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超级英雄符号在视觉传播中的意义建构研究    

超级英雄符号在视觉传播中的意义建构研究

       本文将超级英雄符号传播放在视觉传播的视野中,将各种媒介上的超级英雄的形象通过视觉思维整合并认知为统一的“意象”。接着将意象分别以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与解构主义视角看作为超级英雄符号以及由若干符码组成的超级英雄符号系统。最后以结构主义符号学解释超级英雄作为一个符号或符号系统,其意义建构的过程。超级英雄故事在视觉传播的过程中,一方面大众媒介通过视觉语言描述图像信息从而讲述故事情节,一方面大众在接收信息的过程中,凭借视觉思维以及视觉经验对超级英雄形象进行视觉解构与解读,在两方面共同的作用下,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得以成型。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成型主要通过大众对其符号意义的三个层次的解读:即视觉生理阶段对符号表面意义的把握、视觉选择阶段对符号深层意义的解构与整合以及视觉认知阶段对符号神话潜在内涵的理解。
  
  经历了70多年的发展与传播,超级英雄符号实现了文化与市场的对接,一方面在跨文化传播中传播势头强劲,另一方面其商业的触角也涉及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超级英雄符号是文化符号与商业符号的符号集合体。对超级英雄符号建构的研究将会对中国塑造和传播文化偶像和文化符号有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超级英雄 符号 视觉传播 意义建构
  
  Abstract:Superheroes are fantastic cartoon figures with supernatural ability who were born in the American comics strip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ss media, superheroes have spread the breadth from comics, movies, derivatives,music and other cultural fields. At same time,superheroes were dug up with series films,animations and TVs in their depth. As result that Superheroes have been used as a symbol to worldwide audiences to discuss and express. As the waves of superheroes movies, the global audience begins to use symbol that represent superheroes to express their feelings to superheroes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eir daily life, as result that “superheroes hot” was formed one after another.
  
  This thesis will explain superheroes symbol in the field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and think superheroes figures in all kinds of medium as a unified mental image with visual thinking. Then mental image will be cognized superhero symbol or symbol system composed of a number of codes in two perspectives of Gestalt and deconstructivism. At last,the process to construct meanings of superhero as a symbol or symbol system will be explained  in the perspective of structuralism. In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of superheroes, on the one hand, mass media describe image information with visual language to tell story, on the other hand, receiving the information, audience read the image about superheroes with visual thinking and experiences. As result that the meanings of superhero symbol are constructed.
  
  With the meanings have been constructed,mass media spread superhero symbol to make a certain field of people reach a consensus to understand the meanings of superhero symbol. Then people begin to use superhero symbol as a common language to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Superhero symbol connects culture with commerce which is an enlightenment for China to create cultural symbol or cultural representation .
  
  Key words:  superheroes  symbol  visual communication  meanings construction
  
  目  录
  
  中文摘要    I
  
  Abstract    II
  
  目  录    III
  
  1 绪论    1
  
  1.1研究目的    1
  
  1.2涉及学科领域及研究方法    2
  
  1.3超级英雄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6
  
  1.4研究设想    13
  
  1.5研究意义    14
  
  2超级英雄符号以及符号系统概述    16
  
  2.1 超级英雄的“像”    16
  
  2.2两种视角下对超级英雄符号的整合与解构    22
  
  2.3超级英雄符号以及符号系统    25
  
  3“超级英雄”符号的建构过程    27
  
  3.1 第一层级:感觉-表面意义    30
  
  3.2 第二层级:选择-深层意义    32
  
  3.3 第三层级:认知-潜在内涵    39
  
  4结论与启示    46
  
  参考文献    48
  
  图片索引    53
  
  1 绪论
  
  1.1研究目的
  
  2002年至今,随着“蜘蛛侠”系列成功重启、“超人”系列的胜利回归、“新蝙蝠侠”三部曲的完美落幕,“复仇者联盟”更是组团作战演绎科幻神话,超级英雄电影频频掀起“超级英雄热潮”。这种大众传播现象并不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早在1938年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超人诞生在漫画杂志的封面上,一经出版便引发了“超人热潮”,漫画月销量达一万册,三期后就达到一百万册。在此期间,电影明星们打扮成超人的模样出现在纽约世博会上;梅西感恩节游行的空中超人模样的气球也不曾缺席;世博会还专门设立了“超人日(Superman Day)”[2];青少年们更是身披床单摆出超人的招牌动作纷纷表达了对这个漫画角色的热爱与崇拜。随后,蝙蝠侠、蜘蛛侠等超级英雄漫画形象一经推出也出现了类似的“热潮”。随着媒介的创新与发展,超人、蝙蝠侠以电视剧的形式进行大众传播,不仅收视极高而且还带动了其漫画的复兴,人们收看着超级英雄电视剧,也回顾品味着漫刊上的故事。好莱坞电影公司更是深度挖掘了超级英雄这块“金矿”,以最先进的影视技术与特效实现了超级英雄的“飞翔”、“打斗”甚至“变身”。从1978年开始,超级英雄电影每每上映都能引发大众的强烈关注,不仅在美国国内获得高票房的回报,并且也培养了中国等其他国家的粉丝迷。这70多年间,随着超级英雄的每一次以不同媒介的形式登场,都会引发“超级英雄热潮”。
  
  由此可见,超级英雄凭借大众媒介进行传播,其广度已经达到动漫、电影、周边衍生产品、音乐、服饰、游戏等各个文化领域,超级英雄符号在各种媒介上的复制与延伸,并且以续集电影、连载漫画、动画剧集以及美剧的形式在传播深度上也不断被挖掘。进而,我们既可以从超级英雄电影票房纪录上看到超级英雄的每次登场所引发的受众们的不同程度的反映,又可以从全球受众们使用超级英雄符号开展不同规模的活动中看到超级英雄已经作为一个符号进入全球范围内受众的“言谈”领域及表达过程中。
  
  纵观超级英雄的传播过程,超级英雄符号的传播-建构-使用都与视觉联系紧密。
  
  首先,在传播过程中,超级英雄文化产品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其中包括视觉媒介(漫画刊物、报纸等)、听觉媒介(广播)以及视听媒介(电影、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介凭借其特有的视听语言将超级英雄内容信息编码成为可视化、可听化的信息;
  
  其次,在受众的对超级英雄文化产品接受过程中,受众对所听、所见、所感的信息在脑海中凭借视觉思维进行整合加工,逐渐形成了一个达成共识的“意象”,这个意象是可以用文字语言将其描述出来的,并且这个描述的话语带有视觉信息关键词,例如,我们刚听或看到的超人是一个“身穿蓝色紧身衣、披着红色斗篷,胸口有一个大大的‘S’,飞翔在蓝天白云间的男人形象”;在处于视觉传播中的受者对图像信息进行解码的时候,大脑中的视知觉会凭借受者的文化、社会经验去解读意象中视觉信息的深层次涵义,在这个过程中受者与对象之间的信息交流是双向的,例如在观赏艺术作品的时候,受众的视觉主动性会参与到图像信息意义的建构当中。
  
  最后,当符号的意义在大众传媒与受众视觉思维的共同作用下完成了意义的建构,并且在一定的社会结构范围内达成共识,受众则会通过使用超级英雄符号作为共通的语言进行情感表达或交流。例如,受众会穿着印有蝙蝠侠LOGO的文化衫或者摆出蜘蛛侠的招牌手势动作来表达思想意识。
  
  因此,笔者透过“超级英雄热”现象,研究其背后的实质问题,即大众的视觉思维如何参与到超级英雄符号意义的建构过程中,从而使超级英雄成为具有“意义”并且达成共识的符号的。简而言之,就是是探讨超级英雄符号在视觉传播中的意义建构过程。
  
  1.2涉及学科领域及研究方法
  
  本研究的选题是以“超级英雄热”的文化现象为背景的,这是大众传播的产物,由于超级英雄文化产品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视觉媒介、其传播的内容是视觉文本、大众接受和解读信息的过程是在视觉生理与视觉心理经验的共同作用下进行的,所以要将超级英雄的大众传播限定在视觉传播领域。其次,超级英雄符号是活跃在整个传播过程中的分子,研究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建构也必然会涉及符号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所以本研究可以说是属于视觉传播与符号学领域的交叉研究。
  
  1.2.2 视觉传播领域
  
  超级英雄传播是发生在大众传播领域的现象。大众传播按照其传播媒介的感官特性可以分为视觉传播、听觉传播与视听结合的大众传播。其中视觉传播是视觉媒介(如报纸、杂志等)传播以文字或图像为载体的信息,从而进行交流、表达、传递情感和思想的活动。它是人类历史最早的大众传播形式之一,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活动之一,也是人类与生俱来并最早习得的一种传播技能和本领。根据视觉传播跨学科的性质,一直以来关于视觉传播的研究切入点很多,研究理论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正如专门致力于视觉传播文献梳理的学者桑德拉·莫瑞亚蒂(Sandra Moriarty)描述的那样,“视觉研究的学科脉络是分散的、片段的,不像别的学科是树状结构,而视觉传播更像是一片‘竹林’”[3]。这是因为视觉传播领域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论基础,他们是不同学术背景的学术思想的交集。因此,超级英雄的视觉传播的过程,也需要集合媒介艺术实践研究、图像学研究以及视知觉研究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并且以此为基础来展开研究。
  
  在视觉媒介传播视觉文本方面,主要涉及到视觉媒介如何通过视觉语言“讲”故事,例如在纸媒发展的时代,漫画书将连续的漫画连载成册,以黑白或者彩色的笔触和线条描绘画中主角的动作,并且将气球式的文字对话框置于画面中,最终凭借精致写实的画风和分镜手法来表达一个完整故事。到了20世纪初,在对人视觉暂留现象[4]研究的基础上,动画技术结合了摄影机、影片及放映装置而进一步发展,将原本在四色漫画纸上的故事通过一秒24张图的播放速度连续播放,使故事“讲述”得更加生动与富有情感。电影媒介则运用光影、镜头语言、蒙太奇技巧并且结合不断创新与发展的3D与CG特效技术将已经“动”起来的故事“讲述”得更为逼真甚至震撼。这一方面属于视觉传播的技术方面,在本研究中将会简略提及,但不做过多探讨。
  
  在传播文本方面,图像学的研究学者们因为“历史意义”认为作品的历史、社会、文化环境决定了图像的含义,正如欧文·潘诺夫斯基(Erwin Panofsky)(2011)在《图像学研究》一书中提出了一个艺术作品中的逻辑系统。他认为艺术作品的意义由表入深有三个层次,首先是前图像志描述阶段,主要探讨图像所再现的、模仿的“自然意义”,即受众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对图像中的线条、色彩、体积最先感知。其次是图像志分析阶段,主要探讨图像所暗含的“常规意义”,即受众凭借一定的文学、艺术、文化知识理解所看到的母题与人物。再次是图像学阐释阶段,它所关注的是图像生产的文化密码,即图像志中的概念、主题、象征等信息,正如彼得·伯克(Peter Burke)(2008)在《图像证史》中所说,对图像内涵意义的揭示是由一个民族、时代、阶级、宗教或者哲学倾向基本态度的那些根本原则所决定的 [5] (戚印平译,2011、盛佳,2013:2)。
  
  在对受众接受信息的过程的研究,主要分为对视觉生理的研究以及对视觉心理的研究。人的视觉从生理上来说是这样一个过程:“人眼的光学系统将景物清晰地成像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视细胞把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再通过由逐级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组成的视觉通路,将信息传递到位于后脑的视觉皮层(视中枢),最终形成视觉。[6]”而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则提出视觉不仅仅是一个生理上的现象,更是一个心理的过程。“看”不等于“看见”,“看见”不等于“理解”。为了教导人们如何才能“看的清楚(即理解)”,他提出了看的公式,即“感觉+选择+知觉=看见”,这个公式将受众的观看过程分为三阶段。在感觉(Sense)阶段,观者凭借视觉感官去感受。在选择(Selection)阶段,观者不可能记住视野范围内的所有视觉信息,所以他会主动地选择对视觉刺激较大的信息进行观看,这个阶段相较第一阶段来说,是视觉开始有意识、智力化、发挥主动性的一个阶段。在知觉(Perception)阶段,观者凭借自己的文化经验等开始解读选出的视觉信息的意义,从而理解它(保罗M·莱斯特,2006:57、莊克仁,2010:90-112)。所以视觉传播的基本过程,更像是一种心里对话的过程,图像信息内容的形成不仅来自于传播者如何通过视觉语言进行编码,还需要受众如何通过自己的视觉经验将其解码,这样才能使真实的意义成型。所以,将受众在视觉接受过程中的视知觉理论引入讨论超级英雄符号意义的建构过程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本研究的创新点。
  
