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传统渠道回归,品牌传播的“下沉”之术    

传统渠道回归,品牌传播的“下沉”之术

  最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互联网公司开始集体农村刷墙。淘宝、京东、360、易信、当当、世纪佳缘……纷纷“上山下乡”。而且,一个比一个有意思。比如淘宝的“要想生活好,赶紧上淘宝”,当当的“老乡见老乡,购物上当当”,世纪佳缘的“上佳缘找媳妇儿,种地有帮手”……

  围观之余,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热衷于“互联网思维”的这些公司愿意“上山下乡”?真的只是单纯地想弄个噱头,炒一把么?当然不是!想炒作,社交网络有太多的方法,何必要去农村刷一墙?

  显然,这里存在一个品牌传播的渠道选择逻辑。细心的朋友会发现,除了进村刷墙,很多公司的品牌传播渠道开始更多地选择地铁、分众、公交站牌、户外等这些传统渠道。比如京东“快才痛快”系列广告,陌陌“就这样活着吧”主题广告……都是大面积覆盖传统渠道。

  诚然,这是品牌传播回归传统渠道的一个典型现象。

  传统渠道为什么会重新回归?

  最近,和一些做营销的朋友聊。他们都说到一点,现在客户更多的是希望他们基于传统渠道提供创意和营销方案,而社交媒体做联动传播。单纯的社会化解决方案,他们并不买单……

  听完,不得不感叹:变化真的太快了!

  就在几年前,微博刚兴起,社会化营销也应运而生。大多企业主开始加大社交网路的预算投入,其中,尤以微博、微信为主。据我所知,运营官方账号+一些相关项目,乙方公司的月费就要十几万(不包括渠道差价)。

  然而,不到5年,甲方们的需求似乎开始倾向于传统渠道。Why?

  首先,社会化营销“泡沫”破灭。需要解释下的是,社会化营销“泡沫”破灭不是指社会化营销不存在了,这肯定不会。只要社交网络还存在,社会化营销就会存在。我这里指的是“虚高”的社会化营销价值破灭,企业主开始正确的看待社会化营销价值。

  其次,品牌传播需要“下沉”。当品牌传播开始“虚高”时,传播者很容易陷入“自我认知”的怪圈。即你会把你可视的圈子认为是传播应该到达的圈子。所以,很多时候,当你在运营一个官微时,你很容易陷入转发多少、粉丝增长多少的KPI怪圈。而很少会去思考,你的用户是谁,他们在哪里,他们想要什么。所以,在这种品牌“虚高”的情况下,企业主要做的就是让品牌传播“下沉”,让品牌真正到达用户,并被用户高频“接触”。

  所以,传统渠道回归是大势所趋。

  品牌传播该如何“下沉”?

  有必要解释下。品牌传播“下沉”并不代表渠道只选择传统渠道,这肯定是错误的二元论。正确的理解应该是品牌传播在渠道传播上,应更多地基于传统渠道推广,并结合社会化渠道形成联动效应。那么,具体如何操作呢?

  1)找到一个核心策略点。

  这是任何营销活动都必须有的,即便是单纯的社会化营销推广,也需要一个支撑整个传播的策略点。不过,这里的策略点“视野”应该要更宽广,即策划者需要跳出渠道思维,而站在整个品牌传播的角度,找到一个“核心点”。

  比如,京东去年双十一传播的核心策略点是“快”。所以,为了突出“快”,京东创作了一系列基于“快”的创意内容,包括视频、平面广告,向消费者传达京东“物流快”这一核心竞争力。

  2)构建一个渠道传播闭环。

  如果策略点定好了,内容也差不多了,则需要考虑传播路径了。

  把握传播路径,最关键的是选择渠道。个人认为,从消费者接受信息的方式来划分渠道,可以分成主动的资汛模式媒体与被动的生活空间媒体(即传统渠道)。当下,消费者核心资汛模式媒体就是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而被动的生活空间媒体就是以分众为代表的植入消费者生活空间和生活轨迹的生活化媒体。

  品牌传播要想真正“围猎”消费者,自然需要二者结合。

  社会化渠道,虽然能够很低成本地让消费者主动获取,但并不能完全占领消费者的生活空间,更不能使消费者生活与品牌形成“强关联”。传统渠道,虽然能强制性“入侵”你的生活,对于品牌“沉淀”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但却无法迅速传播,引发病毒效应。

  所以,在渠道传播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核心策略点和创意,针对不同渠道,设计不同的内容形式,然后根据自己的传播逻辑和渠道特征有节奏地安排投放。

  如此,渠道传播闭环自然形成。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