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社会化营销的全热与不热     

社会化营销的全热与不热

  社会化平台正在占据用户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马太效应越发明显。

  根据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发布的2016年互联网趋势报告,全球层面,用户80%的精力消耗在3个应用上,Facebook、Whats App以及Chrome。至于中国市场,腾讯的两大社交产品微信及QQ,占据了中国用户71%的移动消费时长。

  营销行业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是,用户在哪儿,广告就在哪儿。

  再加上,社交平台入驻的低门槛、与用户直接互动的诱惑以及所谓的零成本,于是乎,社交媒体成为了品牌们虎视眈眈、必须要攻克的营销阵地。实际上,确实几乎所有的品牌,都有一个社交媒体的官方账号。

  从这个层面,社会化营销应该是“全热”:社交平台已经成为用户一站式生活的重要基地之一,聚集着互联网上最为庞大的用户群;极低的入驻门槛,让所有品牌都能分享社交红利;源源不断的热点,让品牌方有着取之不尽的话题资源……

  但,事实上,社会化营销真的是“全热”吗?

  《哈弗商业评论》指出,消费者对品牌内容并无太多兴趣,只有极少数人订阅……社交媒体问世10年以来,绝大多数企业依然没有找到有效的品牌建设方式。

  麦当劳是全球在社交媒体中投资最多的企业之一,而其YouTube频道的订阅者只有20.4万(排名9414)。可口可乐公司大张旗鼓地推出了新的营销策略,它的YouTube频道只有67.6万订阅者(排名2749)。红牛每年的营销费用高达20亿美元,其中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内容营销中,但它的YouTube频道只有490万订阅用户(排名184)。

  用户确实在社交平台花了很多时间,但似乎跟品牌没太大关系,用户很少关注品牌发布的内容。与品牌的“全热”投入相较,用户端倒显得“不热”。

  在品牌运用最多的“追热点”借势营销上,毫无疑问,热点能够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受众关注度,甚至形成流量的爆发效应。在用户注意力越来越宝贵的当下,抢占风口,热点营销是吸引用户关注品牌的最有效手段之一。

  杜蕾斯之后,几乎所有品牌都在学着追热点,然后,又有几个品牌实现了脱颖而出呢?

  当下存在的现象是,品牌在社交媒体热点追的太多,创作质量下降,有时候是为了显示品牌存在感而追,为了速度牺牲审美。更为关键的问题是,大多数品牌的追热点,已经演变成跟风,不管是否与“我”有关,别人追什么就跟着追什么,这种运营方式有时候反而对品牌是有伤害的。

  “第一个把女人比作玫瑰的是天才,第二个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材。”当所有品牌都对某个热点一拥而上时,品牌应该想想这句话。在用户已经审美疲劳下,品牌借势营销的风险其实很大。

  所以,在社会化营销上,品牌一定要认清“全热”与“不热”这对矛盾关系体。

  在社会化营销上,每一个成功引爆的营销案例都不是偶然,用户洞察、内容策划、借势推广所有的一切都是场精妙的谋划。品牌没必要盲目去跟风追热点,有时候迈入了人云亦云的泥潭,起到的效果往往是适得其反,殊不知只有品牌自己兴奋,用户根本不感冒。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