  1.2.3符号学研究方法
  
  在对超级英雄视觉传播的研究中,符号不仅是将超级英雄传播过程的各个方面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中介,以符号学的视角观察超级英雄传播过程,使超级英雄的传播研究在广泛性上又呈现出一定的内在逻辑的一致性;而且讲述超级英雄故事的言语和非言语的模式构成了一种超级英雄文化产品的仪式内容、约定内容或公共娱乐内容,构成了超级英雄文化符号系统,这正是超级英雄视觉传播中的主要研究内容;最重要的是,通过符号能指的提炼和所指意义的逐层深入分析,揭示超级英雄符号的神话内涵,是在超级英雄传播研究中,使用符号学理论研究方法的基本考虑。
  
  罗兰·巴特按索绪尔提出的命题,将对符号的讨论抽象为四组二元对立的概念:语言和言语、表示成分(能指)和被表示成分(所指)、单位语符列和系统、外延和内涵。丁和根(2002)指出这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可说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论。
  
  在研究超级英雄符号的能指方面,引入了符号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导入符号学美学的研究方法,势必引起超级英雄形象研究角度的深刻变化:超级英雄形象的研究不再是搜集可以实验印证的资料,不再是用实证主义考证客观世界,而是意味着将塑造超级英雄形象的一切表达形式都视为符号。在分析超级英雄符号所指的时候,不仅从受众的视觉生理及视觉心理的角度出发,而且还要将符号放在从其所处的文化、社会环境中去理解,从而揭示表意符号面纱的意义真实。
  
  在研究符号的意义方面,“索绪尔并不把‘意义’当作是一种读者/作者和文本之间的交涉过程”[7]。罗兰·巴特追随索绪尔,他首先创立了意义分析的系统模式,经由这个模式,“意义”沟通和互动的观念得以分析。然后罗兰·巴特将意义进行层次划分,他认为符号先是表现出其denotation,被翻译为外延或者明示义、本义性等,就是指符号的表面意义;随后是符号在其文化和社会制度背景下引申出来的带有阶级意识形态的意义,叫做connotation,被翻译为内涵或隐含义、涵义、转义性等,内涵是在外延的基础之上产生的,稳定程度相对较低(郭鸿,2008:62-64、董学文等译,1987:87-91、李涛,2012:26)。约翰·费斯克进一步发展此类观点。他将符号的意义理解为三个层次,首先是表面意义,即是罗兰·巴特所说的denotation;其次是深层意义(myth),在这一层次中,他将视觉符号的艺术表现形式考虑进其能指之中,并认为其所指意义是在文化等经验的背景下的一种深层意义;再次是潜在意义(ideology),即现世界观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意义。在揭示最为抽象与复杂的潜在意义的过程中,列维-斯特劳斯在《结构人类学》中关于神话在二元冲突问题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结论,可以给我们以启示,他认为,“神话思维总是从对某些对立有所意识,然后发展到对这些对立逐步进行调和。[8]”
  
  在讨论符号的所指与能指之间关系的方面,符号学中的“转喻”和“隐喻”对于超级英雄符号意义建构的研究很有意义。符号的内涵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法表现为符号的深层意义和潜在意义,“神话更是通过转喻,使一组无法被调和的二元对立结构转化成一组可以包容一个中间项的三角结构”[9]。因此,对符号的转喻和隐喻分析,可以揭示言外之意。
  
  综上所述,将视觉传播领域的意义解读者——受众的视觉认知三阶段、符号的客体形式——图像的三层次信息以及符号学结构主义关于意义外延与内涵的讨论相结合,建立起用来研究文化作品中形象符号的意义模型(如图1.1)。这不仅是视觉传播领域的符号学应用,同时也是将受众的视觉解读加入符号意义建构过程中的创新。

  图1.1 受众观看过程三阶段、图像信息三层次与符号意义三层次的对应关系
  
  1.3超级英雄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3.1超级英雄概念界定
  
  英雄是一个比较主观的概念,每当人们遇到危难而无力解决的时候,都会出现一个类似领导者的人物,他/她凭借个人的能力以及智慧带领人们度过难关。在人们对他/她的赞美和感谢的过程中,这个人物的形象、品格、性格以及能力等会被褒奖式的夸大,进而成为一个近似完人的人物。这一类人物就被后世认为是英雄人物。在人类历史中,从古希腊众神的神话英雄到革命英雄再到感动中国的“英雄母亲”等平民形象,英雄的形象一直在发生着变化。John Lawrence和Robert Jewett在《美国超级英雄的神话(The Myth of the American Superhero)》(2002)一书中指出现代英雄指的是“单打独斗的主人公受到枪支、弹药以及消灭罪恶的召唤,在相信个人能力可以超越法律和社会建构的前提下,本着神话信念在民主社会两家之外采取行动的过程[10]”。这个主人公们是一群诞生在漫画书上的幻想类艺术形象,他们是带有高科技和浪漫色彩的美式英雄,他们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气质表现出一些相同的属性,如超自然的能力和锄强扶弱的英雄壮举,他们惩恶扬善、拯救人类的行为使他们赢得了美国人乃至世界人的喜爱(蒋好书,2010:74、嵇晨頔,2008:96、张玲玲,2013:151)。
  
  因此,本研究中讨论并作为举例案例的超级英雄的选择依据是:
  
  1   DC漫画公司和Marvel漫画公司旗下的超级英雄
  
  选择DC漫画公司和Marvel漫画公司[11]旗下的超级英雄及其媒介产品进行研究,许多知名的超级英雄都是出自这两个漫画公司。例如超人、蝙蝠侠、蜘蛛侠,而《海扁王》、《青蜂侠》则属于其他较小的漫画公司,不在本研究的研究范围之内。
  
  2   故事情节叙事模式相似度较高的超级英雄
  
  选择在故事情节叙事模式上相似度较高,并且可以归纳总结为一个共同的叙事模式的超级英雄进行研究。正如列维-斯特劳斯所说“全部的人类神话实际上都只是一个神话”[12]。所以本研究假设的超级英雄的情节叙事模式是美国学者约瑟夫·坎内尔所说的“一个英雄从平常生活中走进一片超自然疆域,获得惊人能力,迎接巨大的挑战,结束神秘之旅,将福祉分享给人类[13]”这一共同的叙事模式。因此,《字仇杀队》、《守望者》等文学思想性较高且反英雄类型的故事模式就不属于本研究范围之内。
  
  3    在多种媒介上都有发展的超级英雄
  
  选择在漫刊、电影、动画、网络游戏等全媒介上都有发展的超级英雄,尤其是2002~2014年在全球院线活跃度比较高,并且知名度比较高的超级英雄进行研究。例如DC漫画公司的“三元老之一”的超人先后在1938年的漫画刊物上、1941年动画剧集中、1951年超人真人电视系列剧以及1978年首部超人电影以及2013年最新的超人电影上分别亮相,并且“蓝色紧身衣、红色斗篷与胸前的‘S’”形象一直未改变,而且在受众的言谈领域一直保持的较高的热度。2002年的《蜘蛛侠》开启了超级英雄的银幕新黄金时代,新蝙蝠侠系列也刷新了新的票房纪录,并且蜘蛛侠和蝙蝠侠还开始涉足广告领域,出现在广告媒介中为某些产品或活动代言。因此,超人、蜘蛛侠、蝙蝠侠是本研究中选择的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研究对象。
  
  4   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超级英雄
  
  选择在大众文化生活中具有影响力的超级英雄进行研究。超人、蜘蛛侠、蝙蝠侠已经随着70年多年的发展,在受众心中已经成为了不可磨灭的文化符号。超人不仅是2013年美国著名音乐频道VH1评选的“200位最伟大大众文化偶像” [14]中的第二名,而且还被默罕默德·阿里,沙奎尔·奥尼尔,尼古拉斯·凯奇等体育及影视明星视为偶像,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多次或是以超人的形象,或是以超人的动作出现在宣传品当中(杨溢华,2012:3),更有甚者,菲律宾男子16年整容19次只为变身为“超人”[15]。 同时,美国旧金山也全城动员为5岁白血病患儿圆“蝙蝠侠”梦[16]。蜘蛛侠早在1965年,也被美国评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英雄之一[17],并且在每年的感恩节游行上都会有蜘蛛侠的身影[18]。
  
  5   2014年最新和最热的超级英雄
  
  选择即将在2014年出现在大银幕上超级英雄,使本研究保持新鲜度与前瞻性。随着DC联手华纳兄弟、Marvel联手迪斯尼以每年推出五部超级英雄电影的频率,2014年即将有《美国队长2》、《超凡蜘蛛侠2》、《绿灯侠2》、《超人大战蝙蝠侠》等超级英雄上映。所以这些热点超级英雄必然会在本研究的研究范围之内。
  
  1.3.2以超级英雄为研究对象的文献综述
  
  上世纪30年代,超级英雄在美国诞生了。距今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国外的一些学者很早就开始了对它的研究。而中国对超级英雄的研究起步较晚,根据在CKNI上搜“超级英雄”关键词的搜索情况来看(图1.2),国内在2002年以前的关于超级英雄的文章特别少,随着2002年《蜘蛛侠》在中国引起不小的轰动以后才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在2008年《无敌浩克》、《钢铁侠》和2012年《复仇者联盟》和新蝙蝠侠系列的上映之后对超级英雄的研究文献猛增。就目前对超级英雄的研究状况来看,结合中外研究学者的共同研究成果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向:

  图1.2 1974年~2012年中国知网上搜“超级英雄”关键词出现的文章篇数曲线图
  
  1   对超级英雄历史发展的梳理与概述
  
  超级英雄诞生于美国,在美国人民心中超级英雄就是他们的文化图腾,而超人又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级英雄们的“领袖”与“元老”,所以对超人历史的梳理和研究涵盖了期间所有超级英雄产生和发展过程。因此,国内外学者通过对超人的历史梳理,从而对超级英雄群体乃至美国文化作基本的掌握与理解。国外学者Les Daniels(2004)和Tom De Haven(2010)的著作《Superman:The Complete History》和《Our Hero:Superman on Earth》对超人的各方面历史进行记述,不仅包含了从漫画到电影的各种媒介上超人的发展,还夹杂着一些对超人的评述与趣闻(杨溢华,2012:3)。国内极富声望的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研究者江业华著作的《今夜拯救世界》(2010)、《超人不会不会飞》(2010)以及《生为传奇》(2012)不仅是对超级英雄历史发展研究,而且还是美国漫画行业的兴衰阐述。江业华的两本著作对中国的超级英雄粉丝迷以及对超级英雄进行文化研究的研究学者来说都是一本“指导性教材”。
  
  2   对超级英雄的媒介批评与媒介研究
  
  在超级英雄的传播历史上有两次著名的媒介批评,第一次在1938年,世界上女权主义者的先驱之一William Moulton Marston博士认为超级英雄漫画充满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阳刚之气,于是他批评“超级英雄漫画并未发挥其潜质”[19]。对此,DC漫画很快的作出了修改,从此诞生了第一位女性超级英雄形象——神奇女侠,这次批评对超级英雄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而第二次在1951年,一位心理学家Fredric Wertham博士在《诱惑无辜》(1954)中提出的“读漫画长大的孩子会变成少年罪犯”的“漫画有害论[20]”批评声音中,超级英雄足足被“封杀”了将近20年。
  
  随着21世纪超级英雄电影不断取得票房成功,学者也将目光转向媒介技术方面,李安娜(2013)从媒介的角度,分析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的成功模式,深入分析了《蝙蝠侠:黑暗骑士》的成功模式,并指出该片的成功将为此后漫画改编电影指明了方向。
  
