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变革】《中国经营报》社长李佩钰的内部改革动员令    

【变革】《中国经营报》社长李佩钰的内部改革动员令

  各位同仁:
  
  想必大家已有所耳闻,我们即将迎来一次大范围的组织机构调整。这次调整不是针对个别部门或某些人,而是自上而下,涉及到中国经营报社全体,我们所有人。
  
  请想象一下,明年,这个报社没有基于传统官媒的各层干部了,广告部门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像互联网公司一样的形形色色的项目团队。请不要怀疑,这就是我们的未来,是我们无可回避的改变。
  
  这些年,报业同行们一直在纠结一件事:我们越来越像是在用互联网的手段生产报纸,报纸所代表的精致阅读体验逐渐消失。比起那些纯粹的网络内容来说,报纸似乎只是多出了排版、印刷、配送这几道工序,而恰恰是这几道工序,占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传播过程变长了,使内容新鲜程度变差了,使得用户获取成本变高了。这种情况让人沮丧,但是在沮丧之后,为何不尝试去改变,反而要一再地迁延呢?
  
  


  
  我想那是因为对于很多同行来说,“把字印在纸上”就是报纸存在的原理,是报社日复一日运转的逻辑,是很多人全部的技能所在,也是一个虽然日渐式微但仍然有效的商业模式。改变它的难度不亚于推倒重来。这么看来,没落的不是平面媒体,而是被“平面化”的思维,是被磨平的进取心,是业者自我膜拜所营造出的高贵冷艳的假象。平面媒体的黄金十年,既是一种恩赐,也是一种伤害。它导致的结果是,在中国所有行业中,平面媒体是整体经营水平最低、最为粗放的行业,导致我们在产业冬天到来之际一度惊慌失措。
  
  这一次,我们下定决心进行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最有力的支持来自于战略委员会的老同志们,来自于平均社龄超过15年的社委会的中年同志们。他们是中国经营报社的创业一代,他们更能理解一个机构需要传承与发展的道理。
  
  而我呢,我现在已经是中国经营报社最资深的员工了。我在想,如果是二十多年前的我,我会抵触陌生的岗位吗?我会害怕外界的挑战吗?我会只为一份工资而做事吗?二十多年之后,我是不是可以放下名气与地位的包袱,不忘初心,重新开启打拼的状态?我想我必须做到,那么,你们呢?
  
  即将到来的改变要解决一个问题:中国经营报社,这个有二十八年历史的品牌,如何在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环境下生存下去?对于大的趋势,我们有如下的判断:
  
  1、当今所有的媒体产品都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制造出来的。因此,把“传统媒体”理解为“传统形态媒体产品”更为贴切。既然只是“形态”问题,那么就无所谓否定,也不存在替代。事实也是这样,在一些“新概念”的媒体集团中,平面媒体依然在列,依然代表了高端的阅读体验,只是它们不再是唯一的收入支柱,而是产品组合中的一员而已。
  
  


  
  2、专业制作的内容永远是传播的主流。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专业化生产,才能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提升水平,才能形成产业链条,才能支撑这个产业链条持续运转下去。
  
  3、在新媒体环境下,我们的直接读者变成了间接读者(网上搜索),广告与传统媒体渐行渐远(传统广告行业自身也日益衰落),代之而起的是为客户量身定制的立体化的整合传播方案。
  
  为了顺应这些趋势,我们的对策简单来说就是:把传统媒体资源转化成新媒体环境下的资源,把影响力转移到“线上”,把收入模式转移到“线下”,把“二次售销”变成多维度销售,把单一的广告模式变为协同利润模式,实现组织平台化,产品多样化,收入多元化。
  
  这些听起来还比较抽象,但结合到日后具体的业务创新和组织结构调整,大家可能就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这一次组织结构调整,实际上就是要确保这些变化得以实现。
  
  我必须强调的是,这一次机构调整唯一的原则就是以客户需要为中心,为导向。未来,我们的所有业务都是围绕客户需要展开的。市场开拓方面的岗位会大大增多,为出版流程服务的岗位会大为减少。但是,负责制作精品报道内容的采编团队永远是重中之重,他们会得到比以往更多的资源支持
  
  我们在设计新的组织结构与岗位的时候,并没有在头脑中把它们与具体的人对应起来,因为人都有感情,如果牵入太多的感情因素,任何改革都无法最终成行。大家也许会发现,原来的部门没有了,原来的岗位没有了,新出现的一些岗位闻所未闻。请大家以积极的心态来理解这件事,并且相信自己能够直面挑战,激发出自我的内在潜能。若不如此,我们谈什么对自己的承诺,谈什么对家庭的担当?如果失去学习与适应的能力,又有哪个企业能为你提供一次到位的规划,并确保你能够终身就业。
  
  
  
  未来的中国经营报社是一个扁平化的组织,没有社委会,没有过多的层级结构。除了行政、法务、财务、人力资源、后期制作这些“支持部门”,以及新闻中心、网络中心这样的“平台部门”之外,其余的全部是以“产品”为中心的项目团队。这样的项目团队将来也许会有十几个之多,并且它的存在也是动态的,赢利即生,亏损即亡。团队内部的结构也是扁平的,以产品经理和客户经理为代表,实现不同工种人员的跨界合作。不同项目团队之间,也许会存在某种竞争,但更多的应该是为响应客户需求而进行协同作战,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营造生态化、“动成长”的新型组织形态。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从现在开始,面向中国经营报社全体同仁征集新产品创意。作为中国商业报纸第一品牌,我们已经帮助许多投资人找到了“中国好项目”,现在,我们也需要通过一个“全民兴智”的过程,找到更多属于自己的好项目和好创意。无论你现在是什么岗位,什么层级,请不要考虑这些,大胆亮出自己的想法。一个点子也可以,如果有成熟的商业计划那就更好了,也许明年,你就是一个项目的主管,或者是一个团队的首脑。
  
  中国经营报社的人才们,一定要勇敢出列。因为,再不改变,我们就老了;再不创新,组织就老了。传媒永远是热血的行业,必须要让青春都燃烧起来。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