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技术让中国企业软件商被逼做:公有云、多租户    

本文转载自“阿朱说”(ID:azhushuo)




(1)问题背景


一、背景

中国发了1.2亿张营业执照,其中8000多万是个体户营业执照,4000多万是企业营业执照。我个人观点:中国实际运行的企业估计在2500万家。


我过去还把中国企业分了七个层次:

微型、小型

中小、中型

中大、大型

巨型


一般SAP、Oracle、埃森哲、IBM他们收割巨型客户,向下延伸到部分大型企业。


一般国内企业软件厂商,收割中小、中型、中大、大型客户。


对于微型、小型、中小型,一般会由互联网电子商务厂商收割,提供业务+IT一体化。如阿里,就提供天猫+阿里云+钉钉协同平台+低代码开发平台+全国交付服务生态伙伴,用这个模式来兜住中国庞大数量的、低价格的、低生命周期的、碎片化需求。


二、问题

中国现在大型巨型企业都在嚷嚷,我们要数字化转型。具体落地就是:我们要云原生平台、大数据平台、AI平台...。


要这些平台干什么?我也问过很多大型企业的管理层,他们给了我两个观点:

1、国家要求/十四五规划、上级主管单位国资委要求

2、全国大集中、投资并购整合,过去的IT平台和IT系统支撑不了这个大集中的高性能,也支撑不了投资并购整合的灵活性


三、现在国内企业软件厂商现状

国内企业软件厂商一般都是做中型企业起家的,然后向上仰攻做中大、大型客户。


在软件时代,技术很简单:中间件+数据库。如果是微软技术体系,那连中间件也不需要,就一个SQLServer数据库。


所以一般开发人员、实施人员都能搞定。


但是再往前走一步,挺多开发人员、实施人员就搞不定了。


客户遇到性能问题了,怎么扩带宽和升级硬件、优化索引和优化SQL都搞了,还是不管用。这事就难住了中国企业软件商的大部分研发人员和实施人员。


本来正确的解也很简单,在十五年前就已经很成熟:

1、缓存、数据库Sharding

2、OLTP、OLAP应用分离

3、各应用系统拆分独立部署,通过:统一门户、统一工作流引擎、统一API网关、统一主数据来集成


但是,就这已经很成熟的方案,对于中国企业软件商的大多数研发人员和实施人员也搞不定。谁也不敢动产品、不敢动客户部署环境。


所以我经常看到:

1、所有的应用系统套件都只能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不能拆分部署,只能不断升级这台服务器的硬件设备,直到升无可升

2、后台月初月末年初年末一跑统计报表,一线的现场作业业务IT处理就卡顿停滞


(2)新技术来了


现在的云原生技术、大数据技术、AI技术,大多数都是由国际互联网电子商务巨头们开源出来的。


这些技术主要是为了解决全球客户规模层级的问题,不是为了解决一个企业客户的问题。


现在中国企业软件商正为一个客户的性能问题头疼,看见这些电子商务厂商能解决上亿用户的性能问题,很是羡慕。


于是,中国企业软件商一咬牙:我们也要云原生技术、大数据技术、AI技术。我们要用这些技术解决一个中国大型企业客户的问题。


(3)海量计算:云原生技术


我随手画了一张云原生技术链的图。



也就是说,你要把云原生技术运行起来,你需要安装部署:KNative、Harbor、eted、CoreDNS、Envoy、Istio、gRPC、Tekton、Docker、K8s、Helm、Skywalking、Fluentd、Prometheus等等这些技术平台。


嗯,这是能解决高性能计算的问题。


但这套解决方案,对于中国企业软件商的大部分的、平时只会部署两台服务器、一套商用WebLogic+一套商用Oracle数据的研发人员和实施人员来说,这套云原生技术方案,连安装都不会。


你看现在,即使在计算层,也被拆分的特别细、特别专业。因为如果不这么拆分,互联网电子商务巨头们确实解决不了全球十几亿用户访问的问题。但现在,这个方案正在被中国企业软件商用来解决一个大客户的性能问题。


(4)海量存储:大数据技术


对于大数据技术,我也随手画了一张技术链图。


也就是说,你想让数据处理能够高性能,你可能需要:SQL、NOSQL、Kafka、Hadoop、Hudi、ClickHouse、Spark、Presto、Kylin、ElasticSearch、SuperSet等等许多技术组件。


这对于中国企业软件商的只会安装一台Oracle数据库的实施顾问来说,连安装都不会。


很多人想:我就是为了解决个优化索引和优化SQL都解决不了的问题,你咋给我这么大一堆东西?


很多人要求:你要给我把大象装在冰箱里。你要么想办法给我就安装一个技术组件解决我的问题,要么给我一个点一下Setup就能自动安装好的安装盘。


嗯嗯,想把全球互联网电子商务巨头用的技术平台装在一个安装盘里,也许只有中国企业软件商才能想出这样的思路。


(5)海量处理:AI技术


要应用AI,需要四个要素资源:海量算力、海量数据、海量训练模型、持续优化微调的算法。


而且每种AI应用,都有自己一套专用的技术组件。你就说计算机视觉AI吧,搞人脸的、人体的、智能汽车的、商品零售的、仓储物流的、OCR的,各不一样的技术组件。你再往下细分,你就拿OCR来说,搞票据识别的、卡证识别的、文档识别的、自然场景识别的、手写文字识别的,又不一样。这技术组件比云原生技术、大数据技术还要更细分更专业。所以我就没做技术链图了。


中国企业软件商的认知是:我开发一套应用、写好一套业务逻辑代码,然后给客户安装部署上去,他们自己录入数据,自己统计数据出报表就可以了。


所以中国企业软件商认知不到,原来要应用AI,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社会化的海量数据融合、标注,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大模型训练,需要持续不断地观察效果优化算法。中国企业软件商以为写好AI算法就和写好应用的业务逻辑一样。


所以,中国企业软件商开发完AI赋能的应用,然后给客户安装部署上去后,客户感觉到:这AI怎么这么傻,简直不能用啊。这企业软件商的AI技术水平不行啊。


(6)海量应用:SaaS


你看现在云原生技术被拆的多么细分,你看现在大数据技术被拆的多么细分,你看现在AI技术被拆的多么细分。


而且你还还会惊奇地发现,在这些极其细分的技术平台之上,就连应用也极其细分。这到底是未来格局,还是暂时发展过程中的现状?


一套应用软件套件+一套商用中间件+一套商用数据库这个模式。这个...。



本文转载自“阿朱说”(微信号ID:azhushuo)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