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品牌兴省”、“诚信兴商”    

“品牌兴省”、“诚信兴商”


“信用山西”建设领导组副组长兼办公室主任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虎胜

  山西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实施“品牌兴省”战略、营造“诚信兴商”氛围,这体现了对省情认识的深化,反映了在更高层次对山西科学发展的谋划。“品牌兴省”、“诚信兴商”是推进自主创新、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途径,是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重大举措,是创优发展环境、提升山西形象的根本措施,因而也就成为实现我省又好又快发展的大战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不仅仅是市场秩序的监管者、消费者权益的维护者,更是市场主体的服务者、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促进者。作为山西省商标发展战略和“信用山西”建设的牵头组织实施部门,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山西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品牌兴省”、“诚信兴商”这一战略的有效实施。

实施“品牌兴省”战略是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重要举措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打造自主知名品牌,不仅在全社会形成了广泛共识,而且已上升为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尽快“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将“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纳入“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山西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把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和产品,培育知名品牌,作为我省“走出四条路子,实现三个跨越”的重要举措。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既要抓根本,更要抓途径。根本是科技创新,途径是品牌战略。竞争体现实力,既有物化的产品,还有支撑的技术,更有文化的凝集。如果说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是提高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那么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则是提高综合竞争力的核心。集中体现和反映产品知识含量的就是品牌
  品牌就是商标。商标俗称牌子、商牌、商号、品牌。所谓知名品牌,从法律角度讲,就是著名、驰名商标。商标,尤其是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已不仅是产品或服务的识别标志,而且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凝结着科技含量,凝结着产品质量,凝结着企业管理,凝结着企业文化,凝结着企业信用,反映着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认牌购物”,不是因为商标设计的美观,而是因为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对于企业而言,商标是市场竞争的锐利武器,是企业的名片、形象和珍贵的无形资产,许多企业商标甚至比其有形资产更具价值。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拥有国家级驰名商标的多少,反映着对外形象、体现着竞争实力、标志着发展水平。因此,实施“品牌兴省”战略意义重大。
  首先,实施 “品牌兴省”战略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市场竞争——结构调整——经济发展,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区域发展、城市发展、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竞争是前提,调整是途径,发展是目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企业具有吸纳、聚集、组合社会资源的强大能力。从微观上看,企业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必然要加快自主创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企业从外延扩张型转换到质量效益型,从粗放经营型转换到集约经营型;从宏观上看,拥有著名、驰名商标的企业,必然对产品更新、企业重组、产业升级等起到引领发展的主导作用。从山西发展战略目标看,要实现煤炭大省向新型能源和煤化工大省的跨越、实现老工业基地向新型工业基地和精品原材料基地的跨越、实现自然人文资源大省向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的跨越,无论哪一个跨越,都需要打造山西品牌,都需要形成拥有品牌优势的规模经济效应,都需要在全国仍至世界同行业、同领域形成较强的竞争能力。推进“品牌兴省”就抓住了实现“三个跨越”的“牛鼻子”。
