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陪跑、有质无量、有量无质…上半年70档网综近一半成炮灰    

  如同绝大部分国产影片一样,国内不少网综都未能逃出“炮灰”的宿命。

  2014年随着网综《奇葩说》的到来,不仅将网综的概念根植于观众内心,而且由此网综制作费、冠名费用也开始逐年走高,到今年《明日之子2》以2亿冠名费成功将网综制作门槛提升到新高度。

  一系列投入比重加大的背后,网综的质量变得如何了呢?

  根据新剧观察(ID:xinjuguancha)的整理发,在今年前7个月的70部网综里,有一半以上皆为“炮灰”(主要以节目播放量、豆瓣评分为主,以微指数、百度指数为辅进行“炮灰”界定,具体参考下方界定规则)。这些“炮灰”综艺都有着怎样的特征?导致它们成为“炮灰”的原因是什么?网娱君试图通过这70部网综的播出数据,辅以媒体指数为读者进行分析。

  先来看表格:

  界定规则:

  1.以播放量、豆瓣评分为主;以微指数、百度指数为辅;数据统计时间为2017.12.15-2018.7.31;

  2.红色部分为上半年表现尚佳的综艺,灰色则为“炮灰”综艺;

  3.颜色越深,其代表的属性程度越高;

  4.黄色部分、白色部分属于特殊类型“炮灰”综艺;

  5.深灰色板块“炮灰”综艺:点击量<1亿播放量且豆瓣评分无显示;浅灰色板块“炮灰”综艺:播放量:1亿<点击量<10亿且豆瓣评分无显示(特殊情况:其中优酷视频四档豆瓣评分>7分的综艺亦属于该板块);

  6.“炮灰”界定不涉及跨平台对比;

  7.节目排名不分先后;

  8.7月27日上线首期的《这!就是歌唱·对唱季》由于离截止时间较短,有关数据作为评测标准有失公允,故此暂不算入表格中。

  作为视频网站内容版图的重点,网综十年经历了慢热孕育、快速生长、疯狂爆发以及稳定转型期四个时期,从“零”走向“繁荣“的网综,每经历一个时期,便会发生质的改变。

  目前,网综处于稳定转型期,各平台在竭力打造品牌网综的同时,今年开始重点发力S级网综项目,但金字塔顶端的区域毕竟有限,因此大部分依然是“炮灰”。

  不过,“炮灰”综艺也分多种情况,因此网娱君根据以上规则,对其进行了三种情况的划分,并试图总结令其成为“炮灰”综艺的原因,以飨读者。

播放量,口碑双扑街:

  无网感,少特色致其成“炮灰”

  这一类的“炮灰”网综其题材主要集中在“脱口秀、文化类综艺”两部分,同时在旅游类、亲子类、音乐类、体育类等不同类别均有涉猎。这类“炮灰”综艺最大的特征是缺少特色和网感,标签不明显,观众记忆点不深刻。

  节目同质化,使得观众的审美被培养起来的同时,不断涌现的网综也变得更加“众口难调”,再加上有更多珠玉在前,难免有对比就有差距;这些内容在网综领域里较为新颖,但在现象级作品的冲击下的它们,表现并不乐观。

  另一方面,由于互联网用户年轻群体占比最多,“短频快”且具有网感的内容深受其青睐,因此对于娱乐性稍弱的内容题材,网综并非一个最佳的承载,比如文化类综艺,以“读书”“文物”“历史”等垂直文化内容为切口,这也就变相缩减了受众面。

  在(户外)真人秀里,以家居装修,育儿常识,情感择偶等为主的综艺节目,难免会让节目陷入中规中矩的“囹圄”中。再加上受题材限制,节目缺乏特色、网感度大打折扣,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产生之初,网综是根植于网络文化而发展起来的大众娱乐内容;受各种政策管控,网综进一步被大众认可,向电视综艺意识形态看齐的同时也是其大众化的过程。

