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我身边那些关门的影视公司都是什么样的?    

  

    寒风继续吹打着已经摇摇晃晃的影视圈。

  从资本退潮的大环境,到阴阳合同、天价片酬以及各种税收新政的接连出现,当下的影视行业算是跌入了低谷,遇上了一个大坎儿,深处其中的影视公司也免不了要吃这当头一棒。

  其实,早在今年的上海电影节,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就表示,在未来一两年里,影视行业中的几千家影视公司将会倒闭。然而不出三个月,有关星美欠薪、印纪被曝倒闭的消息就接连传来。大公司尚且如此,大部分处于底层的小公司更是哀嚎遍野。

  寒冬凌冽,疾风强劲,深处影视行业的每一家公司无疑都面临着被一棍子打死的风险。这不,就在最近,笔者发现周围有不少影视公司都关门大吉了。那这些公司到底都是些什么样的公司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探究竟。

  A院线电影公司

  策划,男

  “老板融资了几百万,一个月招了20人,

  再一个月我们就倒闭了”

  “我们老板不知道从哪儿搞了几百万的融资,结果项目还没开始做就先招进来了接近20个策划和制片人员,在没多久我们就倒闭了,倒闭前我们都没有见着一个剧本”,A公司某员工向笔者透露道。

  其实,寒冬最先冻死的不是穿的少的人,而是没有寒冬意识,毫无准备,仍然在盲目扩张的人。A公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

  受制于自身没有研发能力的短板,融资后的A公司也选择了看起来最为简单粗暴的方式——人员扩张。但一味盲目地扩张反而并没有达到原本想要的效果,而是增加了公司的寒冬中前行的负重,加速了死亡进程。

  所以当下影视公司最应该做的就是保留财力、控制支出,并及时裁员瘦身,而不是盲目扩张,给公司平添更多的负累。相比于其它,裁员也是公司风险和成本最小的瘦身行为了。不然在如今的税改新政下,公司未来的发展将更加举步维艰。

  另外,加强自主研发能力,实现创作的自给自足,不受制于他人,也将会使公司在寒冬中走得更加长远。影视行业是一个创作型行业。以往一个没有自主研发能力的公司,依靠人脉关系在行业里或许也能跟投一些项目,但在资本寒冬中,这些愿景也便很难实现了。

  如此情形下,即使公司有幸融到资,也做不出好项目。而且,即使花了钱买一个IP,在资本外逃、融资困难的当下也可能会陷入资金链断裂问题。即使顺利开发完成,在当下电视台结款慢,视频网站饱和拒收等各方因素下,项目究竟能不能卖出去并顺利给公司带来盈利也是一个问题。

  此次寒冬对于行业来说虽然是一记重拳,但无疑也二次助推了内容地位的提升,使行业进入“头部+”时代。在此基础上,那些不能自己孵化项目的公司便再难有生存的余地。

  财务、女

  “老板借钱拍了唯一的一个项目还是赔了,

  最后公司被我们洗劫一空”

  “有钱,公司才能正常运转,也才有做项目的资本。过去一年,公司外联出去拉了一年的融资都没有成功,公司上下靠吃老本做过的唯一一个项目到现在也还没有卖出去,工资也有三个多月没发了。公司解散那天,我们把办公室打扫了个精光,包括老板办公室那把舒服的椅子。”这次,是一家影视公司财务向我们的口述。

  影视行业讲求“现金为王”,是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行业里基本上90%以上的项目都是亏损的。

  前几年,行业一个上市的新三板公司就因为一部戏亏损差点倒闭,这还是有融资渠道的公司。对于那些没有融资渠道的中小公司来说,一个项目如果亏,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地境地。

  另外,对于中小公司来说,其以往生存的温床,大部分是依靠于外行资本的融资,但在如今资本外逃的大环境下,融资也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没有融资渠道,也就是没有成熟的商业模式。对于他们而言,其以往的生存之道也主要是依靠项目来实现,而且并没有像开心麻花或者坏猴子一般有自己独特的项目定位。如此一来,寒冬下,原本就没有行业优势的公司也就再一次失去了与同行竞争的砝码。