  3   以超级英雄媒介产品为研究美国民主政治与文化价值的文本
  
  超级英雄漫画刊物一直是众多研究学者研究美国文化的重要参考资料。而当代超级英雄电影更是折射出新世纪美国的政治态度以及在国际环境的自我定位的反思。
  
  John Lawrence和Robert Jewett所著的《美国超级英雄的神话(The Myth of the American Superhero)》是一本试图在超级英雄符号和美国民主、政治制度之间寻找关联点的书,他们认为超级英雄在某种程度上是美国的象征,并且超级英雄漫画特别盛行的20世纪40年代、60年代、80年代和现在,刚好与美国在国际上大规模使用武力同步,他们认为通过这些漫画作品,美国社会积累起来的压力可以得到集体发泄(嵇晨頔,2008)。周伟(2011)认为超级英雄表现了美国霸权主义的心态,“在漫画中,超级英雄有超级能力,不愿受世俗规则的限制,为了追求公正,不惜采取超越法力之外的手段;而在现实中,美国倚仗超强火力、不承认联合国、国际刑事审判法庭等国际机构对其的管辖,时常绕过这些国际机构,擅自行事,甚至发动战争。[21]”蒋好书(2010)、张玲玲(2013)、范志忠(2013)也根据超级英雄电影或动画在内容上所对应的后工业化时期美国所表现出的政治态度与自我定位进行对应的研究,认为美国在超级英雄故事中用强权维护社会秩序的期待,无疑都是这个时代人们的心理投射[22]。
  
  超级英雄始从1938年以漫画月刊的形式连载至今,他的故事情节、角色形象、作品中体现的个人价值观等等同现实美国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正如Lauren N. Karp认为“他是是研究美国社会价值观变迁的良好载体”[23]。最早,麦克卢汉(何道宽译,2004)站在工业化时代的角度认为“超人是幻想的产物,是中世纪人玄想中的天使。他对待社会问题的态度,反映了强人极权手腕,幼稚而野蛮的头脑加上幻想的铁腕。[24]”可以看出,超人是工业化时期为了满足大众发泄急躁心态的一个幻想。Julian C. Chambliss和William L. Svitavsky(2008)也指出“超级英雄的出现,迎合了美国大众在经历了二战和大萧条等严肃社会问题洗礼后,其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为美国大众提供了精神上的安慰与麻醉。[25]”Joseph James Darowski(2006)分析了超人、蝙蝠侠、蜘蛛侠以及X战警所代表的美国精神、自身定位以及哲学含义。国内的众多学者如马菡(2009)、蒋好书(2010)、周伟(2011)、谭君(2012)、高伟华(2012)、徐建纲(2012)以及尹雪(2013)等也通过对超级英雄电影或漫画的内容的进行文化解读,归纳总结了其中蕴含的个人英雄主义、救世主义、民族主义、霸权主义、保守主义等美国社会特有的审美特色和文化表征。
  
  另外,杨溢华(2012)的硕士学位论文也以超人为研究对象,整合梳理了超人的发展历史,并论述了超人从漫画角色发展成为大众文化偶像的历史过程。孙有中(2000)在《现代美国大众文化》一书中从社会学角度对超人进行分析和研究,文中通过介绍西方学者对超人的研究成果,展示了超人在美国大众文化中代表性地位。
  
  4   研究超级英雄文化产业趋势
  
  随着超级英雄从电影漫画领域向衍生品、服饰领域的跨界,研究学者的研究方向也随之变化。蒋好书(2010)认为超级英雄电影的发展体现了美国漫画和电影产业的整合营销商业趋势。嵇晨頔(2008)从符号学角度,认为超级英雄这一具有意义的符号,是在美国民主制度和文化中培育出的迎合市场的商品,并分析了超级英雄获得全球关注的原因,指出了他们已经变成了商品社会的神话,变成了渴望被最多人消费的商品符号,而且他们最终以一种物化的形式离其最初的精神初衷越来越远。
  
  5   研究超级英雄“超能力”的科技合理性与预见性
  
  科学家们则把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到了超级英雄科技实现性与物理动力学方面。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魏因贝格和格雷仕就超级英雄故事中的科学真实性问题做了研究,并写了《超级英雄的科学》,不仅讨论了超级英雄电影、漫画中的一些高科技成果,甚至还认为即时影像分析、核能飞行技术等具有一定的现实预见性(蒋好书,2010),比如神奇女侠的真言套索就是测谎仪的科幻想象。明尼苏达大学的詹姆斯·卡卡里奥斯开设了一门名为“从阅读连环漫画册中我了解的科学知识”的大学课程,诸如牛顿运动定律、生物力学、材料科学、热力学和量子力学,其著作《超级英雄物理学》也对超级英雄的超能力给予了物理学上的解释。并且他认为“超级英雄漫画故事的多样性和感染力不只对物理教学有用,还可以将他们用到化学教学上甚至法律教学上[26]”。
  
  6  超级英雄神话的结构主义研究
  
  随着认为超级英雄电影是美国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的批判声越来越大,研究学者也开始研究超级英雄故事的神话叙事。刘康(2013)通过结构主义神话学的思路,分析了超级英雄电影的叙事,以观察超级英雄电影如何将文化矛盾转化为叙事矛盾,让超级英雄作为中间项解决矛盾,并达到神话功能的。赵轩(2014)更进一步分析超级英雄神话“神力、家庭、社会”三元结构中的衍变与结构。张隽隽(2010)以超人为研究对象,从神话学角度指出了现代社会中,政治与神话结合为一体,并且认为超人作为外星人在地球上的拯救活动,对应着“美国例外”的心态。认为超级英雄电影已经沦为意识形态的工具,不再是纯粹的娱乐。
  
  综上所述,研究学者们对超级英雄的研究已经涉及了超级英雄历史、内容、媒介等众多方面,学者们关注与研究最多的就是研究超级英雄文化产品的内容如何映射美国当今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而对超级英雄媒介、产业、符号以及受众等相关研究甚少,这就说明这个研究土地还有进一步开垦和发掘的空间。正如Tom De Haven(2011)曾笃定超级英雄会一直流行下去,最近的电影上映似乎也印证了这个说法,所以,期望后来的研究者能像西部开荒的英雄一样去开垦这个资源丰富的“土地”。
  
  笔者在本研究中更倾向于把超级英雄文化产品的传播看作一个整体的视觉传播过程,在此过程中用符号学理论和方法揭示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建构过程。
  
  1.4研究设想
  
  本文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在第一章的绪论中,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即研究超级英雄符号在视觉传播的过程中如何在大众媒介的传播与受众的视觉解读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意义的建构的。其次界定了本研究的涉及领域,是将超级英雄符号学现象放在视觉传播的环境中,用符号学研究方法研究视觉传播中的视觉文本符号的意义建构。再次,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超级英雄的历史、内容及媒介领域的相关研究,其在内容方面的研究成果可以为本研究作为间接资料使用。最后,说明了本研究的研究意义,本研究顺应了文化研究中的学术转向,超级英雄符号在文化与商业领域的整合可以当作指导我国塑造文化偶像或文化符号的案例样本,对我国文化符号的国际传播具有一定的指导与借鉴意义。
  
  在第二章中,笔者首先详细地界定了研究对象,认为超级英雄从创作者的“心像”到大众媒介的“形象”,再到受众脑海中的“意象”最后通过书写语言表达出来的具有共识的“像”就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其次,再将这个“像”看作是符号的过程,不仅需要用到符号思维,并且还有两个角度的理解,即从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将其理解成为一个整体符号,从解构主义的角度将其看作是由符码组成符号系统,在两种视角的交替进行下去分层解析作为的符号的超级英雄的“像”。再次,超级英雄作为非推理性的表征符号,其符号化过程与现实存在的符号化过程不同,它不但需要大众媒介的描述,同时也需要受众视觉思维的解读。
  
  因此,在第三章中集中探讨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生成,本研究是符号学与视觉传播的交叉研究,所以在以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符号意义系统模型的基础上,结合费斯克提出的意义三个层次,加入视觉传播中受传者解读信息的三个阶段,以及图像作为传受双方的内容其意义逻辑的三个层级,综合建立了适用于分析超级英雄符号系统的意义模型。在此基础上对超级英雄符号分层剖析:在视觉感觉阶段,受众接受大众传媒描述的视觉画面,对超级英雄故事的表面信息进行直观的把握;在视觉选择阶段,受众对视野内的刺激信息进行选择辨别,并对个别信息解读其深层意义;在视觉认知阶段,受众对超级英雄符号的神话内涵与政治意识形态、宗教、文化价值观念方面进行联想从而解读其潜在意义。在最后意义建构完成的时候,超级英雄符号的神话功能发挥作用,让这个意义在一定社会结构内的得到肯定并达成共识,从而建立起大众使用符号的意义基础。
  
  在第四章的启发与结论中,笔者认为完成意义建构并且在一定社会结构范围内达成广泛共识的超级英雄符号,作为文化符号与商业符号的符号集合体在超级英雄文化产业的建立中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这不仅对中国塑造文化符号具有借鉴意义,并且在符号如何将文化与商业接轨方面更是具有指导意义。
  
  1.5研究意义
  
  超级英雄的研究语境势必随同文化研究的总体趋势,由大众使用超级英雄符号或观看超级英雄文化产品等“超级英雄热”现象描述转向超级英雄符号深层结构的研究,是深刻揭示超级英雄文化产业内在规律的必由之路。
  
  1.5.1理论意义
  
  本研究是在符合文化研究由个案研究转向类群研究、文本中心研究转向传播中心研究、作者中心转向读者中心、传者研究转向受者研究的转向趋势,并且符号学研究是一种实用而典型的深层结构研究方法,超级英雄文化中导入符号学的研究方法,可以实现超级英雄文化研究的深化。
  
  1 对超人或蜘蛛侠个案的研究转向超级英雄类群文化研究
  
  由文献综述可以看到,大多数研究学者都是根据某个个别取得票房成功的超级英雄为研究对象,进而研究其文化内涵,笔者这种研究略显片面。超级英雄是一个整体的群像,对超级英雄个体的研究应该转向对其群像共性的研究,这样才能把握美国超级英雄符号创作的整体趋势与特点。
  
  2  从超级英雄文本中心研究转向超级英雄传播中心研究
  
  超级英雄故事是通过大众媒介进行传播的,之前的研究总是将关注点集中在超级英雄文本中,例如研究学者研究镜头语言、叙事情节、视觉形象如何反应美国文化等相关内容。笔者认为超级英雄之所以能有越来越强劲的传播势头,并不是因为其电影镜头语言手法运用的好,或者是其视觉形象塑造的有个性,而是因为其作为一个整体的传播过程,其传播过程中每一个环节的传播能量的集合达到了的1+1>2的传播效果。因此,对超级英雄作为成功案例进行研究,不应只着眼于其传播过程中的某一环节,而应该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的传播过程进行研究。
  
  3  从作者中心研究转向读者中心研究
  
  超级英雄的作者或者读者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并且这个特殊性也决定了读者在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建构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0世纪30年代超级英雄漫画的读者,在20世纪50年代就成为了超级英雄漫画或者电影的创作者,而20世纪50年代的超级英雄漫画或电影的读者,成为了21世纪超级英雄电影的创作者,超级英雄的作者与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传承与交接。从这个意义上看,超级英雄的作者就是当时的读者,超级英雄现在的读者可能就是未来的作者,所以读者的解读将会成为未来的作者的创作经验基础,因此将受众的解读引入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建构的研究中,是十分必要的。
  
  4  从传者研究转向了受者研究
  
  在对超级英雄符号意义的研究中,将受者放在了其意义建构的中心位置上,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观众也有一万个超人。因此,关于超级英雄符号意义的讨论,应该把主动解读权交给受者,大众媒介仅仅客观上将信息视觉化并传播,受众会运用视觉思维凭借视觉经验对超级英雄做开放式的解读。
  