  其次,实施“品牌兴省”战略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有效措施。品牌既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有效载体。没有自主创新,企业形不成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不拥有自主民族品牌,也就谈不上真正的自主创新。自主创新的劳动成果不能转化为可以带来收益、受到法律保护的知识产权,必然挫伤其创新的积极性。注册商标作为法律确认的重要的知识产权,与有形资产一样享受法律保护。而驰名商标在《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179个成员国中享受大于普通商标的特殊保护,在处理商标国际恶意抢注和侵权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获得驰名商标也就获得了开拓国际市场通行证,也就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最有效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最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可口可乐品牌的价值近七百亿美元,相当于山西省一年的地区生产总值。可口可乐的技术配方无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可口可乐商标的知识产权。因此,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就需要认真实施品牌战略。
  再次,实施“品牌兴省”战略是应对国际国内市场激烈竞争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际竞争呈现新态势。西方发达国家已经从以输出商品为主,到以输出资本为主,再转到以输出牌子为主,通过制定标准,掌控知识产权,控制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早在1990年邓小平同志在珠海视察时,就从政治和经济的高度深刻指出:“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造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不发展会受人欺负,没有自己的民族品牌也会受人欺负、受制于人,小平同志的话,振聋发聩,道出了发展民族品牌的极端重要性。从国内市场看,也正在形成由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向品牌竞争的高级形态转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同质产品、科技含量相同的产品,因商标的知名度不同,市场占有份额也就不同。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今年全省经济工作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市场竞争已越来越演化为品牌之间的竞争,品牌不仅是企业的生命,而且是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象征。如果说传统支柱产业主要依靠的是资源优势,那么新兴产业的发展主要应依靠科技创新特别是品牌效应。要有重点地培育发展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品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如果说,中国需要实现由生产大国向品牌大国的转变,山西则需要实现由资源型经济向品牌型经济的转变。
  基于上述认识,2003年山西省工商局就提出了实施农副产品商标战略,又把2004年确定为“商标注册推进年”,把2005和2006年确定为“商标战略推进年”,采取“两深入”、“三到位”、“四集中”的措施,全力推进“品牌兴省”战略。
  所谓“两深入”,就是深入千家企业,对企业选择、使用、管理、运作及自我保护商标方面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企业实施商标战略的能力;深入万家农户,宣传农副产品商标知识,推动“三农”“走品牌之路,扬富民之帆”,“打造品牌农业,促进农民增收”。所谓“三到位”,就是商标法律法规宣传要到位,商标注册服务要到位,保护商标专用权执法要到位。据不完全统计,山西省工商干部共深入14034家农户、5466家企业进行宣传指导,开展了1444次商标法律法规宣传活动,举办了632次专题培训班,发放了55.6万份宣传材料。所谓“四集中”,一是集中注册一批商标,使山西省的注册商标总量有一个突破性增长。四年来全省商标申请注册量年均递增27.8%,注册数量年均递增11%。截至2006年底,山西省共有注册商标2.22万件,其中地理标志商标6件;二是集中培育认定一批著名商标,山西省著名商标认定由2003年37件,到2004年的111件,再到2005年的340件,每年以两倍速度递增。三是积极推荐一批驰名商标,使山西省驰名商标的数量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驰名商标由2002年底的4件,增长到2006年底的14件;四是集中保护一批被侵权严重的著名商标,为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扫清障碍,保驾护航。四年来山西省工商局深入开展“打商标侵权,保知识产权”执法行动,全省共立案查处商标侵权案件20281件。其中2004年全年共立案查处7406件,占到当年全国同类案件总量的近八分之一,国家工商总局在山西省召开全国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现场会,推广了山西的经验。通过以上努力,“品牌兴省”战略已取得良好开局。
  一是初步形成了具有山西特色的品牌群体。拥有14件中国驰名商标和“古城”、“阳优”、“山焦”等一批实力较强的山西省著名商标。其中:“屯玉”牌玉米种子是全国农业种植种业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语文报”是全国报纸类的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也是山西省文化产业的唯一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标志着山西省文化产业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无烟煤“蓝焰”商标,是山西省能源产品获得的第一件中国驰名商标;“澳瑞特”商标属机电器材,在山西振兴装备工业、机电工业的时候获得中国驰名商标,意义深远;“杏花村”、“竹叶青”使汾酒集团成为山西省唯一拥有两件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
