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上半年,人民日报连发27篇文章,直指影视行业5大乱象!    

    从什么时候,人们开始对影视行业越来越失望了?

  也许是当你打开盼望已久终于播出的影视作品,却发现剧情枯燥且毫无逻辑根本看不下去,于是你改看综艺节目,却被围绕着浓郁商业气息的真人秀给霸屏了……

  影视行业乱象频出

  “风向标”出手警示

  作为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在社会舆论、思想文化以及文艺思潮等方面的引领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因此在影视行业,《人民日报》素来被看做是“创作风向标”。

  2018上半年,影视行业“大动荡”:电影市场宣发黑洞、阴阳合同等等弊端被一一揭露,电视剧精品难出成为众口之矢,长短视频平台关停的关停清查的清查,网络电影“清洗”了大量不合要求的作品……

  针对影视行业各种现象,“风向标”《人民日报》接连发布了27篇文章,点名指出并批评了行业的五大乱象,也给予了整改的指示。其中19篇涉及到内容创作,8篇是关于视频平台的。

  五大行业乱象及整改指示

  乱象一:资本为逐利罔顾作品艺术性,重“量”不重“质”,致好剧稀缺

  发表6篇文章:

  1月02日14版《不够现实,仍缺想象》

  人们早已不仅仅满足于“精神温饱”。

  1月05日24版《现实题材需精品意识》

  现实题材创作虽然数量较大,但缺少艺术精品。

  2月09日24版《玄幻剧为何难出精品》

  模式单一、情节雷同、演技不在线、人设荒唐。

  3月29日24版《警惕悬浮的“伪现实”电视剧》

  热潮之下,一些“伪现实”题材电视剧滥竽充数。

  4月02日12版《多屏时代,好剧仍缺》

  电视剧行业仍存在不少问题。

  4月10日14版《网络大电影为何佳作欠奉》

  许多出品方将网络大电影作为圈钱的道具。

  《现实题材仍需精品意识》一文中指出:据有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现实题材作品在近5年共有1195部,虽然数量较大,艺术精品的打造明显不足。特别是为数不少的现实题材作品呈现出重宣讲轻艺术、重即时轻长远、重投排轻艺术规律的创作倾向。

  《玄幻剧为何难出精品》一文指出:得益于网络小说改编和技术进步,玄幻逐渐成为国产剧重要类型。一些浮躁的制片单位为赚快钱和高收益,祭出粉丝经济的“法宝”,忙于把原著粉丝和明星粉丝转化为改编作品的消费者,却没有在内涵挖掘和艺术锤炼上进行沉潜,最终将伤害这门艺术的根基。

  整改指示:资本市场应正视基层文化需求的饥渴现状,着力增加更高品质文化产品的供给,提高文化自觉,切实提升影视作品的文化品质内涵,以健康优质内容赢得良好社会效益。

  乱象二:创作者为博流量不择手段,内容底线越来越低

  发表5篇文章:

  1月29日05版《别用恶搞毁了艺术》

  既超出了娱乐的边界,也亵渎了艺术的神圣。

  2月13日23版《文艺创作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是两个极端。

  2月27日14版《要“有趣”,但不要“有趣至上”》

  “有趣至上”垄断了人们各色喜怒哀乐的可能。

  5月02日05版《别让“神剧”消费抗战史》

  部分抗日题材电视剧出现过度娱乐化的现象。

  7月26日19版《影视创作需要心中有观众》

  艺术创作,和观众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别用恶搞毁了艺术》一文指出:恶搞式表演,在生活中时常可以看到。能逗乐别人固然好,但表演形式和内容本身并非没有底线。以恶搞经典作品的形式取乐观众,既不是传承经典,也绝非艺术再创作。

  《要“有趣”,但不要“有趣至上”》一文指出:大多数文艺被限定在最低程度的新奇好玩之中。此时的“有趣”也就一跃成为“有趣至上”,垄断人们理解和转化日常生活中各色喜怒哀乐的可能,成为一种情感和智力上的专制。

  整改指示:作为“创作风向标”,《人民日报》充分表现出了对内容创作的重视,接连发布了6篇文章,为影视创作指明方向。

  1月04日24版《新时代的好故事从何处寻》

  故事源自生活、折射时代、传递价值。

  1月18日24版《艺术的归途在时代生活》

  现实主义是对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和审美发现。

  2月22日05版《以“高品质”让电影产业绽放芳华》

  “高口碑”赢得高票房,也意味着更高的要求。

  6月12日23版《找到洞见精神的切口》

  生活中的细节,不是闭门造车就能编造出来的。

  6月26日23版《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把握新时代的主旋律。

  7月26日24版《传承红色经典,攀登文艺高峰》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还有许多高峰攀登。

