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品牌故事:宝马 从天到地的卓越(上)    

  品牌溯源

  翻开汽车品牌的名单,你会发现国外汽车品牌的名称绝大多数都是人名。不论是德国的奔驰、保时捷,美国的福特,还是日本的丰田等等,他们的品牌名称大多源自创始人的姓氏。那么今天的主角为什么要叫宝马呢?其实这与它的兼并史有关,下面且听我们一一道来。

  宝马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的两家公司:Rapp(拉普)发动机制造公司和Gustav Otto(古斯塔夫·奥托)飞机制造公司,这两家公司的名称可是地地道道的人名。其中Gustav Otto的创始人奥托便是鼎鼎大名的内燃机发明者Nikolaus Otto(尼古拉斯·奥托)之子。

  1910年Gustav Otto创办了一家飞机培训学校,并且开始制造飞机。Otto的这个飞机作坊在1913年正式更名为Gustav Otto飞机制造公司,经过多次搬迁后最终定址在慕尼黑的Lerchenauer大街。Gustav Otto继承了父亲在机械方面的才华,经过不断的发展,Otto的飞机制造公司已经成为了巴伐利亚皇家空军的主要供应商。此时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生产飞机的Otto-Werke公司本应借助军方订单大获成功,然而它却因为一些棘手的质量问题陷入了困境。

  Gustav Otto终究没能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公司被一个财团(由MAN公司和一些银行组成)收购,并在1916年3月7日重组成了BFW(Bayerische Flugzeugwerke,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公司)。BFW发现Otto的质量问题源于产品精度,于是通过改革组织结构以及加强质量监控解决了这一问题。此后,BFW随着一战的进行而迅速发展,几个月后就成长为拥有3000名工人,每月可以生产100架飞机的工厂,因此也成为了巴伐利亚最大的飞机制造商。

  BFW的火热发展随着一战的结束戛然而止,《凡尔赛条约》规定德国不能拥有空军,而此时的民用航空市场还处在婴儿期,换句话说就是德国基本上不会有人买飞机了,这简直就相当于给这家德国飞机制造商判了死刑。然而BFW并没有接受这份“裁决”,为了生存,它开始转行做家具了。制造家具是因为当时的飞机大多都是木质的,战争结束时BFW的工厂中还剩余了足够生产200架飞机的木料,于是BFW变身木器厂,利用自己的设备将这批木料加工成家具和橱柜到市场上售卖。

  除了家具,BFW从1921年开始生产助力自行车和摩托车,其中名为Helios(太阳神)的摩托车搭载了一台494cc的水平对置双缸发动机。尽管BFW靠这些产品活了下来,但远远无法达到战时的规模,它的工厂逐渐破败,机器也越来越老旧。一般人只看到了它的没落,而在懂得投资的人看来,抄底的机会到了:奥地利金融家Camillo Castiglioni从1921年秋季到1922年春天完成了对BFW全部股份的收购。

  下面我们先把BFW放下,来讲一讲另一家重要的公司—Rapp发动机制造公司。Rapp由Karl Rapp在1913年创建,它的厂址就在Gustav Otto飞机公司附近,之所以建在这里,是因为Rapp的主要业务就是为这家飞机公司提供四缸航空发动机。随后它还收到了一份来自奥地利Austro-Daimler公司的订单,为后者代工生产更加先进的V12航空发动机。

  当时奥地利派出Franz Josef Popp到慕尼黑对Rapp进行产品质量监督,而Popp并没有将自己局限在观察者的角色上,他积极投入到了Rapp公司的经营管理中。1916年,他将设计师Max Friz介绍进公司,并积极为其争取利益,因为Popp知道,如今Rapp公司最需要的便是像Friz这样出色的设计师。Friz果然没有辜负Popp,入职几个月后他就开发出了TypeIII型发动机,这款发动机基于Rapp的老产品开发,而后推出的Type IIIa则对其做出了重大改进,采用了一个革命性的化油器,这项改进能让发动机在高空中仍能输出自己的全部马力,这使它成为了当时德国最优秀的航空发动机。由它提供动力的德军福克D.VII战斗机给协约国带来了极大震撼,以致于战后协约国特地要求德国不得保留任何一架该型克D.VII。

  1917年,Rapp公司经历了一轮重大的人事变动,Max Friz被任命为研发部门负责人,Franz Josef Popp当选为公司总经理,而创始人Karl Rapp则退出了公司经营。同年7月21日,Rapp公司正式更名为巴伐利亚发动机制造有限公司(Bayerische Motorenwerke GmbH,BMW GmbH),这也是BMW(宝马)这个名字的首次出现。顺理成章的,Rapp的Type IIIa发动机此时也更名为BMWIIIa。

  随着公司的更名,宝马也在同年启用了自己的新商标。这个标识实际上继承自Rapp公司的老商标,它使用了和老商标相同的黑色圆圈,只不过上面的“RAPPMOTOR”字样被换成了“BMW”,另外圆环内部的图案也由一个马头换成了源自巴伐利亚旗帜的蓝白格子。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BMW商标中的圆形蓝白格在该公司的广告中又有了一个新的解释—旋转的螺旋桨。

  一战后的危机

  1918年8月13日,宝马股份有限公司(BMWAG)正式注册,它继承了宝马有限责任公司(BMW Gmb H)的全部设备、订单和工人。新公司的股份,其中大部分被巴伐利亚的商人或银行持有,另有三分之一则归属于奥地利金融家Camillo Castiglioni(就是之前讲到收购BFW的那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1918年11月正式结束,《凡尔赛条约》对德国航空工业的限制同样让宝马面临了死亡,因为此时它的唯一产品就是BMWIIIa航空发动机,这款战时曾经供不应求的产品在一夜之间便再也无人问津。对于宝马来说更加火上浇油的是,德国在战后为了保障经济运转成立了一个“中央恢复办公室”,这个委员会要求宝马立即关闭自己的工厂,原因是此时德国的资源极其短缺,宝贵的煤炭要留给人民取暖,而金属这类的物资则必须首先保障民生用品的生产。