  二是农业的品牌化有效带动了农业产业化。一批农副产品品牌的崛起,提高了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了高效农业的发展,特色农业产值占全省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50%。山西省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中南部无公害果菜产业区、东西两山杂粮干果产业区区域品牌初具规模,优质杂粮、草食畜、水果、蔬菜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品牌基本形成。其中,沁州黄小米以“沁州”驰名商标为纽带,以山西沁州黄小米集团公司为龙头,形成了“公司+农户+商标”产业化经营模式,建设标准化沁州黄谷子生产基地8万亩,带动种植农户3.5万户,年产优质沁州黄谷子2000万公斤。2004年平遥牛肉因小作坊无序生产,被媒体曝光。经过整顿,2005年底平遥牛肉证明商标成功注册,商标拥有者平遥牛肉商会,对45户企业进行严格考核,按照统一工艺和质量标准进行生产销售,从而使平遥牛肉生产销售一举扭转了被动局面,赢得了市场普遍认同,年加工量达到400多吨,产值达到1.8亿元。
  三是有力促进了企业发展和农民增收。山西水塔老陈醋股份有限公司自2002年获得水塔牌中国驰名商标后,企业规模迅速扩大,企业资产由原来的不足亿元,扩大至3.3亿元,生产规模达10万吨,占全省醋业生产总量的1/3,开发了五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出口美、日、加、韩等10个国家和地区。他们正在朝产量30万吨、产值20亿的目标前进,立志打造中国醋业航母。山西屯玉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屯玉”商标获得驰名商标后,开发玉米种子16万亩,并延伸到21个省市,制种总量达到9000万公斤,占到6%的全国市场份额,名列中国种业50强中的第二位,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商标战略的实施,改变了山西省产品进入市场后“一流品质、二流待遇、三流价格”的被动局面。新绛县成立“绛州绿”蔬菜集团,山西省工商部门积极指导企业制定“绛州绿”商标内部管理办法,当地农户种植无公害蔬菜20万亩,由公司统一收购,以“绛州绿”商标统一包装营销,年产值达到3.5亿元,农民人均蔬菜纯收入1750元。潞城市熬脑大葱因为没有商标,以前只能在农贸市场销售,注册商标后,在北京市一棵葱的身价陡增到2元,农民因此每亩增收2200元。

营造“诚信兴商”氛围就是强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基石
  营造“诚信兴商”氛围,根本任务就是推进“信用山西”建设。信用是市场经济的灵魂,是社会和谐的体现。提升信用就是强固发展与和谐的基石。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是推进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是树立对外形象、创优发展环境的根本之举。党中央、国务院对建立信用体系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健全现代市场经济的社会信用体系”的战略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强调,“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服务体系”。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决定》要求,“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全社会诚实守信意识”。温家宝总理提出,要在本届政府任期内把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框架初步建立起来,包括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失信惩戒制度。
  山西省委、省政府对“信用山西”建设高度重视,2003年做出了建设“信用山西”的战略决策,提出“经过3到5年的努力,力争建成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的基本框架,达到从根本上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优化发展环境的目的”。当年8月成立了“信用山西”建设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山西省工商局,由我局牵头组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我们认真履行领导组办公室职责,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高起点起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服务”的建设原则,调研学习,科学设计,协调各方,全力推进,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是编制完成了《山西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全省执行;二是制定了《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以省长令发布,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三是建立了省、市两级信用信息数据库,包括全省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和企业电子化档案系统,已扫描入库企业档案3300多万页,归集了各类市场主体62万户和60余万企业高管人员的基本信息;四是建设开通了“信用山西”网站及11个市级分站,实现了省、市、县三级联网,初步实现对已经集中的各类市场主体的信用信息进行查询服务;五是成立了省市两级信用企业协会,建立起了企业自律组织,会员达到3200家,涌现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110家,省级“守合同重信用”1610家。
