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吐槽:你那看似努力的营销真的有效果吗?    

吐槽:你那看似努力的营销真的有效果吗?

  


  我不是什么营销大师,也不是行业资深观察家。
  
  我只是疑惑。
  
  你那看似努力的营销真的有效果吗?
  
  莫名其妙的文案
  
  不知从何时起,各类创业团队热衷于在文案上费尽心机,从整体的基调到每个字的推敲,每次想到这些人背后的苦思冥想,都为之一叹。而最后出来的文案,以让人看不懂为最高之境界,似乎讲得太直白倒显得俗套。
  
  举个例子。最近比较感兴趣的一家公司,正值新品发布,他们在宣传文里赫然写着这么几个词:“还得本心”、“敢不同”、“走精锐”、“知肉味”……诸位能否猜出这是什么产品?
  
  答案是:扫地机器人。
  
  类似功底不够深厚却也硬着头皮依样画瓢的做法比比旨是,真心让人无力吐槽。就像是为了参加一次互联网营销的考试,试前按着既有套路埋头研读了些时日,然后勉强上交了一份接近满分的答卷,评判标准是和所谓的成功营销案例进行对照,而非观察用户的反馈。
  
  谈到文案,还有一个久治不愈的业界顽疾:死板的新闻通稿。
  
  一直想不明白的是,很多产品类的新闻稿为什么也长成时政新闻的样子?通篇充斥着套话和晦涩的言语,个别情况下,还能挑出四、五个错别字和几处语句不通顺的地方。怎么就不能好好写一写产品和背后的历程,这样即使加上几句公司实力或者愿景之类的描写,看起来也不至于那么空泛。
  
  走过场的仪式
  
  我加入的微信群并没有很多,但还是发现一个令人诧异的现象:发红包转广告。这个群里有很多在公司做推广的人,一旦他们公司出了什么大新闻就把链接丢在群里,然后扔一个几块钱的红包,谁抢到了钱就把那个新闻转到自己的朋友圈。机智的群主还想到另一个要红包的方式:冠名微信群名。
  
  这样一来,做推广的人有了业绩,群里的人抢到了几分钱,双方皆大欢喜,其乐融融。但是,Sowhat?很可能那个转你广告的人他自己连文章都不曾看过,更别指望他能关注你们的产品。
  
  与此类似的,还有找自媒体写软文、做H5页面小游戏,以及各种古怪的邀请函。即使刷遍了你的朋友圈,又能怎样?加班加点忙活半天,只不过是感动自己的传播假象。
  
  真正的营销创意绝非刻意营造,对于智能硬件公司而言,与其追求“正确”的互联网营销招式,不如多一些技术积淀,用好的产品来讲故事。另外劝告各位新晋创业公司,别再给自己的潜在用户安一个XX粉的头衔了。
  
  该死的众筹
  
  作为一个消费者,我对目前国内众筹的现状表示相当愤慨。大部分明明都是可以逐步上市销售的产品,非得凑热闹挂到平台上假正经地筹钱,像是非走不可的一种流程。如此一来,差不多都得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拿到自己心仪的那个产品。
  
  谁会有那个耐心?又不是什么有技术含量的革新产品。
  
  当然,国内的众筹已然演变为“产品预售渠道”、“代理商团购渠道”,和产品受欢迎程度的试金石。迫于渠道压力,创业公司都愿意尝试一番,但眼见着各类众筹神话不断被刷新,为了交出一份让领导满意、又值得满世界炫耀的答卷,个中滋味大概只有参与策划众筹的员工才能理解:
  
  众筹前期卖力宣传,微博、微信、论坛、贴吧,各个渠道;众筹开始提心吊胆,成绩不好赶忙找亲朋好友刷一下榜;创始人有资历还能傍一下大佬的光环,否则只能自己动员亲友团的力量。好在,很多明星投资机构、明星投资人都开始为自己投资的项目背书。
  
  如果有竞品,还要时刻对比着双方众筹金额的变动,赢的一方便有资本借机宣扬,产品还没做出来,就像是赢了天下。
  
  这一系列的过程简直就是给自己下的一个套,更何况,你还要提防着同行的抄袭。这边众筹还没结束,那边产品已经出来了,这样的事情并不少见。
  
  之所以写下这些,是因为最近看到一个比较感兴趣的产品想去公司拜访,在准备过程中先是翻看了对方相关负责人的朋友圈,看到满屏的营销术语、一头雾水的营销视频,便引起莫名的反感及对产品的不信任感。想必他们对此应该是自我感觉良好甚至超棒吧。
  
  作为产品的一部分,营销也会反过来塑造产品的内涵,影响潜在用户群。而如果它剥离了产品,只追求术的层面,那无异于街头叫喊的甩卖。然而就像人的性格一样,从公司诞生的第一天起,这一切就像是注定的,似乎很难改变。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