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裁员、割肉,这就是宝洁错失热门娱乐节目的代价    

裁员、割肉,这就是宝洁错失热门娱乐节目的代价

  断臂求生、裁员出售业务成为宝洁2014年的关键词。与以往由国际快消巨头海量广告占据荧屏的态势相反,近年来,本土日化品牌广告投放方面也频出“大手笔”。《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一系列电视节目的冠名费用屡创新高,可谓本土日化企业的“荧屏逆袭”。

  雷富礼的回归并没有让宝洁业绩掉头,反而面临愈演愈烈的下滑。在屡次裁员不奏效后,挣扎中的宝洁最终不得不出售集团业务断臂求生。

  美国当地时间4月9日,玛氏宣布将以29亿美元收购宝洁公司旗下宠物食品品牌的大部分业务,该交易预计在2014年下半年完成。裁员、出售业务几乎成了宝洁2014年的关键词。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虽然此次宝洁靠出售资产希望换来业绩重生,但面对滞后的销售模式、过度延伸产品线的困局,宝洁出售资产的策略看起来是“杯水车薪”。

  断臂求生故伎重演

  在业绩持续低迷的背景下,除了大规模的裁员外,宝洁试图通过出售自身业务寻求出路。

  日前,记者获悉,玛氏与宝洁公司已达成协议,玛氏将以29亿美元价格收购宝洁旗下的三个宠物食品品牌,以加强其宠物食品业务。

  根据交易内容,如果监管部门批准,此次交易覆盖的宝洁相关品牌位于北美、拉美还有其他一些市场,包括中国的宠物护理业务,这大概占宝洁全球宠物护理业务的80%。而欧盟国家则不在此次交易范围内。根据协议,玛氏将享有收购宝洁宠物护理部门其他市场的选项。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说,宝洁此种做法是在业绩持续下滑下做出的挣扎,说明宝洁靠单纯的裁员策略已经不能维持预计的业绩。

  其实,这并非宝洁第一次出售自身业务。早在前几年,宝洁公司就先后抛售旗下福爵咖啡、吉夫花生酱、科瑞超酥油等食品品牌;2012年,宝洁又将旗下品客薯片以27亿美元现金出售给家乐氏。

  “此次宝洁也是在业绩下滑后,不得不‘故伎重演’抛售自身业务。”多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说。今年1月,宝洁公布的2013/2014财年二季报显示,净利润下跌16%,跌至34.3亿美元。在上年同期,宝洁公司净利润也下滑7%。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称,宠物护理业务在宝洁整个业绩板块里份额较小,此次就算转让出去,短期内或许能暂时缓和,但对于多重困局交织的宝洁来说仍不是长久之计。

  对此,4月17日,记者多次致电宝洁中国公关总监梁云,截至记者发稿时,对方手机仍是无人接听状态。

  被围剿的宝洁

  事实上,在中国传统日化市场,中外日化企业欧莱雅、雅诗兰黛,本土品牌相宜本草、纳爱斯、立白等都在全力争夺。在这场战争中,宝洁却意外成为最受伤的品牌之一。

  近日,欧睿咨询发布的数据显示,宝洁在中国牙膏市场的占有率降到了19.7%;在洗衣粉和肥皂品类中,中国本土的广州立白和纳爱斯集团的产品市场份额已达27.6%,宝洁仅7.6%。

  除此之外,在护肤方面,宝洁的最大竞争对手欧莱雅竭力从各个角度切入中国市场,依靠其旗下的兰蔻、欧碧泉,欧莱雅逐步缩短其与宝洁在中国美容护肤类产品的市场差距。

  据欧睿咨询的数据分析,欧莱雅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08年的9%提高至2011年的11%,至2013年,欧莱雅在中国的护肤品市场份额已升至15%,而这一时期宝洁护肤品占有率不到10%。

  另外,中国本土品牌的迅速崛起,也在抢回被夺取的市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的洗涤用品、尿布、牙膏份额中,本土日化品牌所占份额已经达到45%。

  据了解,许多成功的本土品牌在现代渠道快速发展之前就已经拥有销售网络。这一优势尤其体现在现代渠道仍然欠发达的中小城市,例如雕牌在三至五线城市拥有60%渗透率,而奥妙仅约为30%。此外,本土品牌还善于开发一些外资品牌并不重视的子品类。

  值得关注的是,与以往由国际快消巨头海量广告占据荧屏的态势相反,近年来,本土日化品牌广告投放方面也频出“大手笔”。《我是歌手》、《非诚勿扰》等一系列电视节目的冠名费用屡创新高,可谓本土日化企业的“荧屏逆袭”。

  多重交织的困局

  “宝洁业绩呈现持续下滑的状态,跟宝洁滞后销售模式、轻视产品研发的策略以及过度延伸产品线困局等有直接的关系。”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资深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说。

  电商来袭,固守旧的营销模式是宝洁面临的最大挑战。IBMG国际商业管理集团副总裁徐耿超对《华夏时报》记者直言,像宝洁这样一路比较顺、做得也比较成功的国际企业,已经形成固定的营销模式,他们主要是不愿意改变。

  “最近5年中,宝洁几乎没有真正推出让市场及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新品牌,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不够。而这无疑会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度和购买热情。”上述人士对记者分析说,这也不禁使市场各方怀疑并断定宝洁进入了创新乏力期。

  而这也与雷富礼品牌战的打法有关。据记者了解,在品牌战中,雷富礼注重的却是“放弃开发新产品,重点维护老品牌”的经营策略,这似乎并不是明智之举。

  据统计,近几年,在洗发护肤领域,宝洁在中国只推出了6种新品,但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上,有数据显示,平均每小时就有两种新品推上市场,同时又至少有两种产品遭受淘汰退出市场,因此死守品牌的战略难以挽救业绩下滑的宝洁。

  中投顾问零售行业研究员杜岩宏指出,宝洁公司自身对市场的适应能力较弱,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变化的节奏。

  记者走访查看了宝洁系产品,特别是洗发护肤产品中,可以看出宝洁的产品似乎更多地侧重了女性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而忽视了男性这一消费群体的消费需求,对于这一市场空白,被其竞争对手联合利华和欧莱雅先行把握先机。

  除此之外,人事问题也是宝洁不得不直视的问题之一。日前,有媒体消息称,宝洁广州总部多个部门正在裁员。实际上,早在2011年,宝洁已先后流失众多研发骨干人员及管理高层人员,而众多人员的离职已超出人员正常的流动范围,而这些研发团队大多都相继转入欧莱雅、乐蜂网、知蜂堂等企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免影响宝洁产品的研发,削弱了其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不少宝洁中国员工也感觉到宝洁在走下坡路,“宝洁中国市场还算OK,但增长速度也在放缓。”

  此次出售宠物护理业务是否能够挽救业绩乏力的宝洁?这一切仍需时间冲开迷雾。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