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社交红利入口显现 小程序爆发前夜最后机会在哪?    

  不得不说,张小龙是当之无愧的产品大神。

  

  在成功打造出微信这一国民应用之后,张小龙又给世人带来了小程序。谁也没有想到,2017年1月9日正式上线的小程序,仅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就能收获此番市场反响,以至于在业内人士的解读中手握小程序的微信已经动到各手机厂商的蛋糕,成为他们最大的敌人。

  

  由此,小程序的崛起也就引出了一系列的问题,其是否像其他所有新兴的浪潮那般是一把双刃剑?对某些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另一边却能够在部分领域起到赋能作用?如果有的话,谁能够伴随着崛起享受到这一利好?这其中又是否有未知的挑战随之而来?

  

  接下来,熊出墨请注意将通过本文对这些问题一一作出解答。

  

  势不可挡的小程序

  

  每周一刷下跳一跳排行,每天早上扫辆摩拜去上班,中午打开美团点个外卖......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个现象,自己的生活每时每刻都在与微信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有了小程序之后,这些动作变得更加便捷、自然。

  

  微信在工作、学习中的重要之用自然不用多说,可小程序又是什么时候潜入了我们的生活?他的故事要从何讲起?

  

  2017年1月9日0点,第一批小程序开启了公测。在见识到小程序庐山真面目之后,越来越多的用户和开发者有所行动。“1.7亿日活、58万个小程序、100万个开发者加入”,今年的1月15日,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向外界汇报了刚满一周岁的小程序所取得的骄人成绩。此前的预言似乎也没有落空,微信小程序颇有将APP赶下历史舞台的势头。

  

  那么小程序对于传统APP的击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首先从开发者的角度出发,相较于小程序,APP的开发成本要更高,开发周期也要更长,并且后期进行宣传推广的成本也偏高。而在用户这一端,QuestMobile给出的数据显示,移动用户月人均新安装APP数量近期一直是出于下滑的态势,这也就是业界常说的用户红利的消失,多数用户开始向微信、QQ等超级应用集中。

  

  因此,围观的手机厂商便如火烧屁股一般,纷纷跳了起来,于近日举行了“快应用标准启动发布会”,华为、小米、OPPO、vivo等十大国内手机厂商共同推出了对标小程序的快应用。同小程序一样,快应用能够做到免安装、免存储、随点随用。

  

  事实上,各手机厂商做出此举也无可厚非。毕竟在去年7月,张小龙就放出豪言称未来小程序将取代80%的APP市场。届时,各手机厂商全成了为微信做嫁衣,市面上出售的全部都是贴牌的“微信手机”,因为其桌面所有的图标最终都是要流向微信。

  

  “这样一来,还哪来的应用分发可谈,手机厂商只能够靠卖硬件赚钱”,有业内人士向熊出墨请注意说明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手机硬件销量能够赚到的利润少之又少,苹果也只能够做到18%左右,其他厂商则是少得可怜,比如说小米在招股书中也已说明,手机销售的整体净利润仅有2.8%,而软件层面的想象空间却是这的数十倍,超过了40%。

  

  所以,任谁也不会眼睁睁看着这部分收入流走。出于此番考虑,快应用横空出世。但话说回来,虽然一种防御性措施,但若快应用在日后真能够与小程序齐头并进,由这二者主导的颠覆传统APP的新生态和新玩法,对某些玩家来说是否不失为一时代机遇?

  

  新的生态与玩法

  

  “起初小程序只是实现了在微信内部的打通,从公众号到小程序。现在,很大程度上小程序已经能够整合线上资源,并成功导流到线下场景”,有业内人士告诉熊出墨请注意,小程序的出现,为传统的线下商家增添了不少新鲜的玩法。

  

  口说无凭,先来看几个真实的案例。

  

  首先来看一个较为典型的线下传统行业——餐饮。众所周知,餐饮商家多是立足于线下门店,讲到这,相信熟悉小程序的用户已经能够猜到其余小程序结合的最佳方式,那就是利用位置服务将用户引流至附近的门店,这样一来,传统门店的服务半径问题就被转移到了线上,无形之中就得以解决。

  

  “莓兽”就是从小程序中受益的第一批餐饮品牌代表,2017年3月莓兽尝试在小程序和微信朋友圈进行了广告头投放,这轮广告下去成效显著,最终莓兽公众号累计增加粉丝16万+,并成功转化会员10万+。这其中,线上线下的联动是关键,在线上,莓兽通过连接微盟的智慧餐厅系统,实现了领卡、领券、买单等操作,并且与公号数据同步与打通,便于粉丝用户的管理,朋友圈的广告投放无疑为线上实现了导流;而在线下,莓兽在全国24个省份拥有200多家分店,总计日销饮品可达300000杯,将线上的客流落地到线下,形成一个闭环。

  

  “微信有10亿流量,小程序将成为线下商业的最大入口”,微盟创始人兼CEO孙涛勇如此说道,在未来小程序将与公众号、口碑、今日头条、百度等共同组成多元化的新零售全渠道营销格局。

