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站内流量没指望,线下引流来填坑    

站内流量没指望,线下引流来填坑

  狼多肉少,顾客还在飘
  
  对于电商而言,获取新客,总是必须面对的核心问题。从理论上说,任何一种生意模式,都是一个A×B的问题:有足够多的流量(A),有转化(B),就会有购买。
  
  因此,电商的核心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流量的问题。
  
  早先的平台流量,相较于互联网平均200~300元的新客获取成本,是价值洼地,引得连当当这样的上市公司都不惜放下面子,入淘引流(以淘宝为例,下同)。但随着数百万商家跑步到淘宝平台做电商,平台的流量被迅速摊薄。
  
  我查了下淘宝新近的数据。
  
  按照2014年国内6.3亿的网民数计算,淘宝每天的uv约为1.2亿,以每个uv平均每天逛3个店铺计,淘宝800万店铺的平均流量为45个。按照平均2%的购买转化率计算,一个店铺一天成交不到一个客人。
  
  显然,僧多粥少,淘宝流量获取越来越难,成本也越来越高,趋同于站外,只是个时间问题。
  
  不光是新客的流量获取难。电商平台属性决定了消费者每次访问购买,都有比价的习惯,所以,就算客户今天在你店铺买了商品,他其实并未真正沉淀为你的客户。
  
  下次再买的时候,同样的商品,我再搜搜看——常见的场景是“哦,又有一家在做聚划算,比我上次买的还便宜”,“哦,另一家评价好像更好,那我这次试试看”……
  
  这样,在淘宝上的老客户,相较于其他购物场景下,更容易流失,忠诚度更低,老客户的流量获取,也增加了难度。
  
  一老一新,流量获取难度都在加大,所以,淘宝卖家普遍感到生意难做,也就在情理之中。
  
  一场直抓用户的战争
  
  以微信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崛起,给电商同时带来了很大的机遇。
  
  每个商家可以通过APP或微信直接面对消费者,电商的模式也由过去“消费者——百度——商家”或“消费者——站内搜索——商家”的中心化模式,变成了“消费者——扫码——商家”的去中介化模式。
  
  互联网通过“去中介化”,将传统商品流通的多级渠道商变得扁平,但移动互联网将“去中介化”进行得更加彻底,连互联网平台的这一层级也舍弃,直接是“商家——消费者”的连接。
  
  因而,从流量的引入来看,通过线下扫码,将原本需要在淘宝、百度上投放的至少10%的营销成本,充分节省下来,即使拿出一小部分让渡给消费者,也能带来好的消费体验和相对的顾客忠诚。
  
  因此,只要在线下跟消费者建立连接,在符合商业逻辑的场景下,用较小的成本,就可以获得新客。
  
  这类做法,从目前业内的商业应用来看,主要有三种模式:
  
  1.线下有门店的,通过门店直抓用户
  
  这种做法常见于商业品牌商。比如某咖啡连锁品牌,只要新客户扫码成为会员,就可以享受首单半价的优惠。
  
  一个门店每天的顾客流量在200位以上,这样,用每位5元的真实成本,一天就能获得30~50位新客。
  
  成为微信顾客后,顾客每次可以通过微信咖啡订座,或购买相关产品(不同SKU的咖啡、咖啡杯、壶等),在首次让利获取顾客之后,后续的SCRM(社会化客户关系管理),仍然只需要用少量的成本,让顾客获取实惠维持忠诚。
  
  门店可以成为陈列、服务或自提的场所,这样,就能较好地维持顾客的复购流量。
  
  2.线下无门店的,可以异业合作引流
  
  我们曾经服务过一个高端牛肉品牌,之前是大批发模式——牛肉卖给经销商之后就结束了商业的链条,经销商卖多卖少,厂家无从涉及,更无法管理。这类厂商如果没有门店资源,如何拓展引流?
  
  我们的建议是:没有门店就想办法和有门店的进行合作,只要设计的商业分成利益机制合理,就可以推进。
  
  由于这个品牌的经销商,在各地有很好的人脉资源,因此,可以利用人脉拓展有关联性的门店资源。
  
  比如,卖牛肉的,可以找消费牛肉的西餐厅合作。西餐吃完之后,可以捎带着扫码微信成为会员,买几斤牛肉回去吃(这个案例的详情,大家可以网络搜索“破局,一个传统消费品品牌商的O2O”)。
  
  3.地推方式获客引流常用常新
  
  比较常见的是一些APP商家的推广方式。
  
  如“饿了么”一直屡试不爽的兼职大学生发DM的方式,代驾公司通过业务员到餐厅、酒类消费场所发DM或相关物料,就算一些实力不强的卖家,也通过小区发DM,扫码微信购买,“首单免**元”来引流。
  
  我们小区附近有家做淘宝的,同时经营微商城业务,也就用这种方式在他所在的三公里以内的小区做推广。
  
  他既无传统商家的门店租金成本(省20%以上),也无淘宝这样的平台使用和推广成本,且物流费、包装费也能省下来(营销成本10%+平台扣点3%+物流费5%+包装费1%),合计省下来19%以上。
  
  这样,他有很好的商业运营空间让利客户维持忠诚,其实也很有想象空间。(3公里以内,顾客选择上门看货自提或他自己的小工配送,顾客得到实惠,且眼见为实更安全的心理,让小店获得了较好的新客流量。)
  
  你也许会问,这样做,3公里以内的用户迟早会做完啊,新客户的获取又怎么办呢?
  
  我只能告诉你,好办,只要你商业运营能力不至于太差,这个区域做饱和了,就拓展新的小区进行精耕,虽然成本有所提升,但依然有空间。
  
  移动互联网的到来,对传统的商业和传统的电商并非革命角色,而是带来了新机会。因为连接线下和线上,让迈克波特曾经提到的第三种竞争战略——集中化战略又焕发新的活力(很长时间以来,竞争战略在商业的应用中只是“成本领先”和“差异化”战略,集中化竞争战略鲜有很好的应用),聚焦于本地化,人流熙熙攘攘,流量其实一直都在。
  
  有了移动互联,将线下的人流引到线上,已不是什么难事,在大家都掌握各种各样的引流要领之后,最终要拼的还是商品、服务和供应链本身,商家之间的竞争又回归到传统商业的本质——如何为顾客创造更好的价值这样的本源问题,也许,这才是商业进步的根本。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