  对于优质网综亦或是现象级网综,优质的内容与合适的形式一直是其成功的标配。从过往十一年的网综来看,部分节⽬实际具有爆款潜质,但并没有形成爆款以及持续爆款。

  比如2007年的《⼤鹏嘚吧嘚》,节目出现伊始以新奇独到的视角去解读娱乐新闻而快速抓住观众的眼球,但也因内容娱乐性过强而节目内容在后续受到限制,节⽬的影响力也随之消减,这与此类综艺节⽬大众普及性还有待填补也有关。

  《晓说》、《奇葩说》这类节⽬,惊艳亮相之后越来越往“鸡汤综艺”的趋势发展,缺少了节目之初百家争鸣的一片繁荣感。最近上线的一系列节目,则更加注重名人效应、粉丝经济、以及娱乐热点等,大制作的背后是网络综艺网感缺失和陷入原创能力下降的尴尬境地。

  从成本、嘉宾、模式、创意等,网综在试图从各方面赶超电视综艺,但如果网综缺失了网络文化特色,则很难立住,更别说长线发展。

  随着网综制作成本被多档热门综艺提升到一个新高度,整个网综行业沉浸在前途、形势一片大好的集体狂欢时,网综必须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网感逐渐消失。

  毫无疑问,真正的合格的,甚至爆款的网综一定要具有网感,具体而言就是节目个性化、传播社群化,让用户有共鸣感、参与感以及伴随感。

  播放量平平,部分口碑可圈可点

  从表格来看,这类“炮灰”网综可以细分成两种情况。

  一类是更多集中在以文化类脱口秀为主的综艺中,这类节目在该板块有四档,两档豆瓣评分高达9.4分以上的文化脱口秀:《一千零一夜出走季》和《局部2》,播放量只有0.31亿和0.63亿,另外豆瓣评分高达8.8分的《透明人5》,播放量只有0.05亿等。

  这些节目虽然点击量堪忧,但是口碑却非常良好,这一情况也从侧面证明了对文化类节目关注的用户与互联网用户只有小部分重合,当这一部分观众全部为节目给出好评时,自然节目口碑节节攀升。

  另一类则在亲子、明星体验、生活情感、萌宠、美食等综艺节目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些节目总播放量几乎在1亿以上,但控制在10亿以内,属于表现平淡,暂无亮点的一类。

  与电视综艺有所不同的是,网络综艺节目所触及和渗透圈层文化更多,内容形式也更加丰富,同时制作难度与审查程度也不似电视综艺那般繁琐,门槛也相对较低,这导致“有数量缺质量”的结果。

  随着传统电视人的加入,网络综艺在制作上也向着电视综艺看⻬。电视观众与看网络观众并非一个群体,但是相互影响。

  网络综艺从模式、内容到具体流程与电视综艺有明显的区别。网综强调个性化、趣味性、互动性、参与性,更在乎用户反馈和体验;而大量出现的网综,实际看起来与电视综艺差别不大,用户新鲜感自然没有那么高。

  再加上随着海外综艺版权的大量引进与模仿,以及大卡司的加持,不少网综已经趋于电视综艺的核心形态,甚至可以说是同类电视综艺的加长版、特供版、甚至改良版。

  比如《拜托了冰箱》与电视明星访谈节目的区别度不算高,只不过《拜托了冰箱》在访谈之余多了一个美食制作的环节;《爸爸去哪⼉儿》、《爸爸回家了》之后,视频网站也有了《不可思议的妈妈》等亲子类综艺(当然亲子类节目转战视频网站与政策监管也有着必不可分的关系)等。

  由于网综可以随时随地选择观看的内容,因此用户参与度对节目口碑质量、传播范围甚至传播速度有着很大影响。

  如果在运作模式,内容制作以及用户参与感上,网络综艺没有找到一条独立于电视综艺的发展之路,网综将很难继续发展。

  播放量与口碑倒挂,

  原创力不足或成主要致因

  这种情况的“炮灰”综艺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炮灰,甚至这其中不乏现象级以及热门综艺。