  在如今外行资本撤离的大环境下,能融到的钱本来就少,在此情形下,如果一个公司能融到资,便拥有了比其它公司更大的话语权,也有了做项目的资本,而没有融到资的公司便没有了存在的一切砝码,最后只能坐吃山空。所以,能不能融到资也将直接决定着公司的生死。

  销售or制片人,男

  “从销售转到制片人,

  现在终于又回到了老本行”

  “三年前,房地产老板为了年轻时候的电影梦想,进军电影行业,并号召了我们一大批老销售员工前来做他的制片人,从‘忽悠’客户转为了‘忽悠’投资者,三年后,在影视行业生意越来越难做的现在,老板终于让我们回到了销售的老本行。”一个销售制片人如是说道。

  资本寒冬虽然冷酷,但刮走最多的还是那些外行公司,真正有实力的业内公司只要耐得过严寒,便可等来理性市场的平静和繁荣。

  回看这几年的影视市场,不管认IP还是认流量明星,众多行业乱象的形成都是外行资本推动形成的。由此,虽然市场在这一阶段得到了突飞猛进的进步,但不过都是表面上的虚假繁荣,并没有内里的提升。

  如今,受整个大环境的影响,外行资本主动撤离,这对于影视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坏事。对于不想主动撤出的外行公司来说,在其背后整个经济链断裂,再加上影视行业对内容逐渐重视的当下,其再想进驻影视行业实现圈钱或者所谓“理想”的目的都变得不再可行。

  看起来,影视行业是一个没有门槛的行业,只有你想做,再有足够的资本,任何人都可以进圈走一遭。但实际上,影视行业却是一个门槛比谁都高的行业。你可以入圈,但作品能否在市场掀起风浪,现在是观众说了算。

  总经理,男

  “环环套的孙公司,生存全靠自生自灭”

  “作为业内某大公司的子子子子子公司,我们与总公司的关系也就只剩血缘了,生存全靠自给自足,想来我们只是总公司资本牌上的一颗棋子而已。”

  当下影视行业,有不少公司为顺利实现融资,开始不断以开设子公司的方式进行扩张,用以壮大自己的版图规模,玩转资本市场。但往往,总公司在“生下”子公司后,并不对其施与关心与管理,比如操盘什么样的项目,项目成色又如何等等。

  因此,实际上,子公司就像一个单独的个体一般,而在目前冷峻的寒冬大环境下,羸弱的子公司的发展处境也变得愈加艰难。另外,整体来看,玩资本的上市公司也像是玩火自焚一般。

  因为资本易玩,但风险也极大,尤其是在寒冬进入行业的当下,不管是涉及明星的天价片酬、阴阳合同,还是每个公司都不可避免地税改新政,每一条都足以使得其市值下跌,引起股市动荡,陷入倒闭危机。

  股市一旦不行,资本就被抽离了,游资也就意味着没有了,如此一来,影视行业便会因没有足够的资金,常年做不了项目。

  眼见如今的紧迫形式,目前有很多公司都开始逃离,尽量撇清与资本的关系。比如前不久,阿里就从稻草熊影业撤资。此外,有很多明星也积极从自己之前的并购公司中抽身。

  总的来看,上面几家公司的新鲜事例也充分印证着此次寒冬的猛烈。对于外行公司来说,这一寒冬无疑是一场大清理,而对于业内公司来说,则是一次挑战,当然,如果业内公司不幸没有成功渡劫,同样会被清理。

  其实,寒冬下最适合影视公司操作,也是性价比最高的就是静心打磨项目,毕竟这是成本最低的一个环节,也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一环。此外,效仿开心麻花等公司专注于一个领域,或喜剧或青春或恐怖,不要盲目扩张,抓紧套现,也方能长久地存活下去。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