  因此,关于超级英雄符号意义的研究顺应了文化研究的中的学术转向,适时地追随新的学术研究方向,从而科学地指导跨文化传播所需的文化作品的创作。
  
  1.5.2实践意义
  
  现如今,超级英雄的超级传播势头不容小视,一方面,随着即将在2014年上映的《美国队长2》、《复仇者联盟2》等超级英雄电影在一波波地袭来,注定又要在中国大陆上刮起一阵阵的“超级英雄旋风”。另一方面,2011年美国Marvel娱乐品牌登陆中国杭州 [27],为中国消费者展示娱乐动漫周边玩具;2013年DC服饰品牌登陆中国广州[28],服饰产业在中国也打开了消费市场。可见,超级英雄符号在全媒介领域的传播幕布已经拉开。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超级英雄符号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
  
  另外,将超级英雄符号强势传播看作一个成功的案例或经验,可以用来指导我国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下文化符号的塑造。并且,也可借鉴超级英雄符号整合营销的理念,将文化与市场商业接轨,使我国的文化符号在商业运作和市场逻辑下存在感和真实感得到加强。
  
  2超级英雄符号以及符号系统概述
  
  超级英雄的故事经过70年的历史发展,已经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超级英雄模式,并且其内容趋于同质。形象承载内容,正是由于每个超级英雄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与识别性的视觉才使这些超级英雄故事被区分开来。也就是说,超级英雄角色是超级英雄故事的活跃主体,而在超级英雄故事同质的情况下,超级英雄角色可以分别象征代表其背后的故事,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超级英雄形象就是超级英雄文化产品的符号。
  
  超级英雄故事是美国文化发展下的产物,其故事内容也传达出美国各个时代的精神与价值。受众在接受视觉媒介的传播过程中,凭借自己的视觉经验对超级英雄故事及超级英雄形象做出反应,并产生对其传播的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在行动上会表现为通过使用超级英雄形象或其形象中的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元素来表达思想或指示行为。从这种意义上来说,超级英雄形象又是美国文化的符号。
  
  2.1 超级英雄的“像”
  
  超级英雄既是其文化产品的符号,又是美国文化与时代的符号。那么,我们所说的“超级英雄”到底是以一个什么形式存在而被我们感知的呢?
  
  罗兰·巴特(敖军译,1998)在分析流行服饰的时候,将服装分为三种形式,一种是技术上的服装,它是以摄影或绘画描绘的图像服装;一种是真实存在并且我们可视可感可触的真实服装;最后一种是用语言能将其描述出来的书写服装 [29]。与服装不同的是,超级英雄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所以,笔者在此将超级英雄形象的存在分为四种形式。超级英雄的第一种存在形式就是创造者脑海中的“心像”;其次,是大众媒介所描述的“形象”,这与罗兰·巴特的技术上的服装有些类似;再次是受众整合各种媒介形象而在脑海中形成的“意象”;最后一个通过书写语言可以描述出来的、大众达成共识且不会误解的“形象”,这个形象要比大众媒介塑造的形象更广泛、丰富与生动,也就是广义的“形象”。
  
  2.1.1创作者的心像
  
  “作家或艺术家对生活的物象的感觉和体验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自然产生创造艺术形象的要求和冲动……这时候,积存在作家或者艺术家头脑中的大量表象,因为情感的激发而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在理性的梳理和艺术想象的作用下,重新进行了组合和化合,从而在作家心中逐渐形成了一个愈来愈明晰、完整的崭新形象[30]”,这就是作者的“心像”。
  
  超人是公认的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超级英雄,他的形象是由两个犹太青年杰瑞·辛格尔(Jerry Siegel)和乔恩·沙思特(Joe Shuster)创造的。杰瑞·辛格尔根据他在十七岁时父亲在一场抢劫案中丧生的经历,给超人这个角色注入了很强的个人色彩,他塑造了超人的内心,他希望这个形象能够抵抗子弹、刀枪不入、解决政府和警察无力解决的案件、惩罚因为法律的不健全而仍逍遥法外的罪犯,维护世间的正义。乔恩·沙思特则通过艺术美学的知识素养,塑造了若干个超人形象,并通过不断的修改最终确定为我们最熟悉的那个“身穿蓝色紧身衣、披着红色斗篷”具有古典主义浪漫色彩的人物形象。杰瑞·辛格尔和乔恩·沙思特正是将他们所经历的苦难以及在痛苦挣扎下幻想出来的一个英雄人物的心像通过卡通漫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说超人源自于两位青年的对痛苦的体验和生活的幻想,是幻想的产物,那么蝙蝠侠的形象就是基于在众多视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识、有目的的创作。鲍勃·凯恩(Bob Kane)在参考·达芬奇的素描、《佐罗》电影的人物形象以及吸血鬼恐怖片素材之下,在脑海中塑造的蝙蝠侠心像,最后由编剧比尔·芬格(Bill Finger)将其设计成为带有尖尖的耳罩、手套、披着蝙蝠翅膀一样的披风的人物形象,并将原来的鲜艳服装改成了黑灰色。这就是后来为人所熟知的蝙蝠侠。
  
  不论超人还是蝙蝠侠,亦或是其他的超级英雄,他们最初都是以心像的形式存在于作者脑海中,直到在媒介上被视觉语言“描述”了出来,才成为形象。
  
  2.1.2大众媒介上的形象
  
  美国传播学家A·哈特把传播媒介分为三类,“示现的媒介系统、再现的媒介系统以及机器的媒介系统[31]”。画家将脑海中的心像以点、线、面的形式构绘在画纸上,于是画纸上有了一个可视化的形象,那么这张纸就是再现心象的载体,当这些画有超级英雄等图像的纸装订成册,发行出版给大众阅读,那么这本装订成册的“画本”——漫刊杂志,就是超级英雄形象的再现媒介。再现媒介使用点、线、面的构成法则、色彩搭配的原理,将形象高度抽象成为视觉符号呈现在二维平面上。
  
  到了20世纪初,在视觉暂留生理现象被发现并且被广泛应用的基础上,动画技术结合了摄影机、影片及放映装置,将原本在四色漫画纸上的故事通过一秒24张图的播放速度进行连续播放,使超级英雄原本静态的形象更加生动且富有生命力。随后电影以光、镜头、空间、色彩等视觉语言的运用将漫画中的超级英雄形象塑造成为有真实肉感的人的形态。电影电视虽然呈现在观众面前的仍是二维平面的电视屏幕和荧幕,但是其超级英雄的形象由高度意指的动漫形象逐渐变为具象逼真的真人形象。电影电视属于机器媒介系统,其传受双方都需要使用机器,尤其是到了如今3D、Imax宽银幕的影视时代,二维画面、二维荧屏中的形象都可以以三维立体的形态展现在观众面前,并且需要观众佩戴3D眼睛才能完成接收。
  
  随着媒介的发展,超级英雄的形象呈现由漫画刊物的抽象逐渐变为如今3D技术下的具象(以超人为例如图2.1)。超人的形象由最早漫画杂志上的单线条平面的卡通形象,到在动画片中考虑加入光影效果,到真人系列剧中以真人人体呈现,最后到由最先进的3D和CG特效将超人塑造成为肌肉发达,身材比例完美,真正能够飞天遁地的形象,超人的形象通过各种媒介的呈现而变得更加丰满与真实。

  图2.1 超人形象分别在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媒介上的不同表现
  
  2.1.3受众脑海中整合的意象
  
  尽管不同的大众媒介通过各自独特视觉语言描绘的超级英雄形象不尽相同,但是受众接受这个信息的途径是唯一的,即视觉。视觉是人类最发达,也是最重要的机能,比其他的感觉都要优异。在视觉传播过程中,受众不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视觉传播需要受众生理与认知的参与,所以视觉传播学者赫胥黎将“观看”理解为“感觉+选择+知觉=观看”。
  
  首先,视觉产生的第一阶段,也就是感觉生成的阶段,当足够的光线照亮视野,大众凭借视觉感官器官接触媒介给予的刺激,视网膜上的细胞将刺激转化成神经冲动,转入大脑视觉皮质。1962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科学家休伯尔和维厄瑟尔(David Hubel& Torsten Wiesel)的实验证明,“皮层中的每一个脑细胞对他所收到的不同视觉刺激的反应,几乎有一对一的关系[32]”。根据这些刺激在大脑皮层的各种反应,脑子就建构了一幅视网膜影像的图画。
  
  其次,大脑在建构这个图画的过程,也是由视感觉到视知觉的过渡过程,也就是视觉开始发挥主动作用的阶段,这一主动性表现在对视觉信息的选择与分辨上。我们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里记住画面的所有信息,所以这其间要经过选择,也就是赫胥黎特别强调“选择性”,和完形心理学者主张人类主动的讯息处理模式有相符合之处。在选择过程中,根据马婷戴尔(Martindale)的多项试验证明,大脑可以既快速又正确地选择出四个主要的视觉刺激来源:颜色、形式、深度、移动[33]。也就是说,我们对画面中的形状、颜色、深度以及移动信息反映最敏感,也最容易记住成为视觉资料。
  
  最后,在视知觉形成的阶段,大脑皮层开始凭借感官经验对选择的视觉资料进行解读。大众会根据个人经验、情感以及欲望对这些资料解读,比如在图2.2超人动画截图的画面中,“红色”可被解读为刺激与热血,即行动力;“蓝色”可被解读为平静、冷静,即安全;“魁梧的身材线条”可被解读为安全可靠;“S”标志可被解读为专业、可信任的;“抱着女人”的抱法可被解读为温柔、轻柔的“公主抱”[34];“远离轮船”可被解读是将女人从危险中带离。因此知觉是有选择的、个人化的。认知过程将这些信息连贯起来就形成了意义,比如将上述超人的视觉刺激与解读连贯起来,那么超人的意义就是拯救。

  图2.2 超人动画截图
  
  在完成了观看的过程后,超级英雄形象的整合才刚刚开始,正如莊克仁(2010)在描述视觉传播的基本过程时说,“视觉传播是传播者与受播者之间的一种心理对话,人们必须用更客观的思维来补足状似客观的视知觉,才能使真实意义成型。所以,如果受众对一个形象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经掌握了一些相关资讯,那么他们的视觉经验就会强化某种心理冲击。[35]”这不仅在对选择出的视觉资料的解读上有所体现,而且当受众观看了某一超级英雄的多种媒介产品后,这一过程就表现在对超级英雄“意象”的整合上。所谓意象就是“通过认知主体在接触客观事物后,根据感觉来源传递的表象信息,在思维空间中形成的有关认知客体的加工形象,在头脑里留下的物理记忆痕迹和整体的结构关系[36]”,这就是“意象”。它是一种承载记忆的结构体,并非幻影。记忆中的影像、文字、声音都是外界信息在主体脑海中用意象储存的一种形式。形成意象的过程也是抽象的过程,主体经过自己的头脑加工,将客体提炼、升华、舍弃具象而代用一些纯粹的形式符号来唤起情感。
  
  举例来说,受众在看完超人的漫画后,对超人的漫画形象有一个初始的印象,这个印象主要是他是什么颜色、他大概的外形是什么样的以及他的体积感与动态是如何的,而后再看超人的电影,由于视觉对颜色、形状、空间、行动具有恒常性[37],同样会得出关于上述四个信息,尽管这四个信息所呈现的媒介不同,但受众不会认为这两个形象是两个人,当他认知到电影中的超人形象的时候,他之前的漫画视觉经验就会强化这种心理冲击,在头脑中将漫画遗留下来的视觉资料与电影中的整体结构关系进行组合与覆盖,逐渐形成了一个不是以某种具象的形式成像的,而是具有颜色、形状、空间和运动的四种信息的抽象结构体,这就是超人的“意象”。
  
  在意象整合的过程中,如果受众是超级英雄迷的话,那么这个视觉经验强化心理冲击的过程就越强烈,他的“意象”的形成会受到各种媒介上视觉经验的共同冲击,正所谓视觉传播学者雷斯特用这样一个视觉传播循环的关系[38](如图2.3)来表现(田耐青等译,2003:5-7;刘立行、沈文英,2003:239-241)。

  图2.3 视觉循环的关系图
  
  2.1.4通过书写语言达成共识的广义的“形象”
  
  在《视觉思维》一书中,鲁道夫·阿恩海姆(滕守尧译,1986)首次将视知觉定义为视觉思维,他认为“思维运行的媒介不是我们所认为的‘语言’,而是视觉思维的意象”[39]。这种以视觉意象为媒介的思维方式与传统意义上的“语言”或“概念”为媒介的思维方式完全不同,在阿恩海姆看来,“这种以‘意象’为媒介的视觉思维方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主体的潜在意识,唤醒主体的‘无意识’的现实性[40]”。
  