  之所以将其被划分到“炮灰”行列,主要原因在于这类综艺的口碑与实际播放量并不相称:播放量尚可,口碑却“掉队”。

  高点击量证明节目关注度高,但低口碑则一定程度说明节目内容质量的让观众有“期望越大失望越大”的感受,虽然S级项目播出量非常惊人,但是口碑上离S级项目的品相还有距离。

  另外还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被迫下架后再次复播的网综,甚至还有不太“高调”宣传的网综,政策管控的严格性可见一斑,因此选择“安全题材”应是目前所有综艺节目的首选;

  转战到互联网平台的选秀综艺,以及依托互联网平台成长起来的偶像养成类选秀等,在舆论导向方面或成为其内容之外影响节目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传播力、影响力、广告吸引力、宣传营销等多个维度来考量,网综目前很少有爆款现象级出现。

  去年《中国有嘻哈》之后,观众一直在期待今年能有档现象级综艺可以在播放量和口碑上赶超它,只可惜这个期待目前仍然还只是个“期待”。

  另外,引进外国综艺节⽬版权的网综,虽然有成功的模式作为依靠,但是本土化的过程却大多不尽人意,使得节目新鲜感有所打折,这也使得品相为流量综艺的节目,在口碑上大打折扣。

  原创精神和能力的缺失,过度依赖明星和粉丝,以及有欠考虑的价值观传达等,都在一步步加大爆款综艺出现的难度,在目前这样的情况下,部分网综只能红极一时,但难以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以及保持观众最初热烈的喜爱度。

  网综作为电视综艺的补充,满⾜了网络用户大部分群体多样化的娱乐需求。因此在节目内容定位、选题、参与者选定等方面,与电视综艺有着明显的区别。

  随着网综与电视综艺进入白热化阶段,电视综艺的现象级在不断涌现的同时,网络综艺却在现象级的轨道上渐行渐远。

  网综前期会通过时下热门话题,抛出⽹络⽤户群体多元的观点,进而展示网络文化,以求达到用户共鸣,增加用户粘性。

  下半年会迎来2018年的网综爆款吗?

  随着网综爆发式增长,网综与兴起之初有着些显著变化,从发展初期的仅以娱乐向的内容为主,且制作稍显粗糙发展到目前更加精品化、垂直化,网综在制造娱乐的同时,变得更加注重探索娱乐性以外的内容,同时各平台也在试图将一档成功的网综朝着IP化、商品化的方向发展。

  爱优腾与各大内容制作公司或者一些优质制作团队合作,强强联手让“大体量、大制作、大流量”日渐成为目前网综的标配,不少综艺节目的制作成本目前已经突破了亿元。

  据悉,从2016年起,腾讯视频会投入10亿元用于网综板块的扶持;《约吧!大明星》《拜托了冰箱2》《放开我北鼻》《饭局的诱惑》四档网综招商过亿;《奇葩说》在第三季获得超过3亿元的招商额,节目到了第四季总招商近4亿;今年《明日之子2》又以总冠名2亿,招商金额7亿的数额刷新行业门槛标准;

  尽管制作在全面提升,热门综艺每年层出不穷,但是现象级网综仍然缺乏,实有“有高原缺高峰”的既视感,难出爆款已是网综的常态。

  在下班年已经播出和即将播出的网络综艺里,不仅有以《明日之子2》《中国新说唱》《这!就是歌唱·对唱季》为主的音乐竞技综艺,还有以《奇葩说5》《吐槽大会3》、《火星情报局4》等为主的语言类综艺、甚至还有新“老”萌娃综艺《想想办法吧!爸爸》和《爸爸去哪儿6》等。

  它们要面临着来自同档期网综和电视综艺的双重竞争,究竟谁能在下半年突出重围,成为2018年的网综爆款,拭目以待!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