  《艺术的归途在时代生活》一文指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案,不仅是题材上的选择,更包含对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和审美发现。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和丰富、多彩、多元、多变的新时代生活,现实题材电视剧须找到更真实、更本质、更艺术的书写内容和表达方式。

  《找到洞见精神的切口》一文指出:依赖题材并止于题材,这样的作品往往缺乏思想的洞见、历史的纵深和生活的肌理,当然无法感动观众。只有深入生活,发现和挖掘其中的闪光点,并梳理它们与人物命运关联的社会逻辑、历史逻辑、情感逻辑,才能找到洞见精神的切口,找到表现崇高形象的价值坐标和艺术支撑。

  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者首先要走进生活,建立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整体认识和审美发现,才能创作出接地气、真实的作品,要有且坚持自己的想法,用自己的观念去引领观众,而非迎合观众的喜好。

  乱象三:收视率、网播量造假普遍,危及行业发展

  发表4篇文章:

  1月16日24版《网播剧点击量造假当警惕》

  近两年网播剧点击量注水现象普遍。

  1月19日24版《收视率何时不再造假》

  收视造假使行业发展生态明显恶化。

  1月26日24版《数字造假阻碍文化繁荣》

  虚假数据信号给不良文艺作品开了绿灯。

  1月30日24版《强化数据监督,还文化海晏河清》

  要不断提高监管和监督的技术水准。

  《数字造假阻碍文化繁荣》一文指出:在出版发行、电影电视、网络视频等典型的文化领域均出现不同程度数据造假问题,而且花样翻新。虚假数据信号给不良文艺作品开绿灯,作品就失去公允的评判标准,劣币驱逐良币的困境就会出现,进而造成文化创造与传播的紊乱。

  整改指示:“推动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中国特色收视调查体系,引导调查机构完善传统抽样调查、大样本收视调查、跨屏收视等收视调查方法和模式。同时,制片方、发行方、票务方、院线及影院要树立起正确的营销观念。

  乱象四:短视频屡踩内容红线,沦为低俗秀场,取精去糙亟待解决

  发表4篇文章:

  3月29日14版《警惕!短视频沦为“低俗秀”》

  平台如何加强审核把关取精去糙,亟待解决。

  4月10日09版《警惕短视频的负面效应》

  在“审丑”而不是“审美”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4月12日14版《短视频“激浊”更需“扬清”》

  监管审核责任的把关人却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4月13日05版《守好网络平台的价值出口》

  影响力有多大,责任就有多大。

  《警惕!短视频沦为“低俗秀”》一文指出:盲目模仿、恶搞低俗、内容涉黄……渐成网络新宠的短视频,日渐暴露其良莠并存的内容生态现状。“低俗流行”现象,会混淆网络平台应有的价值判断标准。平台如何加强审核把关取精去糙,已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现实考题。

  整改指示:被网信部门约谈后,相关短视频平台纷纷出台整改措施:暂停更新有关频道,清理下架问题产品,重置封禁违规用户账号,增加审核词库关键词等等,但这仍是治标不治本。短视频行业要真正走上良性发展轨道,激浊之后更需扬清,让用户的嘘声变成掌声,让屏幕中的画面真正成为美好生活的记录。

  乱象五:网综过度娱乐化,放大“偶像”效应

  发表2篇文章:

  5月11日24版《网络综艺亟待优化升级》

  面临的是结构失衡、文化失位、价值失范。

  7月20日24版《真人秀别吹大“偶像”泡沫》

  观念偏差可能对青少年产生误导。

  《真人秀别吹大“偶像”泡沫》一文指出:打着“真实记录”旗号的真人秀给观众,尤其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青少年群体营造了更具迷惑性的“真实”情境。一些选秀节目尽管花样翻新,其实是“偶像神话”不断重写,其观念偏差可能对认知能力还不成熟的青少年产生误导。

  整改指示:节目创作者和播出平台,首先要端正自己的态度,逐利无措,但要衡量把握好利益和影响的天平。内容上可通过展示偶像的成长史,反映偶像追逐梦想的历程,讲述偶像为了梦想不懈奋斗,创作导向正确、内容健康向上的娱乐节目,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小结

  虽然影视行业仍存在许多令人失望的地方,但责之深源于爱之切,观众对影视行业仍是抱有非常大的期待,相关单位也对影视行业表现出了高度的重视。也希望影视行业能在相关单位的引领下,净化自身的缺陷,用更好的作品来回应观众们的期待。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