  我们通过以“意象”为媒介的视觉思维整合和建构起我们对超级英雄(比如超人)在头脑中的恒常性画面。当这些意象被用书写语言表达出来的时候,“形象”便达成共识并不会被误解。因为意象是一个具有颜色、形状、空间和运动的四种信息的抽象结构体,所以通常会用描述性语言将其表达出来,几乎所有对超人进行研究的学者在其研究中都对超人有过类似这样的描述:“脚蹬红靴的超人把一辆汽车高高举过头顶……(嵇晨頔,2008)”,“一个身穿蓝色紧身衣、披着红色斗篷、胸口有大大‘S’字母标示的人物……(苏宛,2012)[41]”“情势千钧一发的时刻,天边总会奇迹一般飞来红蓝相间的身影……(张隽隽,2010)”这也正是很多学者以及评论人员在用文字描述超人形象的时候,都会运用类如“身穿蓝色紧身衣”、“红色斗篷”、“飞翔在蓝天”等带有视觉信息的书写语言。例如人们在描述“圣诞老人”时,都会将其描述为“穿着红色服装,白花花的胡子,体态臃肿的老爷爷”;也正如一首歌曲中对“米老鼠”的描述,“一身黑皮肤、白手套、红短裤,一双大大耳朵,随时在向人打招呼……[42]”。在带有色彩、运动、形状以及你信息的书写语言的描述下,大家都会将其理解成为是共识中的“米老鼠”形象(如图2.4),而不会去纠结到底是迪士尼漫画中的米老鼠,还是真人扮演的米老鼠,或者玩偶米老鼠。这也就说明,米老鼠、圣诞老人以及超人的意象是可以用书写语言描述出来的,并带有色彩、运动、形状以及空间等视觉信息的形象,这个书写形象是我们达成共识的意象。


  图2.4 各种媒介上的米老鼠形象
  
  在此基础上,本研究中探讨的超级英雄符号的能指,就是大众“意象”中那个能用书写语言描述出来的超级英雄形象,以超人为例即“穿着蓝色紧身衣、红色斗篷、胸前有大大的S的在天上飞”的超人形象。
  
  2.2两种视角下对超级英雄符号的整合与解构
  
  卡西尔说,“人是进行符号活动的动物。[43]”也就是说,符号思想是人类思维区别于动物思维的重要特性,人类创造并利用符号,运用符号方式表达人类的种种经验与意识,创造出语言、神话、宗教、艺术等文化现象以及精神活动。在人类创造符号、并赋予符号意义的过程中,习惯体系被建立,“符号世界的掌握者与被掌握者遵照着这个‘给予意义’的体系规定掌握新事物、决定新行动,人类的思维世界是一个由符号建构的输入秩序规范的世界,简单地说是一个符号思维的世界” [44]。正如罗兰·巴特的符号研究所基于的研究信念就是,运用符号思维,任何一个事物都可以看作一个符号。那么运用符号思维,超级英雄的意象是如何被看作为符号的呢?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超级英雄形象以两种形态存在并被当作符号使用,一种是超级英雄人物整体作为一个符号,比如在气球或者水杯上印有超级英雄形象或者超级英雄漫画画面、电影截图等(如图2.5);另一种是超级英雄人物的局部符号,比如在帽子上或文化衫上使用了象征超级英雄人物的LOGO(如图2.6)。鉴于这两种形态都可以表征超级英雄形象,所以笔者分别从两种视角认知超级英雄符号,即格式塔心理学角度将超级英雄整体看作符号,以及从解构主义视角将超级英雄看作由局部符码组成的超级英雄符号系统。

  图2.6 超级英雄局部符号被使用
  
  2.2.1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超级英雄”整体作为一个符号
  
  格式塔心理学(Gestalt)又叫完形心理学,“所谓的一个完形,是诸多元素的一种集结,以使得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45]。产生于20世纪初的德国的完形心理学派强调经验和行为的整体,认为整体不等于局部之和,知觉并不是所有感觉刺激简单叠加。因此在这种视角下,对超级英雄的符号认知,趋向于承认超级英雄的整体性。
  
  这个整体性不仅使我们将超级英雄形象看作一个整体,还使我们将各种媒介上的同一超级英雄形象看作一个整体。比如根据完形心理学的“相似法则[46]”将“超人”整体看作为一个符号,亦或将动画片中的“超人”、电影中的“超人”以及漫画中“超人”,这些不同媒介中的“超人”看作一个整体,他们都是“超人符号”。虽然不同媒介塑造的“超人”的存在方式、表现空间或者质感真实性不同,但是他们塑造的超人都是大家共识中的那个身穿“蓝色紧身衣”、“红色斗篷”、“会飞”、“胸前有S的”那个符号。因此视角下将超人各媒介的形象看作一个整体也是对超人“意象”的形成提供了心理依据。
  
  再如,根据完形心理学的“共同性效果法则[47]”将“复仇者联盟”整体看作为一个符号。复仇者联盟是美国队长、钢铁侠、绿巨人、雷神等众多超级英雄组成的一个正义组织,虽然这些英雄在外形、质感等各个方面差异很大,但是当这个正义组织的对立面或他们共同的敌人反派出现的时候,观者自动会将其看作一个整体符号,即代表正义的符号以区分邪恶的一方。
  
  形象是符号的存在,超人形象是超人符号的存在,超级英雄形象是众多超级英雄符号存在的集合。正如卡西尔(李彬,2003)在《符号形式的哲学》中指出,“人类文化是各种符号现象[48]”,超级英雄各种媒介产品以及超级英雄文化也就是超级英雄符号的集合。在超级英雄漫画、电影、电视等视觉语言系统中,超级英雄故事中的超级英雄形象是主要的符号,甚至可以说,超级英雄作品中的视觉符号的设定和意指都是通过超级英雄符号这一连贯的整体集中表现的。
  
  2.2.2解构主义视角下:“超级英雄”是由若干符码组成的符号系统
  
  罗兰·巴特对于符号学的扩充,揭开了后结构主义的序幕,而著名的解构主义领袖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又站在后结构主义的肩膀上,对西方语言及思想体系中的二元对立理论发起挑战,主张将解读符号的权力彻底放下,这样才可以使寻找符号意义的“游戏”无边际的展开。解构主义主张运用现代主义的语汇,将既有的语汇之间的关系颠倒与重构,从逻辑上否定传统的美学、力学、功能等,用分解的概念,强调打碎、叠加、重组,重视个体与局部,认为支离破碎或者不确定感的文本可以实现意义“分裂”到“增殖”的过程(莊克仁,2010:129-130、百度百科[49])。
  
  在解构主义的视角下,超级英雄符号也被“分裂”成为个体或局部。比如,在格式塔心理学视角的“复仇者联盟”被看作一个整体超级英雄符号,那么在解构主义的视角下,不但可以把其成员如美国队长、雷神等单独看作为一个局部符号;更进一步,如果将“美国队长”看作一个整体的符号将其解构,那么其“星星盾牌”、“帽子上的A字母”、“星条图案的制服”、甚至盾牌上的“星星”LOGO,则也可以被解构为一个个局部的符号来研究。
  
  所以,在本研究中,格式塔心理学与解构主义都是将“超级英雄”看作符号的研究思维。格式塔心理学视角下的超级英雄更强调其“完形”,即整体性;而解构主义视角下的超级英雄被认为是由众多活跃的局部符码所组成的符号系统,那么这个超级英雄符号系统本身是支离破碎并且具有不确定感的,其意义会随着内部符码的叠加、重组而呈现不稳定的意义。在研究超级英雄符号的过程中,虽引入这两种思维,但是这两种思维并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补充的,例如根据格式塔心理学相似法则将不同媒介中的“超人”看作是一个整体“超人”的符号,在结构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德里达那里也找到了理论证据支撑。德里达认为,“可重复性是符号存在的前提条件,只有当一个符号能够在不同情况下都被认作为‘相同’时,符号才能够称其为符号”[50]。所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超级英雄具备重复性的特点,当“不同情况”发生在“不同媒介”上时,“超级英雄”视觉符号都能被人认作是“相同”。根据德里达的说法, “超人”这个超级英雄视觉符号不论是在动漫媒介上、电影媒介上,还是服装、玩具等产品媒介上,他都能被认出是“超人”,而这个“超人”就是大家一致认同的“超人”,这也就是上述达成共识的“意象”。
  
  因此,本研究将会在解构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两种思维相互补充、相互辩证下来研究超级英雄符号,也正如结构人类学创始人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分析亲缘关系时认为,家庭成员意义体现来源于他是家庭完整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一个真正最根本的亲属关系的结构——即一个亲属关系的原子[51]”。因此,在本研究中,一方面如果将超级英雄故事理解成为一个符号系统的话,超级英雄形象正是其中的原子符号,可以将超级英雄整体形象看作一个符号进行意义解读;另一方面如果将超级英雄形象理解成为一个符号系统,将其结构成为局部符码,如LOGO、色彩、制服、招牌动作等就是其中的原子符号,对超级英雄符号系统中各个局部符码的意义进行分析与解读。
  
  2.3超级英雄符号以及符号系统
  
  超级英雄的大众传播具有综合性,它的传播媒介的变更和交替显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使超级英雄的大众传播越来越生动;它的传播内容反映了从上世纪30年代至今的时代特色与变化;它的表现技法使人的想象力从纸张平面变为立体现实;它的传播者、创作者与受者也表现出一定的传承关系,使超级英雄的大众传播在传受者之间产生“互动”。在讯息传达越来越趋向图形化、动态化、互动化的时代,超级英雄形象以其独特的视觉形式与审美要因被更多的人认可并成为跨文化传播的世界通用语言形式,像“米老鼠”、“圣诞老人”、“卓别林”一样,一些典型的“超级英雄”形象经历漫画、电影的精彩演绎,给人们的鼓舞与震撼已经远远超过漫画、电影本身,他们开始或已经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符号在全世界的范围内进行跨文化传播。
  
  索绪尔提出符号是由能指和所指构成,能指是具体的事物或者说是符号的形式,所指是心理上的概念或者说是符号的内容。罗兰·巴特(王东亮译,1999)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叫做意指(signification),“可被理解成为一个过程,它是将能指与所指结成一体的行为,该行为的产物便是符号。[52]”那么,超级英雄是一个符号,他的能指是超级英雄的意象,可以被看做一个完形,也可以被认为是某个具有代表性的局部,而他的所指可以是超级英雄同质化的故事情节(即正义战胜邪恶或者拯救)、也可以是美国精神的代表,更可以是美国霸权主义的象征。总之,超级英雄的所指在不同的时代或者不同的社会,乃至不同文化和知识背景的个人的解读下都会有差异,这也就是罗兰·巴特所说的所指具有不稳定性。
  
  “苏珊·朗格将符号区分为两种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推论性的形式,另一种是表现性的形式。语言是前者的集中体现,而艺术则是后者的典型代表[53]。”超级英雄是非推理性的表征符号,他是创作者情感意识的感性形式呈现,是用艺术符号或者有意味的形式来塑造的,他与玫瑰花这种现实存在物的符号化过程不同。正如罗兰·巴特在《符号学原理》中以玫瑰举例说明事物符号化的过程,“玫瑰在表达爱慕的时候是一个符号,其能指是作为植物的玫瑰,其所指就是‘我爱你’的意思。作为能指的玫瑰和作为符号的玫瑰完全不同,前者是空洞无物的,后者是充满意味的,而这个‘充满意味’的过程就是意指过程。[54]”超级英雄作为“幻想的产物,中世纪人玄想中的天使[55]”,要实现这一过程首先需要借助大众媒介的传播力量将信息视觉化并进行广泛的传播,其次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凭借视觉思维对超级英雄的相关信息接收并解读,这样,才能使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真正成型。
  
  3“超级英雄”符号的建构过程
  
  视觉传播是一个受众参与度极高的双向沟通过程,所以,超级英雄符号之所以具有意义,一方面是由于大众媒介运用视觉语言将传达的信息进行编码,使图像具有由浅入深的三个层级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受众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看”的由感觉上升到知觉的三个层次,从而受众凭借视觉经验解读出符号系统中的三层次的意义。于是,在这个视觉传播的过程中,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得以确认。
  
