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看看,传统媒体人的活法    

    

    -1-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总是淹没不见的。

  在时代的巨变里,个体总是微不足道的。

  这些年来,关于传统媒体式微的说法不绝于耳,我们总是习惯于讨论这个趋势,但很少聚焦生活于其中的个体状态。

  所有的行业都是由一个个的人组成的,所有的行业剧变,首当其冲的都是一线工作人员。

  外行人奋笔疾书感叹行业兴衰,抒发的是感伤情怀,但是身处其中的人,感受到的却是真正的切肤之痛。

  为此,笔者采访了多位传统媒体的工作人员,希望通过记录他们的工作现状,拼凑出行业转型下的传统媒体人的活法。

  -2-

  “努力,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晚上10点半,刷朋友圈看到了前同事J的状态更新了这句话,并且还配上了一个空荡荡办公室的图片。

  很难想象之前玩世不恭的同事,能发出这样的心灵鸡汤。

  J之前是地市台当地新闻联播栏目的一名记者。

  作为一名没有编制的记者,在台里先天就矮两级,所有在编的都是大爷,苦活累活都是他干,有车马费的新闻从来轮不到他去。

  或许是身份的劣势却让他因祸得福,无法靠体制内的身份安身立命,J就疯狂地提升业务,居然也一路从普通记者做成了栏目制片。

  J每每谈及此事,总是笑称用完了生平所有的运气。

  不过此时的栏目制片,与J初做记者时的制片,已经千差万别。

  J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养活自己手下的几十号人,有尊严地活着已经不重要了,先得活着。

  作为地方台新闻联播的制片,J背负着政治宣传和盈利创收的双重压力,一方面要服务好地方政府,做好份内的宣传工作;另外一方面还得积极拉广告,为电视台创收,毕竟台里的每个中层都背负着创收的任务。

  于是,那个原本在采访后从不接受招待的青年记者,变成了一有机会就游走在城市里各个饭局里推杯换盏的中年制片。

  J告诉我虽然现在变成了制片,但是收入上并没有显著提升,唯一的机会就是通过拉广告提成多点收入。不过眼下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越来越小,拉广告越来越难。

  不管外界怎么变,拼尽全力让自己活的更好,让底下的兄弟活的更好,已经成了J的全部心愿。

  -3-

  A是一家省级广播电台的主播。

  2013年毕业的他,没有赶上广播的黄金年代。

  “我很害怕被这个时代淘汰。”当这样的话从90后主播口里说出来的时候我很震惊。

  A的焦虑其实是很多媒体人的焦虑,但是A与大多数人不同的,他会用行动缓解自己的焦虑。

  抛开电台主播的身份,A会积极拥抱每一个新生事物,他利用一切社交媒体积极营造个人品牌。直播火的时候,在工作外他在直播平台开直播,短视频火的时候他也会录制短视频。

  凭借着自己的主播优势,每一次新尝试他都开展的有声有色。

  “我要最大化地利用平台给的资源打造自己的资本,是为了现在,更是为了以后。”A十分坦诚地跟我说。

  A或许是我认识的最努力的主播,栏目的每一次线下活动他都事必躬亲,把控所有的环节,频道开展的大活动他也积极出谋划策,奔走在最前线。

  “我不知道哪一天广播会突然消失,但是在失业之前,我要尽力提高自己的能力,打造自己的品牌。”

  努力,是为了适应这个时代。

  -4-

  -5-

  D有两个微信号,一个用于处理工作上的事情,另外一个是运营自己的个人公众号。

  两年前D是一家地市日报的记者,在报业黄金年代跑的是时政口,最擅长写的是长篇累牍的宏观报道,也就是同行口中的“大稿子。”

  后来她回家休产假生了孩子,再次回归时就成了新媒体编辑,负责日报的新媒体运营。

  “我们的新媒体运营跟当年的报纸搬到网站上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同样的内容只是换一个传播媒介罢了,早晚也是要完。”D对我抱怨。

  抱怨归抱怨,领导要求的阅读量还是少不了的,于是D开始了自己的华丽转型,成了一个不大成功的标题党。

  在厌烦了做标题党后,D决定自己写一个公号,写自己想写的东西。

  让我意外的是D的公号居然和本职工作毫无关系,她选择了时下最火爆的母婴题材,文章风格与当年挥斥方遒的时政报道大相径庭。

  D很小心地将工作上的号和个人的公众号划分清楚,官方的微信里每天雷打不动将日报的内容挨个发到朋友圈里。在私人的微信里则认真地经营自己的内容。

  D的个人号目前还没盈利,但是有着稳定的粉丝增长量,D充满了希望。“没准我也能成为下一个咪蒙呢”,D喜笑盈盈地对我说。

  -6-

  “严格说来,我算不上一个媒体人。”

  得知了我的采访意图后F微微一笑。

  “我是2016年进的X省报业集团,但是一年半后就离职了。”

  在去报业集团之前,F在一家公司上班,但是作为一个深度艺术中二青年,为了所谓的文学梦他离职考上了报业集团。

  虽然只是一个行政岗,但是他觉得离自己的文学艺术梦更近了一点。

  但是入职半年后他就感受到了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的落差,同时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虽然说“文章憎命达”,但是饿着肚子肯定是搞不好艺术创作的。

  在目睹了一线记者疲于奔命也难维持体面的生活后,F很明智地知难而退了,在2017年的暑假教师招聘中,他考试应聘成了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虽然教师的收入也不高,但是与报业集团相比,至少稳定,而且漫长的假期里我还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据说,阅历丰富的F现在已经成了学生们最喜爱的语文老师了。

  -7-

  H的离职让所有人倍感震惊。

  H今年大概四十五岁,在离职前是一个地市台频道总监。

  大家震惊的是身居高位的他居然离职,我震惊的是他曾经那么努力赢得了现在的一切,为什么会如此快速地放弃了这一切?

  H算得上是一个忍辱负重的人,在同龄人都是有编制的电视人时,他从一个国企里考到了电视台成了一个合同工,并且从始至终没有改变,和刚进台的毛头小子一样的身份。

  从记者到制片再到频道总监,无人知晓H付出了多大的努力,尤其是像他这样的身份,能成为王牌频道的频道总监也算是开天辟地头一遭。

  我旁敲侧击问遍了他身边的人,大家都他的离职原因众说纷纭,有的说是为了钱,有的说是和台长不和,更多的人说是行业危机离职自保。

  离职后的H去了一家金融公司,对方看中了他广泛的人脉关系,让他担任市场总监,据说报酬和之前比翻了几倍。正因为如此,所有的人都说他做出了一个正确的选择。

  最终没忍住,我微信问了H大家都想问的问题,为什么离职?是行业危机?家庭问题?还是其她情况?

  “只是想换个工作方式而已,跳槽不是年轻人专属。

  不过,媒体经历是我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

  不管是坚守还是离开,作为一名媒体人我们都曾记录这个时代。

  而眼下,我们也被这个时代所记录。

  这个时代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但不管时代如何变化,媒体人都值得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