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一档央视科普节目,一个激发青少年创造力的宝箱    

  三百多年前,伽利略说:“追求科学需要特殊的勇敢。”三百年后的一天,15岁的浙江中学生金伊娜按下电脑屏上的发送键,将自己的土豆腐败实验以邮件的形式发送给了央视综合频道《加油!向未来》节目组。两个月后,金伊娜惊讶地得知自己的实验成功入选,经过专业设计后被放进了节目定制卫星“未来号”的东风空间实验舱。尽管“朱雀一号”首飞后该卫星未能顺利入轨,小土豆最终坠入印度洋,但金伊娜第一次发现自己与看似遥远的科学世界如此紧密相连,有一扇科学之窗已经向她打开。

  2016年,由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的《加油!向未来》第一季通过“口香糖开椰子”“一米黄线”等贴近生活的科学实验走进了观众视野;2017年,“歼-10与百米冠军竞速”“蛟龙号深海实验”等节目内容,让观众感受了大国科技的震撼;2018年,“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鲲神陈鲲羽”“我为中国航天添燃料”等热搜词成为了网友热议的话题点。三年时间,从明星嘉宾亲身参与展示实验,到普通青少年比拼科学猜想,再到线上线下多角度跨领域的融媒体传播,《加油!向未来》在不断突破自我的同时,初心却没有改变——向成千上万个“金伊娜”提供一扇科学之窗,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去了解浩瀚的科学世界。

  航天史上的380秒,一档突破自我的科普节目

  2018年,科普节目《加油!向未来》已经走到了第三季。节目每季都会有标志性科普大事件,到了第三季如何才能不落窠臼?这是节目开播前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苦恼的问题。“不如,这次我们‘上天’吧。”过彤和节目团队这么说。

  于是,一系列看似不可能“上天”的工作便展开了。7月5日,《加油!向未来》官方发布了第三季将向太空发射一枚科普实验卫星的消息,并联合多家科普、教育、媒体单位,发起“我为中国航天添燃料”新媒体活动,面向全国青少年征集空间科学实验创意。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我为中国航天添燃料#话题阅读量就高达1.9亿,讨论量超过250万。

  活动不仅收集到了近300份天马行空的太空实验方案,更吸引了中科院院士欧阳钟灿、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科幻作家刘慈欣及郎朗、易烊千玺、吴亦凡、丁俊晖等人的助力,亦有百万网友说出了自己的太空梦想。有网友说:“我希望以后在太空中失重情况下能长到180cm。”也有网友说:“要一起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加油!”节目征集上来的太空实验,既充满童趣却又不失科学性。有小朋友因为自己想要在太空中吃馒头,发明了蒸馍器;有小女孩因为喜欢冰雪奇缘,便发明了太空雪花机。从一句话到近三百份实验方案,科学不是一场孤独的旅行,而是一群人思想与行动的狂欢。

  10月27日,中国首枚民营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完成首飞,但其所搭载“液态金属实验”“土豆腐败实验”的《加油!向未来》科普实验卫星却未能顺利入轨。虽然没有最终实现预想,但它承载的科学梦早已飞向太空。央视《晚间新闻》栏目当晚耗时近七分钟,以《民营航天,加油向未来》为题全面报道了发射事件。刘慈欣也通过节目制片人王雪纯向商业航天人和节目组表达了敬意:“多年以后,在回顾航天史的时候,这一天将被作为一个伟大的开端来纪念。中国的民营航天,虽然还未达到预定的目标,但也升上了令人瞩目的高度,更多的新鲜血液,更多的创造力和希望正在涌向中国航天。从未来向回看,她刚刚启程,航向一片广阔的新空间。”

  央视综合频道副总监许文广说:“在科学探索的道路上,不是只有成功才能被铭记。《加油!向未来》这档节目不仅是要普及科学知识,更要传递科学精神。科学探索的脚步不会因为困难和挫折而停滞不前。”央视创造传媒总经理、总编辑过彤说:“这不仅是一次普及航天知识的发射,对我们来说也是一次科学探索精神的普及。明年我们再来!”

