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恶意差评、狭隘三观、道德审查,谁在阻碍内容产业?    

  在如今的网络世界中,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乐于高唱反调,以“偏激”为冷静,以“狭隘”为独立,做着伪“标新立异”的事情。这些人特别是在对待影视内容时,总想着如何点评才能显得“卓尔不群”、“独到精辟”。

  同时,总有那么一些人会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戴着放大镜上网,用一些自认为人伦道义的话语去评判影视内容,对剧情设置指指点点,让很多圈内人感叹“这年头拍个电影,不说实话遮遮掩掩是错;说了实话又被说抛媚眼也还是错,电影还真难拍。”

  恶意抨击的人到底是什么心理?

  就以近期的两部优秀电影《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为例,两部电影的票房分别超过30亿和20亿,后者上映11天气票房增长态势依然十分迅猛。在笔者及绝大部分的观众看来,这两部电影可以说是这个暑期非常不错的好电影了。

  但我们依然可以在豆瓣评论区以及很多社交言论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理由对电影作品进行恶意评价,其吹毛求疵的样子显得极其刻薄。

  一些喷子在网络上的发言,他们压根儿没想自己的言论能够获得肯定。因为,在他们眼里,这里不过是一个情绪的发泄地,是恶意的修罗场。在给出恶评的过程中,他们收获了快感,也把那些见不得光的恶意,对准了演员、题材,甚至包括其他的观众等等。

  另一部电影《西虹市首富》,也同样的收到了一系列的差评,其中“恶俗”被提及了很多次。电影也似乎被打上了恶俗、低级的“烂片”电影的标签。

  但绝大部分观众却是用票房来为电影进行了投票,目前看来,投票是非常成功的。

  对待一个影视内容作品,任何关于作品本身的理智讨论都是值得鼓励,也是推动影视创作不断进步的主要动力。但是怕只怕,很多人是抛开头脑谈情绪,又拿情绪当价值观,并以偏激的价值观去看待、要求任何事物。

  戴着道德滤镜的“三观圣人”是道德卫士还是杠精?

  在三观“超正”的网络道德巡警的眼中,很多优秀的影视内容作品都是“三观不正”,如说《英国病人》是“婚外恋说得冠冕堂皇”,《泰坦尼克号》的内容是“偷情赛高,《安娜卡列宁娜》是在讲述“女人不作就不会死”。。。。。。

  不论是男主还是女主,不论是经典著作还是影视剧,三观圣人们总能跳脱故事所在的语境,将情节、话语片段解构成“人性本恶”的丧气剧本。

  另一部爱情电影《后来的我们》以“宾馆过夜”剧情为导火索,成为了三观圣人们围猎的战场。甚至有网友分条缕析地列出了其“罪状”,痛斥“三观不正”的婚姻价值观。

  现在很多的内容评价,在写评语的时候总想要不上升到“阶级观念”、“社会道德”、“人性丑恶”等高级词汇,必不能显出他们的针砭时弊、世事洞明,为了彰显自己对作品“深”层次的洞见而无病呻吟。

  在这里笔者也想借用豆瓣上一位用户的话。

  贫富差异的鸿沟,在道德的放大镜下,容不得一点带有“铜臭味”的剧情。不少观众不愿意面对现实,不愿意接受“钱很重要”的事实,于是通过说《西虹市首富》是烂片、给《西虹市首富》打低分来减轻自己的郁闷和难过,通过贬低《西虹市首富》来衬托自己的清高、不羁、豁达,仿佛在说:我这么纯洁、洒脱、高雅的人怎么能被金钱左右,《西虹市首富》这种传达“钱很重要”的电影太低级、太庸俗、太粗鄙、太low,差评!

  这样的人不是真正的有理智的内容评论者,他们只是假借正向三观的名义的“道德伪士”,其实用当前的流行语简单来讲就是杠精。

  狭隘的内容价值观,正在阻碍、摧毁内容产业

  在网络环境下,被昵称与屏幕掩盖了真实身份,所带来的无监管约束感,会让一些人内心中在现实中被压抑的负面情绪爆发,借用虚拟环境赋予他们的话语权,肆无忌惮地进行滥用,其破坏力也是不可想象的巨大。

  首先,对演员、明星来说,喷子、黑粉们毫无底线的谩骂甚至是人身攻击,轻的让他们烦恼一下,重的甚至会给明星带来难以想象的精神伤害,导致他们出现精神方面的疾病,甚至危害到他们的生命。

  演员袁姗姗就曾在网络中遭遇到了黑粉的攻击,她在一次演讲中,曾不无心痛地质问道:“我既没有不劳而获,也没有做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让我滚”?那场演讲的题目就叫《在网络暴力中捍卫自己》。

  其次,对于影视内容本身而言,若是缺乏多元化与包容性的观众意见导向,将一切艺术创作都困囿于酸腐的旧道德与偏激的价值观之下,那将严重的损害到内容产业的多元化、多样性以及创意创作的积极性。

  没有发挥空间的文学、影视内容创作将陷入停滞不前的泥沼。想象一下,如有一天影视内容都遵循着旧有的腐化的道德逻辑,没有戏剧性的创意与创新,平淡无奇的内容将有何吸引力?还能满足不同层次观众的娱乐文化需求?未来的影视内容还有什么看头?届时艺术还能称之为艺术吗?

  最后,我们现在越发清晰地感受到,网络中的负面情绪与愤怒值正在不断地上升,一些人毫无理智的吐槽、批判、挑刺,虽然能够发泄出生活的压力与不满,但影响的是所有对内容产业理性关注者的情绪,往往会将中立客观的评价氛围带向互怼、互喷的网络暴力方向。将真正有价值、理智中立、客观评价的观众的声音淹没在漫天的谩骂、撕B言论之下。

  这对于人们参与到影视内容领域的正向讨论、推动的积极性有着致命的打击。若有一天这些有理智的人们,受不了乌烟瘴气的恶评氛围,离开了影视评价圈,让剩下的喷子掌握了评论话语权,对于影视内容产业那将是何等的伤害?

  写在最后:有人说,这注定是网络“普及”的恶果。的确,我们从未感受过网络像现在这样,批判比赞美更普及,否定比肯定更广泛。似乎人人都变成了批判家,在拿到一件事物之时,脑子里跃出来的第一个想法常常是,“有毛病没”?

  就像对孩子的教育一样,一味地批判、否定,对于影视内容的进步发展毫无帮助,理性、客观的评价与建议,才能找到真正的问题与症结。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