  罗兰·巴特创立了符号意义分析的系统模型,经由这个模型,“意义”沟通和互动的观念得以分析。巴特认为符号具有两个层次的意义,也就是两个层次的意指过程。首先第一层次的意指过程是E1,R1,C1这是第一层级或第一系统,是直接意指的过程,也是表达层。而后,他认为可以“从第一系统中延伸出第二系统,从而使第一系统变成第二系统的能指,这样就存在了两个既互相包含又彼此分离的意指系统[56](如图3.1)。”第一系统E1R1C1作为第二系统的能指成分,表示为(E1R1C1)R2C2,这一结构被称为内涵符号学。罗兰·巴特在《流行体系》一书中通过对“书写服装”的研究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二级结构。在“大众文化的言谈中,表达过程只是第一层级,当它构成了第二层级的意指过程时,才具有存在的意义。[57]”罗兰·巴特在《神话》一书中,将第二层级中的C2称为神话,也就是意识形态。大众媒体用第一层级制作第二层级,即神话或意识形态,使其具有隐藏的意义。在本义层面(即第一层次)中,“大众媒体表达第一性符号系统的意义,而在转义层面(即第二层次)中,隐藏属于思想意识性质的第二符号系统意义[58]”。(郭鸿,2008:63-64、蒋好书,2010:74-77、敖军译,2000:268)

  费斯克借鉴罗兰·巴特的符号表意理论,来理解符号表意有三个层次(如图3.2):第一层次是“自我完满”,符号表达的意义是最原初意义,也叫表面意义(denotation)。第二个层级上升到文化层次,符号意义来源于社会管理,如一辆汽车可以表达朝气与自由,这又叫做深层意义(myth)。第三层级由文化层次上升到一种现实世界观、一种意识形态,汽车可以成为工业化、物质至上的意象。由这三个层次费斯克又将电视符号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即现实:声音、表情、服饰等。第二等级即艺术表现:摄像、照明、灯光、音效等,使叙事、斗争、角色得以实现。第三等级即意识形态:将以上符码连贯起来,成为了意识形态,如个人主义、男权制度等。(李涛,2012:26、郑明椿译,2001:3-33、祁阿红等译,2005:9)

  罗兰·巴特的符号系统模型使大众文化在此二元结构中得到分析,对于超级英雄这个特殊的研究对象,其内涵符号学可以更好的揭示超级英雄的神话内涵,但是对于超级英雄符号中的艺术作品的形象作为能指,笔者未能在其意义系统中找到可参考借鉴的理论。而费斯克通过以汽车广告为例的分析,将罗兰·巴特的意义结构扩充为三层,其中第二层级为艺术作品的艺术表现提供了分析空间,而此空间在本研究中可以为视觉传播相应理论的注入腾出一席之地。
  
  因此,根据视觉传播中受众观看的三个阶段、图像系统的三层信息、符号意义的三个层次(如图3.3),结合罗兰·巴特与费斯克符号意义系统与符号表意理论来建构了适合用来分析超级英雄符号的模型。

  图3.3 超级英雄符号系统模型的建构理论
  
  图3.3中从横向看,①层就是视觉传播中,受众通过视觉感官的感觉,可以直观的感受到图像中的自然意义,如画面线条、色彩、体积信息,并且这个过程只需凭借日常生活经验就可以完成“观看”。同时,在这一层级的符号系统中,能指就是受众视觉所感觉到的画面,而所指就是故事本身表面意义。②层是受众在感官的刺激下,视觉选择和分辨出母题与人物等主要信息,这一层级的解读需要经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进而对图像的信息进行分析。此层符号系统中的能指是人物形象,而所指是其所指代的文化与视觉经验方面的深层意义。③层是受众的观看过程上升到知觉与认知层面的过程,受众凭借对故事背景相关的时代、阶级、哲学以及信仰宗教等知识储备,对图像的故事概念与象征意识等文化密码进行解读。在这一层级中,符号的所指就是意识形态、现实世界观、价值观等内涵,并且符号开始发挥神话功能。
  
  经过整理后,笔者创建了研究超级英雄符号意义的模型(如图3.4),每一层级的名称按“观看-意义”的方式命名。每一层级都是一个符号结构。

  3.1 第一层级:感觉-表面意义
  
  在第一层级中(如图3.5),也就是大众媒介传播过程中,大众媒介传播图像E1,连贯的图像E1构成了故事情节。每一种大众媒介的视觉语言系统不同,漫画以点、线、面、色的视觉元素和视觉文字符号,通过画面与对象“逻辑结构上的相似性”,以简化的形式来表现客观对象,具有高度意指与抽象的特点,并且以连贯和分割的画面讲述故事。而动画是在漫画单幅画面的基础上,以一秒24张图画的播放速度让漫画快速运用起来,并且加入了听觉系统。电影电视的图像是以摄影为基础,在光线、照明、质感等方面竭力塑造真实性,比如在2002年《蜘蛛侠》电影主观视角的运动长镜头,结合3D技术与Imax观影技术的参与,不但超级英雄存在真实性得到了极大的强化,“飞行、楼宇间穿梭、变异、宇宙翱翔等画面全部实现了,观众也有如化身蜘蛛侠本人,亲自在纽约鳞次栉比的大厦间跑动、跳跃、悬吊、坠落、升空”[59]。技术的进步使图像E1越来越逼真,强化了观者的视觉生理刺激。

  在第一层次的受众接受过程中,仅仅是激发了眼睛的生理感觉。受众在阅读漫画的时候,视觉会对形状、色彩、空间以及移动的信息有反应;电影、电视以及动画,激活的是受众的视觉暂留功能。所以,受众此时的生理“感觉”还不具有思维意识,受众在解读图像所描述的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不需要特殊的知识储备,只是根据日常的生活经验就可以解读。在此意义上,大众文化的娱乐功能是可以成立的。
  
  在第一层级的符号系统中,图像E1作为能指,故事情节C1就是所指,受众通过视觉解读到符号的表面信息,可以说是对叙事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比如一张信息完整的图像就可以指代其故事内容,更确切的说,这种指代是在超级英雄故事情节趋于同质化的基础上。美国学者W.J.T米歇尔在《图像理论》一书中如此定义“图像”——“图像是形象得以出现的具体的再现的客体。[60]”图像化的视觉信息是将现实的三维世界二维化,使用人类创造出来的形象、图形等非语言符号,从而最终达到对信息的分享和交流的目的[61]。因此,超级英雄形象在这个图像化第一层级符号结构中,其实可以被抽离出来单独作为超级英雄故事符号。例如钢铁侠形象是《钢铁侠》系列电影的符号,蜘蛛侠形象是蜘蛛侠若干期连漫画故事、系列电影、电视剧等媒介产品的符号。正如I.O.鲍列夫曾指出,“在艺术作品中,艺术形象的作用相当于具有对象意义与自身含义的符号体系。[62]”于是,第一层级中的图像E1描述的 C1故事情节构成了人物形象E2,人物形象E2随着其故事内容的同质化,开始脱离于故事独立存在与和传播。
  
  3.2 第二层级:选择-深层意义
  
  在第二层级中,大众媒介通过E1和C1建构起的超级英雄形象E2,不仅可以指代第一层级的符号系统,而且超级英雄形象E2作为其文化产品的符号,它自身也构成一个符号系统(如图3.6)。

  在第二层级中,超级英雄形象E2作为能指,从符号的角度看,漫画中的英雄人物是对现实中的人进的图像符号化的表达,电影中的超级英雄人物则是对图像符号的真实再现。如果从费斯克将电视符号分为三个等级之一的第二等级——艺术表现的角度看,超级英雄的视觉形象是运用艺术语言塑造的一种艺术直接的结构形式,不论是哪种媒介形式的超级英雄形象,不论是看起来再荒诞不羁或者夸张的形象,其作为一种视觉语言描绘的艺术形式都具有一定的“形式的理性”,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是一种逻辑的形式”[63]。具体到超级英雄形象个体身上,这一种形式的理性表现为超级英雄群像在视觉上具有共性,而且创作者同时也赋予每一个超级英雄形象其独有的视觉特个性,使受众能在“超级英雄的海洋”中分清楚哪个是超人、哪个是蝙蝠侠。这一种形象的高度视觉识别性也就说明了在艺术形象的创作中有一定的逻辑可循。
  
  受众在观看的第二个过程——视觉选择的过程中,视觉的主动性开始占据视觉传播的主导地位,在受众视觉生理向视知觉过渡的阶段,受众的眼睛不可能把视野范围内的信息全部记住,而是对色彩、形状、动态等刺激最为敏感。所以,当看到第二层符号系统中的能指——超级英雄的形象E2的时候,视觉会激活对其形状、色彩、动态信息的捕捉。而这个形状、色彩、动态的要素则是创作者塑造超级英雄艺术形象理性的结构的重要材料,于是超级英雄形象从视觉表现角度被解构成为制服符码E2(1)、色彩符码E2(2)、标志符码E2(3)以及动作符码E2(4)(如图3.7)。对E2超级英雄形象的解读也就转换为了对这四种符码的解读:{E2(1)、E2(2)、E2(3)、E2(4)}∈E2。

图3.7 超级英雄符号系统被解构成为四种符码
  
  在对E2系统中的符码解读的过程中,受众凭借的知识是个人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经验,所以具有很强的主观性,正所谓“一百个读者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一万个观者就有一万个超人”。超人不止一次被文化研究者认为是“耶稣的化身”,并且认为超人形象就是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在此,笔者以超人为例,将其视觉形象进行解构成为以四种符码,分别对其意义进行解读,最后再将符号意义进行整合,推演出超人形象作为一个整体符号其所象征的救世主意义(C2)。
  
  3.2.1形状符码/服装符码E2(1)
  
  将形状符码解释为服装符码的依据主要有两点:首先,对形状的感知主要体现在对超级英雄形象外轮廓的感知方面,而超级英雄几乎都是以紧身衣的服饰将身体的轮廓外形展现出来,超人、蜘蛛侠就是传统意义上的紧身衣造型,而比较特殊的蝙蝠侠、钢铁侠虽然不是紧身衣外形,但是形象的整体形状还是以制服的外线条展现的,因此,这也就将视觉对形状的认知转变成为对包裹着身体的服装轮廓的认知。其次,如果说对外轮廓的识别是存在于视觉感觉领域,那么对服装符码的解读则需要受众社会文化经验的相关知识介入才能理解其服装符码的意义。所以,在此讨论的是超级英雄符号系统E2中的服装符码E2(1)的符号意义。
  
  从受众的社会经验角度解读服装符码E2(1),正如罗兰·巴特认为服装不仅起到保暖、防湿、保持体面的等实用功能,还意味着视觉的交流。“我们对服装的选择不仅仅表示我们是谁,而且还意味着我们希望以什么形象展示在别人面前。我们都在有意识地选择我们的着装,以便形成一种适合场合的恰到好处的形象[63]”。其中,制服是服装的一类,如果说服装是群体的社会标志,那么制服就是相同职业的人的标志。正如Richard Johnson在《警服的心理影响力》中写道警察穿着警服就是向外宣告了自己的身份[65]。Lynette Lipman也做过一个实验:行人被命令捡起一张纸或者给另外一个人一角钱,实验结果表明,穿警服的助手赢得了最高的市民合作率[66]。由此可见,警服是一条心理捷径,通过它可以辨别出人的性别、地位和组别,最重要的是宣告了其合法性地位与权威。
  