  在停工三个月后,宝马终于在1919年2月得到了开工许可,总经理Popp立即要求设计部门加紧工作,以便公司可以生产民用产品。最初宝马的产品也和BFW一样有些“饥不择食”,它利用生产航空发动机时的制铝设备和剩余材料生产铝材,并且设计了多款发动机提供给摩托车、汽车和船艇。起初宝马还小规模地恢复制造了航空发动机,但随后德国的一切有关空军装备的生产都被严令禁止,宝马再次陷入深深的困境。

  命运转机

  1919年6月18日,宝马得到了一份救命稻草般的合同:在柏林Knorr-Bremse公司授权下生产对方研发的铁路制动系统,期限为10年。这次让宝马免于破产的合作还要感谢巴伐利亚政府,当时该政府宣布他们将会修复自己的火车车辆以恢复铁路运输,如果Knorr-Bremse能够在巴伐利亚生产,那么就可以采购它的产品。

  铁路制动器制造业务远比原先的民用发动机生产成功,从1919年的夏天开始宝马就将自己的大部分生产资源投入到了制动器上。这项业务虽然给宝马带来了利润,但却让股东们感到毫无未来可言,擅长投机的金融家Camillo Castiglioni这时开始抄底了,作为宝马的主要股东,他成功收购了所有其他股东的股份,成为了宝马的唯一股东。

  Camillo Castiglioni并不想长期持有这家铁路配件厂,他转而将宝马卖给了Knorr-Bremse公司。在Knorr-Bremse的领导下,宝马确实得到了不错的发展,到1921年宝马已经有了1800名工人,而1918年底它的工人数量才只有800人。然而发展也付出了代价,宝马此时已经变成了一家彻彻底底的铁路配件厂,曾经引以为傲的核心业务航空发动机制造被完全放弃。

  还记得之前说过Camillo Castiglioni在1922年春天抄底购买了BFW的全部股权吗?现在故事终于接上了,在拿下了BFW之后,Castiglioni又将目标锁定在了宝马身上,但这次他想要的并不是全部。他对外宣布想要创办自己的发动机公司,于是开始向Knorr-Bremse公司提出购买宝马航空发动机的图纸、专利和设备,同时还有BMW的名称、商标以及包括首席设计师MaxFriz和总经理Franz Josef Popp在内的几名核心员工。

  1922年5月20日,Castiglioni以7500万马克的价格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一切。Castiglioni把宝马的工厂和总部都安排到了BFW的工厂内,并将两者合并成为了新的宝马公司。因此如今宝马官方将BFW成立的1916年3月7日认定为宝马公司的正式诞生日。新宝马公司总部正是Gustav Otto创立的Otto飞机制造公司位于慕尼黑Lerchenauer大街76号的旧址。

  最初新宝马公司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它的发动机销量非常糟糕,就像当初老宝马公司不得不与Knorr-Bremse公司合作时一模一样。另外它的产品还包括原来BFW公司设计的摩托车,以及一些航空发动机的零配件,但这些产品同样没有获得市场认可。接下来的1923年德国经济和政治都不太稳定,但宝马的发展却终于迎来了春天,首先是航空发动机的生产得到恢复,另外,宝马还在这一年推出了首款自己设计的摩托车—R32。宝马摩托车性能优异、价格实惠、质量可靠,自然市场也给了它不错的反馈,接下来宝马又推出了R37、R39、R42、R57等多种型号的摩托车,在市场中不断攻城略地的同时,它们在赛场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宝马赢得了1924年到1929年德国所有500cc级别摩托车赛事的冠军。作为BFW曾经的“支线任务”,在当时,摩托车生产已经成了宝马重要的利润来源。

  摩托车的成功让宝马更进一步的将目光投向了汽车领域。宝马在1924年之前就开始了汽车的设计研发工作,首席设计师Friz和另一位从奔驰挖来的设计师Dürrw?chter合作在1925年设计出了宝马的第一台原型车,此外宝马在20年代还曾为一些农用车辆生产过几款双缸或四缸的发动机。

  此时汽车从诞生到发展已经经过了近40年,对于这家刚刚才摆脱困境的发动机公司,要想设计一款汽车谈何容易。于是宝马决定抄个近路,它在1928年收购了艾森纳赫汽车公司(Automobilwerk Eisenach),从而得到了它的唯一产品—名为DixiDA-13/15 PS的小型家用汽车。

  宝马收购艾森纳赫后就继承了后者的奥斯汀7生产权,而后它只是简单的将Dixi 3/15 PS DA-1的车标换成了自己的“蓝天白云”商标,宝马品牌的首台量产车就这么诞生了。起初宝马还保留了“Dixi”的名称,将自己的首款车型命名为BMW Dixi3/15 PS DA-1,而1929年推出的小改款车型则取消了“Dixi”名称,直接命名为BMW3/15PSDA-2。

  宝马3/15系列的这款DA-2车型在1929年4月上市,相比前任车型它最大的变化就是四个车轮都有了刹车装置(DA-1只有两个后轮有刹车)。随后宝马又在1930年推出了3/15 PS DA-3Wartburg。作为宝马最早的车系,3/15的任何创新都能成为该品牌的第一次,比如DA-3 PS Wartburg就是宝马的首款跑车,而接下来在1931年上市的DA-2替代车型DA-4因为换装了独立前悬挂而成为了宝马的首台配备独立悬架的车型。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