  “信用山西”建设起步势头良好,但这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指出:“要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全面推进‘信用山西’建设”。这三大诚信建设的命题,都需要破题,都需要把握切入点、寻找突破口。特别是由于我国市场体系发育还不很成熟,市场监管制度还不够健全,市场监管的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机制尚未形成,再加之信用信息归集需要做大量细致艰苦的协调工作,使得信用体系建设推进中,任务更艰巨、步子更艰难、工作更艰辛。在这样的形势下,推进诚信兴商、建设 “信用山西”,更需要有清醒的认识,明晰的思路。
  首先,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建立社会信用制度,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前提条件。道德--产权--法律是社会信用制度的三个不同层面。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营造良好的社会信用文化,奠定坚实的社会信用基础,构筑有力的社会信用保障。从道德角度讲,诚信是道德的基本准则。要把信用教育作为全民教育的重要任务,弘扬诚信文化,倡导诚信道德,增强信用意识,端正信用行为。从产权角度讲,信用是产权的延伸。无恒产者无恒心,无恒心者无信用。只有明晰产权,企业和个人才有讲信用、积信誉、追求长远利益的动力。从法律角度讲,法制是最高的诚信。道德约束、产权明晰,还必须付之法律保障,使社会活动主体和市场经济主体,对其信用行为做到自律和他律。《山西省行政机关归集和公布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这是山西省信用体系建设的首部行政规章,标志着山西省信用体系建设进入了依法推进、加快建设的新阶段,但还需要制定和出台相应的配套办法,还需要经过实践上升为地方法规。
  其次,信息公开化、运作市场化、服务专业化,构建社会信用服务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任务。建立社会信用服务体系,信息公开是前提,市场运作是手段,专业服务是方向。政府及市场参与者的信息不对称,是造成社会信用缺失的根本原因。比如,对某些市场主体的严重危害社会的重大失信行为,还缺少一种有效的信息披露和服务机制及时为社会公众所知悉,致使这样的失信行为在一地已构成严重后果而在异地继续蔓延,甚至在同地这种失信行为也还有生存空间。从政府部门来讲,有关部门掌握的企业或公民个人的信用信息,只是这个部门清楚,别的部门不清楚,更不被社会所知悉,社会公众也就难以全面准确地了解有关企业的信用状况。这些问题的实质就是信息不对称。解决信息不对称,根本的途径是建立内容准确完整、查询方便快捷的信用信息服务体系。从山西省的情况看,在信息公开方面,要加快公共信息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及时公开,为建立信用征信、评估、查询服务体系奠定基础。在市场运作方面,主要是对信用体系建设、运营、管理,实行政府投资启动、市场机制推动,商业化运作、社会化服务,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在专业服务方面,针对信用中介服务机构起步晚、规模小、实力弱的实际,坚持专业化发展方向,进行特许授权经营,培育、发展、规范信用中介服务机构和信用服务市场。
  再次,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企业自律,形成社会信用惩戒机制,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手段。社会信用体系是以信用法律法规为依据,以规范市场主体行为为目的,使诚实守信者受到激励、违约失信者受到惩戒的一整套规范化、制度化的信用管理体系。其中建立失信惩戒机制是要害,需要形成一种社会约束机制,把各种与信用相关的社会力量和制度有机结合起来,靠法治和德治的合力、自律与他律的作用,共同惩戒失信行为,推动社会信用活动开展。在政府监管方面,就是要加强信用信息记录、信用等级评价等信用监管制度建设,对市场主体实行有区别政策的分类监管。在社会监督方面,就是要及时公开信用信息,披露失信者的失信行为,让失信者置于广泛的社会监督之下;在企业自律方面,就是要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完善信用风险防范机制,提高企业的社会信用度。
  第四,政府主导、工商牵头、部门联动,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的关键环节。社会信用体系,包括政府信用、企业信用和公民个人信用。如果说政府信用是先导、个人信用是基础,那么企业信用是关键。建立企业信用信息体系是建设社会信用体系的突破口和切入点。系统建设需用系统工程的思路。在建设上,需要法规保障、制度规范、资金投入和人才支持,更需要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政府要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制定总体规划,确立信用标准,整合信息资源,推动信息共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掌握着大量的企业基础信用信息,要继续发挥主力军作用,与相关部门联动,将散落在行政执法、司法及银行等部门的企业信用信息统一归集,共同建设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系统、网络系统和服务系统,实现网络互联和信息共享,并为社会提供查询服务。山西省企业信用信息归集和发布的平台已经搭建,当前正在推进政府部门之间企业信用信息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实施“品牌兴省”、推进“诚信兴商”,需要明确目标、加强领导、协调联动、形成合力
  关于实施“品牌兴省”战略,山西省政府“十一五”规划的总目标是:实施“三大商标方阵”,推进八大产业特色品牌建设。