  对超级英雄而言,当“1936年,第一个身穿超人服的超级英雄幻影(Phantom)出现之后,随之又有一位戴面具的侦探形象出现在漫画杂志中,从此,超级英雄漫画的主角双重身份、戴面具、穿固定服装就成为了经典的设定。[67]”超人是第一位体现超级英雄定义的角色,他的披风和紧身制服也成为了所有超级英雄的着装典范。在蝙蝠侠的故事里,制服显得更为重要。自以为已经做好复仇准备的布鲁斯·韦恩第一次独自走上街头,开展打击犯罪、保护受害者的行动,但是受害者不仅不相信韦恩,甚至还因为惧怕罪犯而帮助罪犯伤害韦恩,最终韦恩的第一次拯救行为以失败告终。一只蝙蝠给了他启发:身为凡人的他,不仅要取得受害者信任,并且还需要能够威慑敌人的东西,于是身穿黑色蝙蝠装的蝙蝠侠就出现了。那么,没有制服的超级英雄会怎样?Marvel创造的《神奇四侠》在创刊号的前三期都没有专门的造型服饰(如图3.8),其期封面看起来就像是一群怪物斗士,其中的一个成员因为受宇宙辐射而基因变异,以石头人的外形存在,他在封面上的第一次现身,读者都以为是怪物,并没想过他是超级英雄。后来,创作者为神奇四侠绘制的统一的着装制服(如图3.8),使他们看起来更像是一个超级英雄团体。随着受众的欢迎,神奇四侠已经由漫画改变了两部同名电影,并且预计在2014年推出新续集电影。因此超级英雄的制服挑明了一种类型,这是最能体现某种特定类型的元素,也是类型的中心所在。也正如许多研究超级英雄的学者在总结超级英雄的特点时,都会指出“他们都有一套标识自己身份的制服”。
  
  对超人而言,超人平时是以记者的身份生活在大都市,每当遇到危急时刻,超人就扒开衬衣钻进电话亭,再从电话亭出来的时候就是蓝色紧身衣与红色斗篷的造型。有这样一个情节:“超人要阻止一场政治暗杀,罪犯马上就认出了他是超人,也知道超人为什么阻止他。而和超人一起作战的另一位超级英雄夜翼却没有穿制服,只是穿了红色的帽衫和靴子,而罪犯就不认识他,甚至罪犯会质疑他为什么要多管闲事。所以当超人站出来阻止罪犯时,如果他穿着制服,敌人就马上明白了,规则一目了然”[68]。总而言之,制服符码E2(1)不仅意味着他在超人与记者之间的身份转变,同时还象征着其合法性的身份,有助于在拯救的过程中赢得多数人的配合,同时也对敌人具有威慑力。

图3.8 无统一制服的神奇四侠与有统一制服的神奇四侠
3.2.2色彩符码E2(2)
超级英雄的色彩符码主要体现在超级英雄的皮肤颜色(如绿巨人)或者制服颜色上。从人们对色彩的视觉经验来看,人们经常将各种经验事物与颜色联想在一起, 由于色彩具有象征功能与联想功能,因此可以诱发人们的多种感情。有时一些微妙细腻的感情,难以用文字表达,但色彩可以以多种组合方式来表现感情。色彩在色彩意象及感情效果,主要是冷暖、强弱、好恶等,即是感情三属性[69]。
对超级英雄而言,色彩符码在传递给人冷暖、强弱以及好恶的情感的同时还有特殊意义象征的作用。比如闪电侠(如图3.9),红色符码与黄色符码的暖色调搭配让人感觉温暖从而对他产生亲近感;同时红色象征振奋与刺激,黄色象征着活力,给人传递效率与来历风行的意义;再者,红色与黄色是邻近色,组合在一起比较协调,受众的视觉不会产生较强的刺激,所以受众会认为这个颜色是有友善的、和谐的。而反派正好与之相反,例如小丑(图3.10),紫色的西装与绿色的衬衫、黄绿色头发,冷色系的搭配法则首先让人感受到阴冷;随之绿色与紫色的强对比会对受众视觉产生刺激,而这种视觉上的不舒服就会导致心理上的不舒服;再者,紫色和绿色是“邪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认为翡翠绿色中泛黄、青、蓝、灰、黑等色均为“邪”[70]、孔子也用过“恶紫夺朱[71]”来认为紫色是邪色,大红才是正色;所以小丑的色彩符码则象征了阴毒、邪恶,给人不安全、不和谐的感觉。而蝙蝠侠的黑色是超级英雄色彩象征中的特例,蝙蝠侠被塑造成为一个复仇者的形象,所以黑色符码让人联想到愤怒、攻击性与沉重,同时蝙蝠侠的小助手罗宾的色彩符码为蝙蝠侠起到了平衡作用,罗宾的红色绿色与黄色的活泼属性陪衬在蝙蝠侠身边会起到很好的效果(图3.11)。正如Darwyn Cooke在《新的边际》(New Frontier)中解释道,“蝙蝠侠身边为什么需要罗宾,这是因为这样在他与罪犯搏斗的时候,就不至于吓到小孩[72]”。
对超人而言(如图3.12),超人色彩符码是蓝色为主,红色为辅,黄色点缀。从冷暖的角度看,超人的蓝色符码虽然是冷色调,但是它传递的是镇静、冷静,每当超人飞向处于危险中正在惊慌失措的人群时,蓝色可以起到很好的情绪镇定作用,给人舒适与安全的感觉。而其红色则是振奋与前进的象征,一点点的黄色代表了亲近与活力,那么超人色彩符码组合则象征着安全与行动,代表着超人的全部特质。正如张隽隽(2010)描述到,“千钧一发的时刻,天边总会奇迹一般飞来红蓝相间的身影……[73]”

  3.2.3 LOGO符码
  
  空间符码在超级英雄形象系统中的作用不明显,而且考虑到被解构的符码都能被单独使用以此来指代超级英雄整体形象,而空间符码却不具备这种。所以,空间符码将不在本研究中讨论,取而代之的是对超级英雄身份简单化陈述的LOGO符码的研究。
  
  从受众解读LOGO的角度来看,William Haig博士提出一套关于标记可信度的理论,他认为“有商标的产品与没商标的产品,受众更愿意信赖有商标的产品。他认为商标的可信度建立在两个因素上——专业性和信任”[74]。虽然此理论是专门针对商业的,但是也可以用来解释商品化的超级英雄。在他看来专业性(Expertise=Super)指能力,信任(Trust=hero)指可信任或值得相信,动力(Dynamism)则指专业性和信任是如何得到表达并实现的,这可以直接适用于超级英雄的LOGO。
  
  超级英雄LOGO是超级英雄身份的简单化陈述,按照皮尔斯对符号的三种分类,即图像符号、标志符号与象征符号(郭鸿,2008:60-61、许静译2008:37-41、曾庆香,2012:40),LOGO符码是超级英雄的标志符号,同时又是超级英雄的象征符号,标志符号被认为与其指代物之间有某种因果或前后逻辑关系,比如烟是火的标志符号。在蝙蝠侠故事中,每当高登警长要召唤蝙蝠侠出来的时候,都会在天台开启蝙蝠灯(图3.13),将蝙蝠标志投射到月亮上,以此作为信号,蝙蝠就是蝙蝠侠的标志符号。因此,每当画面中不论是出现蝙蝠标志的飞镖、还是蝙蝠标志的灯光投影,都指示着蝙蝠侠即将出现。象征符号被认为是与指代物之间无逻辑关系,靠的是约定俗成,比如超人的胸前LOGO就是超人的象征符号,胸前LOGO与其指代的超人在形象上无相似性也没有因果关系。

  3.2.4动作符码
  
  动作符码来源于视觉对移动刺激的反应。移动又分为四类:真实性的、外观性的、构图性的以及暗示性的[75]。其中暗示性移动是指当人在观看一幅静态的图像时,所体认到的动态感觉,但实际上,在这幅动态的图像里,所有的物件、影像、甚至观众的眼睛都没有移动,但当这个动作具有指代意义的时候就可以被理解为符码。动作符码在超级英雄身上主要体现为出镜最多且最具代表性的招牌动作。这些动作从一开始被设计出来的时候就决定了其作为象征符号,它的指代意义靠的的是约定俗成。比如蜘蛛侠爬在墙上(图3.15),用胳膊支撑着身体;钢铁侠站立抬起一只手,手掌向前五指张开等(图3.16),这些动作本身毫无意义,但是当在超级英雄故事中作为超级英雄准备开始救援行动或者变身后的亮相情节中就具有象征意义了。
  
  比如超人的典型动作符码就是昂首挺胸,右手握拳向前伸展,左手握拳向后缩(图3.17)。这样一个预备动作亮相之后紧接着就是超人飞翔在空中保持这个姿势,而超人做这个姿势飞翔的方向就是处于危难之时的群众的所处方位,这个动作符码就象征着超人立刻马上开始他的救援活动。而超人另外一个经典的动作符码就是超人双手撕开自己的衬衣。这象征着超人正在变身,也是寓意立刻马上就要开始救援活动。因此超人的动作符码是超人立刻出发开始救援的信号。

  艺术特殊的表达方式可以被定义为一种符号语言,艺术直观的结构形式也使我们专注于现象的直接外观。在受众观看的视觉选择的阶段,对视觉敏感的信息做经验化解读,并且在解读过程中呈现出理解的丰富性与多样性。总结超人形象E2的制服符码其象征意义是超人身份的合法性、颜色符码的象征意义是安全与动力、标志符码的象征意义是保卫可信、动作符码的象征意义是及时立刻马上开始救援行动,整合这些符码的象征意义即可以得到超人这个形象E2象征着拯救、救援、救世主。同时这些符码在使用过程中,单一符码也可以作为超级英雄形象E2的符码。
  
  在第二层级的中解读中,综合第一层级的结论可见:超人是以一个“拯救者”的形象活跃在正义战胜邪恶的故事情节中;蝙蝠侠则是以一个“冷酷复仇者”形象等,这一层次的意义的理解带有受众的主观感情色彩。
  
  3.3 第三层级:认知-潜在内涵ideology
  
  在第三层级的符号系统中,第二层级中的能指E2与所指C2构成了超级英雄救世主的形象E3,这个形象就是超级英雄符号的能指。在第三层级的符号系统中,受众通过认知超级英雄救世主的形象E3(如图3.18),将其与对国家、时代、阶级、宗教或者哲学信仰的基本态度联系在一起,解读其文化密码。罗兰·巴特认为“直接意指的符号转为含蓄意指的能指的过程,就是在保持直接意指的能指不变的情况下,扭曲、改变直接意指的所指的过程,使同样的能指形式负载不同的所指意义,而这所指意义与社会文化、知识、历史密切交流,得到集体的认同后就成为意识形态[76]”,这一过程就是神话建构的过程。
图3.18 ②选择-深层意义到③知觉-潜在意义
  
  第三层次的意义是在综合第一层次的故事符号与第二层次的形象符号的基础上,结合美国社会文化政治等背景,解读其潜在的意识形态内涵。综合众多研究超级英雄文化表征的学者的结论和观点,普遍认为在美国文化、宗教、政治与国际关系的环境下,超级英雄符号代表着美国个人英雄主义、救世主义、霸权主义等。这种符号意义看似是“约定俗成”,其实其意义是通过将超级英雄形象当做一个中间项去调节象征着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的矛盾中建构起来的。并且在受众的视觉接受中,凭借矛盾解决的视觉幻象而产生了一种“超级英雄拯救了世界”的视觉假象,这种假象在认知心理层面变成一种承认且肯定超级英雄的行为,并且认为这是一个“对”的标准,而与超级英雄所代表的价值观不同或相违背行为或思想则会被自动划分到“错”的标准中去。更重要的是,神话就在这个过程中“润物细无声”地发挥着其传播美国意识形态的作用。
  
  3.3.1超级英雄叙事故事的二元对立设置象征社会文化冲突矛盾
  
  正如在超级英雄符号系统的第一层次的解读中,受众凭借视觉感官接受以每秒24帧运动的连续画面,在此过程中,对超级英雄符号的表面意义进行把握,即超级英雄打败了敌人,拯救了人类。超级英雄故事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表现出各个时代美国梦的关键词,尤其是到了超级英雄故事创作的后期,内容上越来越贴近社会现实,他们的选材往往是来自社会现实矛盾,比如种族矛盾、青少年吸毒等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在真实的现实中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甚至已经变成敏感且尴尬的社会话题。用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视角来看,超级英雄故事就将社会或现实中的对立矛盾,转化为叙事上的戏剧性冲突,从而使原本尖锐棘手甚至不可调和的矛盾,在故事中得到解决。
  