  仰望星空追求真理,脚踏实地做科普

  仰望星空,将孩子们的太空梦想送入太空;脚踏实地,借助融媒体做科学普及。这是《加油!向未来》第三季的预设目标。从播前到开播,节目联合央视新闻等多平台以漫画、视频、图文方式直播#21天无壳小鸡孵化记#,孕育出“中国首只无壳孵化小鸡”的科普大事件,从而引发网友热议,#撒贝宁是迪士尼公主##小茶缸#等相关话题轮番登陆热搜;从节目里“鲲神”陈鲲羽一人横扫23人科学团,到600万网友扫描二维码,玩转同名小程序同步在线答题,观众既是观看者,又是参与者。

  碎片化时代需要短平快的传播形式。90分钟的一期节目拆成15分钟卡段、浓缩成15秒短视频,通过官方微博、抖音发酵。“穿甲弹击穿十层钢板的瞬间”“撒贝宁深情对话小茶缸”“卡洛斯复刻经典香蕉球”“缅怀两弹元勋邓稼先”等等短视频均获得了上万次的点赞,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播放量。在网友的热烈关注下,官方抖音从默默无名的媒体号,一跃成为媒体影响力榜单中的TOP9,更在首播后占据过媒体抖音号粉丝榜TOP1。

  线上捕获网友注意力,线下多维度多形式与观众见面。十一假期中,节目衍生科学实验秀《加油!向未来》之“明日星辰”将空气炮实验、大象牙膏实验、气球圈实验等电视节目里的场景搬上舞台。观众与实验不再是一屏之隔,而是所看所听即所感。同样在录制现场,还有一群北科报的科学小记者们,他们拿着纸笔记录现场,录制间隙“围攻”采访科学顾问曹则贤老师等等。除此之外,在今年的法国戛纳秋季电视节上,《加油!向未来》继春季展后再次登上戛纳电视节的舞台,面向全球电视人展示了节目的精彩实验与朝气蓬勃的青少年选手,领中国的科普节目“走出去”。

  潜移默化的节目影响力,一片漫天科普的星光

  当融媒体传播将节目与生活无缝连接时,有些网友发现自己已经被深深影响了。进入地铁站,看见地上明晃晃的一米黄线,会想到伯努利原理;停车时顺手拿出车内矿泉水瓶,以防汽车自燃;台风来袭知道高楼屹立不倒,是因为阻尼器在发挥作用;看到港珠澳大桥通车,想起里面还有叫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和聚脲的神奇材料……

  被改变、被影响的又何止是网友,最直观的改变是节目的选手与导演们。舞台下,上百号节目组人员,为了更好地呈现节目形式,从科学的门外汉,一步步地去学习,去了解科学的“因为,所以,为什么”……他们参与了科学实验的过程,在求知的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的魅力,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自己,进而影响了他人。舞台上,科学猜想团因追求真理而闪闪发光。18岁的清华大二学生陈鲲羽,单挑23人科学团,游刃有余;坐在盐水池里接触闪电,淡定自若;面对知识范畴外的折纸技巧,勇于举手提出质疑……这样的陈鲲羽,成为了新一代青少年心中的偶像。26岁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凌然,首期挑擂失败,六期蛰伏在选手席,直到上周终于逆风翻盘追平陈鲲羽。凌然在比拼中越挫越勇,也因有感于科学工作者的专注与坚持,选择放弃银行的工作,转而投身科普事业。正是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热烈地探究着科学,让网友感叹“看到了中国未来的希望”。

  众所周知,科普事业有多难做,投入大收效甚微。但是只要坚持做,努力做,根植于希望的土壤,就能触摸到漫天科普的星光。据悉,《加油!向未来》在偏远山区,也是收视率很高的节目。节目把科学实验搬上综艺化的舞台,向全民普及科学知识,让科技工作成为富有吸引力的工作、成为孩子们尊崇向往的职业,在一系列科普活动中给孩子们的梦想插上科技的翅膀。

  加油向未来,中国科普的前方是星辰大海。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
创意宝典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