  

  小程序+公众号联动,似乎能够成为打通线上线下场景,实现中小企业引流的路径。在京东与蘑菇街新上线的微选平台中,熊出墨请注意就发现,类似“有路网”(专注海外房产投资)、“花点时间(鲜花)”、“棒棒糖”(母婴)等生活服务、餐饮、在线旅游等具备线下服务场景的公司在线上也拥有天然优势。

  

  再分享一个生活服务类的案例。一家新开的婚纱店通过建立小程序,单月收集了1000多条客户线索,这在传统的线下时代或者电商时代,都是很难达成的一个任务。来看看这家婚纱店的实现路径:首先是在公众号的首页介绍上,为小程序单独开放了入口,以达到从公众号到小程序的引流;而在线下,则是发力于把客户变成线上粉丝,通过引导客户扫描小程序码观看客照样片等,无形中完成转化过程。最后再把这些粉丝和客户进行集中,拉入微信群中统一管理,每当影楼有新的动态或者客片,就把小程序分享到微信群中。

  

  如此一来,基于小程序、公众号、社群这些形式,一个线上闭环就得以形成,同时还能够兼顾与线下信息的互通。

  

  这就是新生态带来的新时代机遇。当然对这一机遇嗅觉最为敏锐的除了商家之外,服务商也是其中之一。比如此前聚焦在微信商城的有赞,也在去年初推出小程序服务发力垂直行业;以微信开发服务商起家的微盟也已经选择ALL IN小程序,近期在全国范围内面对中小企业和商家进行定向推广,抢占小程序流量高地;此前做工具应用的轻芒也将赛道转移到小程序上,探索线下流量红利。

  

  机遇与挑战并存

  

  既然说到了线上与线下,有一个词就不得不提,那就是众电商巨头们都在布局的“新零售”。其实无论是餐饮店也好还是婚纱影楼也好,小程序生态对他们的赋能实际上就是在践行新零售战略,和电商们唯一的不同就是,一个是从线上出发,一个是从线下出发。

  

  为什么要这么说?先来看电商巨头们对于新零售的理解。以消费者体验为中心,从“货-场-人”到“人-货-场”的转变,从单一零售转向多元零售形态,在马云的眼中这就是线上与线下融合升级的新零售时代。

  

  而小程序恰是这一融合的践行者,从前文的例子中我们已经说过,小程序将线下的店铺搬到了线上,通过线上小程序展示线下店面信息,并赋予门店选购、营销等功能。并能够在线上无限制扩大门店的辐射半径,获取更多的流量。线上线下的商品、会员的能信息也能够实现互通,并在线上进行管理。

  

  这些不正是电商们理想中新零售应有的模样吗?对于线下传统行业来说,小程序的崛起对其来说是一绝佳时代机遇,而对于电商而言,又何尝不是如此。熊出墨请注意在此前一篇关于电商和小程序的文章中就曾介绍过电商蘑菇街在上线小程序之后,对其业绩起到的极大助推作用。

  

  对此,孙涛勇也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微盟的战略中,小程序是连接线上线下的最好载体,以小程序为基础,搭建场景,链接人与服务的“小程序+零售”模式逐步形成。阿拉丁指数发布的小程序行业首份白皮书中也对这个观点予以了肯定,称在TOP200小程序排行榜中,零售类占到了21%,小程序已经成为线上线下的连接器,加速新零售的落地。

  

  红利将至,不少玩家已经蠢蠢欲动,但另一方面,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任一新鲜事物的兴起,往往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小程序自然也不能逃脱这一宿命。

  

  首先要明确的就是,小程序生态的建设包含的环节众多,仅靠微信绝不可能完成此重任。微信作为幕后的服务者,将小程序的众多功能接口对外开放。但与这些功能直接对接的并非是最终的小程序使用者,而是开发者。

  

  这其中就牵扯到了一个中间方,介于微信和小程序使用者之间的服务商,但目前市面上的服务商实力参差不齐,也并没有成型的市场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有效的约束,在利益的趋势之下,极易导致一系列的乱象出现。此前熊出墨请注意在《独家|小程序火爆背后的生态隐忧:风口太快导致鱼龙混杂》一文中,就曾对这一市场暗藏的隐忧做过深度解析。

  

  生态建设过程艰难,市场亟待规范之外,玩家们对于小程序的认知也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和经验的积累。毕竟许多走在时代前沿的玩家,对于小程序依然是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更别提一众的小玩家们,他们只有采取最安全的办法,隔岸观望。唯有待到多数人意识到小程序的潜力所在,那才将是小程序爆发之日。

  

  到这里,开篇所提到的几个问题,也就不再难回答。基于小程序和快应用而建设起来的新生态,在未来能够加速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模式的落地,为传统线下玩家和线上电商都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但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关口,是否要先人一步,还是要由各位玩家自行判断。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