资仅对外宣称“数千万元”,难道此轮融资大幅缩水?

  

  相较于鲜花电商在前两年的火爆程度来看,近一年来,鲜花电商融资就像是遇到寒冬,融资数量和融资规模纷纷骤降。以花加的缩水融资来看,如果的确遇到了花加遇到融资难的情况,整个鲜花电商行业或许也碰到了类似的情况。作为鲜花电商平台代表,花加的发展在哪里?未来花加和鲜花电商们还有机会吗?

  

  中国鲜花市场潜力巨大 以花加为代表的鲜花电商平台应运而生

  

  鲜花在国人看来也许并不属于一个刚性需求,而在国外日常消费鲜花的比例美国占了40%,在荷兰则高达60%,鲜花的渗透率让它成为这两国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虽说目前国内日常消费比例还不高,但是鲜花市场规模却藏有巨大商机。

  

  根据艾媒发布《2017-2018中国鲜花电商市场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鲜花电商行业市场规模达366.2亿元,预计2019年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鲜花电商市场规模有望继续扩大。

  

  之前国内鲜花消费场景大多局限在婚礼、会议以及礼品这样的线下场景,因此这导致国内只有5%的鲜花消费发生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鲜花市场虽说不像用户对衣食住行的需求那么广泛,但是随着用户对品质生活的追求,鲜花也渐渐成为不少用户在办公室或者家里客厅的必备装饰物。

  

  顺应这种需求,鲜花零售市场开始出现以花加为代表的日常鲜花包月定制模式平台,随着“互联网+鲜花”的普及,鲜花电商平台的出现正在改变传统鲜花零售格局。

  

  作为国内鲜花电商平台的代表,花加的发展可圈可点。据媒体报道,花加累计注册用户数过900万人,月发货量过250万件,单月销售额最高过亿,16年销售3亿,17年销售近8亿。在艾媒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在平台使用偏好方面,花加排第一是受访用户使用较多的平台。这也得益于花加加强的管控,从上游鲜花种植采购,到中游包装加工,以及下游运输配送,都进行了技术升级,有效降低了鲜花的受损率,在鲜花质量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用户口碑。

  

  可以看出花加的发展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肯定,但这次融资却出现大幅度的缩水,也让外界产生疑惑,难道花加背后发展存有很多问题?

  

  曾被资本圈大为看好的花加  为何新一轮融资大幅度缩水?

  

  在本身经济环境有些不太明朗的情况下,离规模化盈利距离尚远的鲜花电商,也难以获得广大投资人的青睐。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高级专家庄帅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指出,鲜花电商平台近一年融资数量和融资规模骤降的背后,可能和资管新规下一级市场“钱紧”有关,资本比以往更加谨慎。与此同时,这可能也与资本不太看好鲜花电商有关。

  

  随着这次融资金额大幅度减少,势必也会影响花加后续在资源、产业链、线上线下扩张等领域的布局。除了鲜花市场发展遇冷之外,其实花加自身存有的问题也是让投资者不敢再大手笔投进去的重要原因。

  

  鲜花仍然太娇嫩 物流配送是鲜花配送大难题

  

  虽说花加相对于它鲜花电商平台已经在物流环节方面做了很大改进,但是鲜花毕竟是特殊性产品,经不得一点磕磕碰碰,因此花加也难以避免被消费者投诉收到的花有损伤。尤其是碰上一些热门节日,比如情人节、圣诞节等,由于平台订单量多,配送时间着急自然容易在路上让花受损,这样的情况下用户投诉自然也会增多。

  

  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提升物流质量,鲜花电商平台就势必需要增加成本进而嫁接给消费者,这比消费者自己去线下购买的情况多花了不少钱,长期来看并不是一个能够方便用户又促进行业的事情。

  

