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生鲜电商「U掌柜」获1亿人民币B+轮融资,将全力拓展无人零售    

生鲜电商「U掌柜」已完成B+轮融资,海尔资本领投,原有投资方今日资本、峰尚资本等机构跟投,融资总金额超过1亿人民币。

此前,创立于2015年8月的U掌柜曾先后获得今日资本的1000万美金A轮融资, 以及峰尚资本和今日资本共同出资的3000多万美金B轮融资 。

U掌柜联合创始人祝鹏程表示,本轮融资不仅是资本层面的合作,U掌柜将获得海尔在无人零售设备、智慧厨房等方面的战略支持。

对于已形成前置仓体系的U掌柜来说,祝鹏程认为, “无人零售是从前置仓模式孵化出的微型仓模式”,比拼的不是哪家的点位更多,而是每台无人设备的运营效率,需要强大的供应链作为支撑。

1小时达,是U掌柜前置仓模式下实现的供应链优势。 2016年12月,U掌柜已实现前置仓运营成本的盈亏平衡。

“生鲜品类的运营壁垒在于供应链。”U掌柜联合创始人、董事长王海晖表示,包括供应商管理系统、商品管理系统、仓储管理系统、订单管理系统、用户系统等。U掌柜在补货和库存管理中加入了人工智能模型,应用多层运算的神经网络模型,解决损耗和缺货难题。

以生鲜为特色加入无人零售的赛道,36氪还报道了 每日优鲜孵化的“便利购” ,以及一家专门做即时鲜果零食柜的公司“果酷”。

以下为36氪对U掌柜前置仓模式的报道

快,极速达,是影响生鲜类消费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需要重资本投入的前置仓,许多生鲜电商尝试过又选择放弃,甚至有公司因此而倒闭。

从2015年10月上线到2016年12月,U掌柜宣布,已经在15个月中实现了上海全站的运营盈亏平衡。过了盈亏平衡点,接下来就是大规模的复制和扩张。

在创立U掌柜之前,联合创始人祝鹏程和王海晖曾在1号店有过四次对分布式库存的尝试,包括自建物流和O2O,最后认定了前置仓模式的方向。

不过最开始在上海布点前置仓的时候,U掌柜的财务表现并不乐观。在订单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分摊仓储成本、配送成本、物流成本和人员工资,难度很大。具体而言,团队主要面临三个方面的挑战——其一,损耗高,早期的损耗在20个点以上。其二,缺货率高,备货难度大。其三,U掌柜主打的是办公室的场景,周末的生意是平时的四分之一。

为了解决损耗和缺货的难题,U掌柜在补货和库存管理中加入了人工智能模型,从单一的线性模型转变为多层运算的神经网络模型。几十个小仓的每件商品几乎每天都需要补货,单一模型很难满足“高周转、多仓库、货架期短”的补货需求。U掌柜在热销的单品上做了验证,基于40天过往销量画出的来10天销售曲线图,和实际的销量拟合度超过93%。数据量越大,结果会越精准。根据团队体提供的数据,目前的损耗率已经降至千分之八,缺货率降至4.8%。

经过超过五次App的迭代,U掌柜从办公室的即时消费延伸到周末的家庭场景。对商品结构的重新梳理和调整后,平台上有包括水果、蔬菜、食材、粮油、乳蛋等九个一级品类。SKU数量在400-500左右,每周上新十几个SKU,同时进行尾部的汰换,客单价由原来的26-27元提高到了50元左右。品类延伸到家庭场景后,周末的单量从平时的四分之一变为了平时的1.2倍,解决了周末成本的空转问题。

前置仓的密度和选址、品类的选择以及损耗的控制,很难给出一个标准化的、一概而论的答案。以商品为例,分为9大品类,如果要做到精选,前期的品类规划非常重要。在大的品类框架下,不同的分类有几支SKU,这些SKU之间的搭配和咬合关系,很难复制。又如30个前置仓的选址,订单的热力图是一个参考的依据。基本上每个仓能够覆盖半径3公里的区域,每个仓的盈利程度和订单密度以及客单价相关。

祝鹏程告诉36氪,做的好的前置仓不会比任何一家全家盈利少,且订单的增长空间更大。相比传统零售,前置仓不依赖选址,即使房租上涨,也比较容易找到替代的位置。

如果同时实现1小时达和低损耗,这样的做法到最后是否会变成SKU的数量很少,且大部分是冻品和常温?祝鹏程表示,最不易保存的是短保商品,比如蔬菜中的叶菜和水果中的浆果,没有好的管理机制和严密的预测机制,很容易送到消费者手中就坏掉了。在品类的扩充上,比起从0到1,从1到1.2并不难,但也不是一蹴而就的。目前U掌柜的短保商品占到总体SKU的10%,贡献40%左右的销量。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