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制定媒介策略必须考虑媒介体制    

制定媒介策略必须考虑媒介体制


袁 方

  今天被广告界奉为“金科玉律”的关于媒介计划和广告策略的理论和方法,如目标受众、收视率、千人成本等等,都是国外广告公司在10多年前从西方带来的。这些理论在西方的媒介体制下孕育和发展,进入中国之后对推动中国广告业的发展也发挥了历史性的巨大作用。而随着企业在中国本土应用这些方法的经验和案例的累积,我们发现目前的媒介计划方法的本质上是“节约”,即如何用最少的广告费买到尽可能多的收视人口。

  那么,省钱是否就万事大吉,或者企业的媒介成本低于竞争对手就够了吗?我们是否还有其它的选择?县级电视台的收视率和中央电视台的收视率真的具有同样的价值吗?近年来很多本土企业的成功和国际品牌的失误都证明,现在的广告思维存在着严重的局限,其中最重要的是忽视了媒介体制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

  一、“金字塔”结构:东西方媒介体制有本质不同

  中国电视体制形成的根基,是国家在1983年确定的“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政策。与西方国家的电视台基本上由全国台和城市台两级构成不同,我国电视台的体制,从中央电视台、省级电视台到城市电视台和县级电视台分为四级,各级电视台对应各级政府,自上而下形成了与行政体制完全同构,按照行政层级分布的“金字塔”结构。

  而在西方,电视台在地位上鲜有高下之分,彼此的政治地位相对平等。电视台往往被标榜为“社会良知”的代表,强调言论自由,立场独立。而在中国,电视台被定格为党和政府的“喉舌”,是政治权威的代表,不仅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而且有行政等级,政治地位有高下之分。

  媒体层级高下之分对我国各级电视媒体传播力的影响至关重要。多年的调查数据都表明,中央电视台的权威性和可信度,在观众心目中都遥遥领先。93.6%的观众在发生重大事件时,首先选择收看中央电视台的报道。而在社会意见分歧的时候,91.5%的观众倾向于相信中央电视台的意见。

  二、政策性资源垄断导致电视台起跑线不同,传播力强弱分明

  在我国,电视媒体依托于各级政府而存在,是宣传与经营的混合系统。由于各级政府需要电视媒体完成相应的政治任务、宣传任务,所以电视媒体在各自的层级范围内,具有一定的政策垄断性和资源优先权。这种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媒体的权威性,使其能够传递统一的声音,由此增强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正是由于这种政策性资源垄断,各级媒体运营所依赖的资源基础差异明显,强势媒体在占有优质传播资源方面,拥有先天的优势,甚至出现资源独占的局面。如作为国家电视台的中央台,不仅在国际新闻,国内新闻上处于垄断地位,在体育,大活动、影视剧等各种传播资源上都是如此。这种政策性的垄断,导致各级电视台的起跑线不同,彼此之间强弱分明,而且永无僭越的可能。

  三、公共台与商业台的合一,中国媒体的广告传播力不同

  在西方,电视台有“公共”和“商业”之分,公共电视台通常不播广告,靠观众缴纳的收视费和政府拨款维持运转,如日本的NHK,它在日本收视很好,但企业却利用不上,因此不具有品牌传播的功能。而在中国,所有的电视台都隶属政府,都是“公共电视台”,所有的频道都可以播放广告,也是“商业电视台”。

  由于我国不同级别的媒体,代表不同层级的行政权威,它们所发出的声音的权威性,以及这种声音在受众心目中的可信度和影响力也因此不同,这和西方的电视媒体的传播功能有本质上的区别。由于政治地位的差剧,作为广告传播的平台,我国各级电视台的广告传播功能也有先天的差剧。对于企业的品牌传播而言,媒体级别决定了品牌传播的起点,决定了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