  与此同时,花的质量本身也是备受争议。此前,就有消费者投诉花加花量少还奇丑,花材数量有时还用配草配花滥竽充数。虽然客户这方面的评价可能主观性多一点,但这同时就意味着物流成本难、用户需求满足难等问题,这直接就阻碍了花加甚至整个鲜花电商实现大规模的盈利。

  

  花加去年爆发马利筋“毒花事件”  舆论发酵负面影响大

  

  去年,花加就被媒体大肆报道向众多订购了混合鲜花套餐的用户配送的鲜花中含有一种有毒的鲜花,这种鲜花名为马利筋。人如果误食马利筋乳汁会引起衰弱、肿胀、无法站立或行走,发高烧、脉搏加速但微弱,呼吸困难、瞳孔放大等症状。

  

  而花加事后只是用短信向用户表达了歉意,并群发信息提醒,但是用户对这些处理举措并不买账。他们认为花加只发短信提示的方式未免儿戏,如果用户没有及时看到,而家中又有孩子后果不堪设想。而花加在这次负面公关处理并不明智,导致大批的用户出现对平台的不信赖。

  

  花加“毒花事件”的出现,也暴露出它在鲜花电商激烈的竞争中,还是惯用烧钱的低价策略争夺市场,忽略了鲜花安全和质量把控这一核心问题。

  

  高层频繁变动不稳定 公司运营发展容易出现问题

  

  花加的“毒花事件”发生后,导致身兼投资人、执行副总裁双重身份的苏春姿引咎离职。在这期间,虽说花加也加大力度引进高端人才对公司进行整体运营管理,但是都入职不久后就离职。

  

  比如曾任阿里行业营销顾问、拥有十年电商运营经验的徐明随后加入花加任COO,负责整体运营,就是这样一位经验丰富的职业经理人在入职4个月后也选择了离开。徐明离职后,花加投资人蒋先福临危受命,担任公司营销顾问,原定计划三个月,现在时间已到也以离开。

  

  公司管理层的不稳定自然会影响很多决策计划的推行,对于花加来说内部的不稳定,自然也会影响投资圈的巨头判断是否这家公司值得投资了。

  

  花加融资缩水资金必须用到刀刃上 重塑品牌影响力至关重要

  

  花加目前存有的不少问题,都是影响它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因素,当下融资的钱除了要发展之外,集中精力解决问题也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是稳定管理层内部。

  

  一个好的将帅才能带领一支好的队伍,花加应该在内部管理层要招到有实力的人才,带领公司制定当下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稳定内部民心的关键就是要有一个核心的灵魂人物,就像小米有雷军一样,对于企业来说,内部稳定了发展才稳定,这样对外界传达的信息也会是正面积极报道。

  

  其次是深耕产业链、多渠道加强跟不同供应链资源独家合作。

  

  如果纯靠线上线下销售鲜花来盈利还是较为单一,因此要多角度的挖掘鲜花的交易场景以及其他衍生商品的价值,让产业链更为丰富。目前鲜花电商行业的一大问题在于花源尤其是优质花源难以获得,大型种花基地较为集中,在物流水平不能完全达标情况下,远程运输鲜花质量破坏率高。因此,多渠道跟优质供应商合作就是关键一环,毕竟花的质量好坏也是重要方面。

  

  最后就是强化品牌概念,推动品牌升级。

  

  现阶段鲜花电商经营模式,大多数都是线上下订单,线下配送的模式。这种同质化会导致后续整个鲜花电商市场很大机率会大打“价格战”,市场变成一片血海,但价格战并不有利于鲜花电商的长远发展。花加应该要避开打价格战,要着重塑造旗下鲜花品牌成为主打精神消费层面的消耗品品牌,清晰的品牌认知壁垒才是行业突围的核心本质。

  

  花加融资缩水也折射出鲜花电商平台发展存在不少问题,但对于花加来说如果能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关键领域,或许还是有机会继续让它在鲜花电商赛道处于领先地位。一旦它在消费级市场大范围的被认可,后续的融资规模肯定会有更大的突破。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