  三大方阵:一是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方阵,由省主抓,到2010年,力争使全省驰名商标总量突破30件;二是争创山西省著名商标方阵,由各市主抓,到2010年,全省著名商标总数达到1000件;三是注册商标方阵,由各县(市、区)主抓,到2010年,全省注册商标总量在现有基础上翻一番,达到4万件。
  八大地方特色品牌:一是针对特色农业产业,打造生态农业品牌;二是围绕能源支柱产业,打造山西优势的中国品牌;三是以重型机械、铁路机械、纺织机械、工程机械、电子信息等优势产品的企业为重点,打造装备制造业自主品牌;四是发挥不锈钢和镁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及其制品的优势,打造金属工业及其制品山西品牌。五是围绕煤化工、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打造自主优势品牌;六是以钕铁硼、高岭土、高性能陶瓷和纤维材料为重点,打造新型材料品牌;七是围绕旅游文化产业,打造三晋文化品牌;八是把握现代服务业发展趋势,打造区域特色的服务品牌。通过上述八大产业地方特色品牌建设,努力形成一批以商标为依托,市场竞争力强,能够引领山西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型企业集团和具有地域优势特色的自主品牌群体。
  关于营造“诚信兴商”氛围,主要是按照山西省政府信用体系建设 “十一五”规划目标,到2010年,建成“以法律法规为保障,以政府信用、企业信用、个人信用为主体,以信用信息征集、披露、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覆盖全省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和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信用信息征集体系、信用市场监督管理体系和信用奖惩机制”。为此,我们以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为重点全面推进。在政务诚信上,以实施并联审批制度为突破口,推动责任政府、服务政府、透明政府、诚信政府建设,有效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在商务诚信上,大力推进企业信用信息的归集与公布,弘扬守信、曝光失信。要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信息联合征集披露机制,完善激励守信、惩戒失信的社会信用约束机制,建立企业信用自律机制。在社会诚信上,重点开展“守合同重信用”活动,弘扬“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社会公德,创造“依法经营、诚信守约”的信用环境,努力形成“以信立人、以信兴企、以信强省”的共同理念和公众行为。尤其要发挥行业组织自律作用,引导市场主体、中介机构、社会组织,建立内部信用管理制度和信用约束机制,提高其社会公信度。

实现上述目标,加强领导是关键,部门联动是保障,企业行动是基础。
  加强领导,需要把“品牌兴省”战略、“信用山西”建设,提上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成立协调领导组,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推进。山西省省长于幼军在省政府表彰奖励荣获驰名商标企业暨农副产品商标战略总结大会的贺信中要求,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品牌战略的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制订实施方案,扎实加以推进”。目前,山西省市两级政府已成立了“信用山西”建设领导组,省市县三级还应成立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品牌兴省”协调领导组,引导支持企业注册商标,争创著名和驰名商标。去年山西省政府对近年来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的奖励,这对商标战略实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不少地方政府制定政策,有力地激发企业注册商标、实施品牌战略的积极性。如长治市政府出台奖励办法,对企业申请注册商标,每件奖励300元;对获得山西省著名商标的奖励10万元;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奖励30万元。中央及省内媒体曾以《企业创牌子,政府奖票子》为题做了报道。长治市已获得4件中国驰名商标,占到全省近三分之一。运城市在市县两级政府成立了品牌兴市战略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措施,目前全市已拥有46件“山西省著名商标”和3件“中国驰名商标”。不久前召开运城市“实施品牌兴市、建设信用运城”大会,市财政拿出114万元,对全市31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和“山西省著名商标”企业予以表彰。
部门联动,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宣传媒体以及行业协会树立 “一盘棋”的思想,以高度负 责的态度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按照省政府“十一五”商标发展规划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的总体要求和职责分工,立足各自职能,相互配合行动,形成推进“品牌兴省、诚信兴商”的合力。尤其是在推进 “信用山西”建设上,尽快制定各部门信用信息归集的内容和标准,实现部门之间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企业作为市场主体,既是品牌战略的实施主体,也是“诚信兴商”的实践主体。品牌彰显信用,信用铸就品牌。两者互动,相得益彰。广大企业只有树立打造民族品牌的使命感、责任感和雄心壮志,重视商标注册,积极争创著名、驰名商标,善于运营品牌,才能开拓市场、做大做强。更要弘扬晋商诚信之传统,塑造当代晋商新形象。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