  因此,在超级英雄的故事中我们最明显的看到,“反派-大众”之间的矛盾根源于美国文化中个人与大众之间的冲突,个人主义曾经是资本主义的立身之本,随着19世纪西进运动开拓美洲新世界的边疆,对人的自由和价值的肯定被抬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一切戒律、制度等都不能对个人追求成功的欲望进行束缚。而“大众文化相对于高级的或者民间的文化的基本品质是:它是通过由统治阶级雇佣的技术人员为大众消费而制造的,它不是一个个体艺术家或平民大众自己的表达。[77]” 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在经济上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那么在文化上则表现为依赖大众传媒技术的大众文化与个人主义的传统价值之间的矛盾。[78]”
  
  超级英雄文化产品作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在其文化产品的叙事故事中将这个现实文化中的矛盾表现为故事中的二元对立。在超级英雄故事中,“反派-大众”之间的矛盾,可以理解为“特别-普通”之间的矛盾。超级英雄故事的最大一个特点是超级英雄具有超乎正常人的能力,但是在故事中同样具有超能力的还有反派。同是科技技术发展的背景,蜘蛛侠无意间受到变异蜘蛛咬伤而发生基本变异就类似蜘蛛的超能力;而蜥蜴博士也是致力于研究基因变种移植再生技术的生物科学家,他将蜥蜴的基因也注进自己体内发生变异,而后具有了蜥蜴的超能力。但是这两个特殊的个体却表现出截然相反的个人主义的两个极端,蜘蛛侠表现出个人英雄主义,利用自己的个人能力帮助社会维护大众生活安全稳定;而蜥蜴博士则表现住极端个人主义甚至发展成为种族主义,他希望全世界的人都变成和他一样的怪物,这样就不会有人歧视他。于是,这种“特殊-普通”即“个体-大众”之间的矛盾变为了“蜥蜴博士-大众”之间的矛盾(如图3.19)。


图3.19 超级英雄故事中二元对立结构从社会文化矛盾到故事情节设定的转变
  
  3.3.2 超级英雄形象作为调和矛盾的中间项
  
  在超级英雄符号系统的第二层级中,受众通过视觉的主观选择,凭借文化经验对超级英雄形象具有感情色彩上的评判。在第三层次中,这个感性认识的形象通过认知与分析得到升华。
  
  列维-斯特劳斯认为“神话思维总是从对某些对立有所意识,然后发展到对这些对立逐步进行调和。[79]”通过转喻,从一对无法被调和的二元对立结构转化为一组可以包容一个中间项的三角结构。在“反派-大众”之间的对立矛盾中,超级英雄作为调和矛盾者,即中间项,以“反派-大众”之间形成了一种三角结构,即“反派-超级英雄-大众”。超级英雄首先是个特殊的个体,具有大众没有的超能力,同时超级英雄又是反派的对立面,他站在大众这边也隐匿自己与大众之中。因此,超级英雄作为中间项得以沟通对立的两极,那么原本无法调和的二元结构就被连接成为一个稳定的三角结构(如图3.20)。

  根据刘康(2013)对超级英雄作为中间项的阐述,笔者认为可以将其理解为超级英雄自身内部的三重二元对立结构,即“英雄身份-普通人身份(即特殊-普通)”、“体制内-世俗外(即约束-放纵)”、“天父-心魔(即个人英雄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如图3.21)。超级英雄需要处理好双重身份,他穿上制服就是超级英雄,脱下制服就是普通大众中一员;超级英雄要么进入体制内,完全成为政府与法律的维护者,如钢铁侠、美国队长,要么就退出到世俗外,一边打击犯罪一边逃离警察最他的抓捕,例如X战警本身是变异人,但是变异人与普通人互相对立、互相憎恨甚至互相伤害,X战警作为中间项调和者一边要保护普通人,一边又要劝服制止变异人;超级英雄的个人成长一边接受者天父的象征物给予的指导使其的行为符合大众伦理道德规范,比如蜘蛛侠的本叔叔、X战警的X博士,一边又要抵抗心魔的象征物将其引上反大众、反人类的道路,比如蜘蛛侠中的黑蜘蛛、超人的红色氪石。而对这个第三重的二元对立的选择,则直接产生出超级英雄与反派的角色。例如,毒液黑蜘蛛就是被心魔象征物的黑蜘蛛奴役成为危害大众的反面角色、蜥蜴博士也是因受变异体内的心魔开始怂恿、他激化他的野心。


图3.21 超级英雄自身内部的三重二元对立结构
  
  3.3.3超级英雄作为中间项如何调和矛盾(神话过程)
  
  在“反派-超级英雄-大众”的三角结构中,受众通过超级英雄符号系统中第二层级中的解读,从视觉经验角度对超级英雄和反派有了一个情感上善恶的划分。同时在第三层次中,普遍受众以自己的视角解读故事中大众的视角,那么“反派-大众”的矛盾变成了“反派-我”的矛盾,这个“我”就是读者自身。
  
  神话在受众对反派的情感认知趋向于“恶”的基础上,将反派的极端个人主义描述为带有纳粹、前苏联、中东乃至亚洲国家文化符号的科学狂人、种族狂热者、好战分子等。例如在美国队长中九头蛇组织的红骷髅被认为是纳粹主义分子的隐喻,红骷髅及其手下有一套专门的视觉行为规范,就如同纳粹党们举手投足间的统一规范性动作;钢铁侠中没落乞丐式的前苏联科学家“鞭索”和蝙蝠侠中的类似塔利班的恐怖分子的班恩;在超级英雄漫画中,类似德克赛德、毁灭日、疯癫博士等反派的设置更是具有强烈的类型风格特征,并带有难以磨灭的历史偏见和冷战思维遗留[80]。
  
  而神话在受众对超级英雄的情感趋向于“善、喜爱”的基础上,将超级英雄的个人英雄主义塑造为带有美国象征色彩的英雄人物。例如超人的红蓝色的制服,就是美国的色彩象征,最为明显的则是美国队长和神奇女侠(如图3.22和图3.23),美国队长不但身穿美国大兵的制服,并且他们制服是以星星和红条的图案元素构成,并且在在电影中都有超级英雄高举美国国旗或者飞过白宫(如图3.24)、等美国标志性建筑的画面。当超人在其第一部同名电影中所说的话“我为真理、正义和美国梦而战(I’m here to fight for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81]”成为超人的的座右铭的时候,美国用超级英雄象征自己的意图不言而明。

  图3.24 《蜘蛛侠》电影截图
  
  而神话在受众对反派与超级英雄善恶分明的感情基础上,强化了受众对超级英雄象征意义的认同同时也强化了受众对反派象征意义的唾弃。在整个故事情节中,反派伤害大众,大众既憎恨又恐惧反派,而超级英雄则在中间一边保护大众,一边制止并打击反派。刘康(2013)总结蜘蛛侠系列电影中大众对待超级英雄态度与行为时描述到,“在《蜘蛛侠(2002)》当反派绿魔将校车从大桥上抛下,蜘蛛侠奋力去救校车中的孩子时,绿魔趁机冲击蜘蛛侠,这时大桥上的每一个老百姓都勇敢地向绿魔扔石头,阻止其对蜘蛛侠的攻击(如图3.25);在《蜘蛛侠2(2004)》中,当蜘蛛侠由于阻止电车冲出轨道而力竭昏倒时,电车中的乘客一把救下快要跌倒的蜘蛛侠,他们每个人都轻轻举起蜘蛛侠,逐个传递,将蜘蛛侠送进车中……当章鱼博士追杀而来的时候,虽然大众没有任何力量对抗他,但是依然无惧地挡在章鱼博士的面前,不让他接近蜘蛛侠……(如图3.26)。[82]”不少观众在看到这个情节画面的时候感动落泪,这象征着大众对超级英雄所象征的个人英雄主义的一种接纳,将其迎进了集体之中,同时也象征着对反派这种的极端个人主义者的抛弃。

  图3.26 《蜘蛛侠2》电影截图
  
  超级英雄在“反派-大众”之间的矛盾中进行调和。在故事的结尾,超级英雄都以战胜反派的大团圆结局收场,而随着超级英雄在电影中解决了危机,解决了矛盾,恶人最终被惩罚,好人最终一生平安,在超级英雄制造的视觉假象中,受众将自我带入到故事情节中,使自我潜意识里对现实矛盾的焦虑与压力得到释放或纾解,仿佛随着故事中矛盾的解决,现实中和文化中的矛盾也一并解决了。
  
  综上所述,超级英雄象征着美国精神与价值观,而反派隐喻着与美国精神相违背或者有差异的文化象征,在此对立中被描述为给整个世界带来灾难的后果,因此在超级英雄神话的逻辑中,符合美国精神的就是善的;偏离或者违背美国精神的就是恶的,具有毁灭性的。而在大众对超级英雄的接纳与对反派的排斥行为的描述上,则暗示观众应该像接纳蜘蛛侠喜爱蜘蛛侠那样接受美国精神,像打击小丑、红骷髅那样唾弃其他的意识形态。在故事的结尾,危机被化解,超级英雄总会以一个潇洒的亮相而后飞翔在蓝天中,这也是美国将自己隐喻成为从天而降又时时刻刻在人们身边保护大众的“救世主”。因此说,美国超级英雄电影是美国政治意识形态传播的工具,这个工具通过大众娱乐的绚丽景象发挥超级英雄神话的功能,它将美国的理想、价值、禁忌以及习俗的整个意识网络的行为规范告诉给受众,“它完全可以作为社会群体的凝聚力,也可以借助强迫力量和效仿意志发展和维护社会集体意识,提供行为模式[83]”。
  
  在对超级英雄符号系统意义建构的研究中,笔者从三个层次由浅入深地讨论了超级英雄符号意义的产生,图像E1与故事情节C1所构成的符号是超级英雄符号的第一系统,即真实层面。在此层面,受众通过视觉感知对超级英雄故事有一个直观的完整性的把握;这一系统又从中抽离出超级英雄形象E2作为第二系统的能指,第二层符号系统的外延是一个形象意象,即通过制服、色彩、标志以及动态语言等符码与所指涉的人物和概念产生的一种直接意指关系,在这一层次受众通过视觉的主动性凭借视觉经验对超级英雄形象作带有个人情感的解读与判断C2;这一系统在特定的环境下又作为第三系统的能指E3,从而产生新的所指即内涵层面C3,在这一层次中,超级英雄被塑造为调和反派与大众之间矛盾的中间项,在情节设置中的过程,通过转喻将反派与超级英雄进行有政治目的性的塑造,并且用情节中大众的反应、态度、情感以及行为来引导或暗示受众的心理和行为,从而在宣扬美国核心精神的过程中也发挥神话的功能。
  
  因此,超级英雄在视觉传播过程中,通过大众媒介图像化的描述结合受众视觉思维的解读,使超级英雄符号在此传播过程中产生了意义,并且这种意义在一定的社会结构范围内具有共通性,被当做是一种达成“共识”的符号语言,开始被广泛的使用进行交流与表达。
  
  4结论与启示
  
  超级英雄符号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与商业符号的交叉符号集合体,凭大众传媒在其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地传播与挖掘,超级英雄符号不仅能在各种媒介上得到延伸,并且随着续集电影的推行,例如在2014年即将上映的《美国队长2》、《复仇者联盟2》等,正如莊克仁所说,“如果对一个形象作品所表现的内容已经掌握了一些相关资讯,他们的视觉经验就会强化某种心理冲击[84]”,从这个角度看,超级英雄符号的意义会逐渐在全球范围内的受众意识中达成共识,这样他们在使用超级英雄符号作为语言进行表达或沟通时就不会出现误解与障碍。
  
  而使用超级英雄符号必定会带来超级英雄符号消费的趋势,这也正是Marvel和DC现在所做的,2011年美国Marvel娱乐品牌登陆中国杭州[85],为中国消费者展示娱乐动漫周边玩具等产品;2013年DC服饰品牌登陆中国广州[86],服饰产业在中国也打开了消费市场。超级英雄符号在全媒介跨领域上完成了文化与商业的对接,实现了其产业价值,这显然是一个整合营销时代的优秀案例。
  
  那么,这对我国文化符号或者文化偶像的塑造有什么启发呢?首先,超级英雄文化产品始终都在传递着一种美国式的价值观,这是超级英雄作为文化传播使者的责任也是义务。而纵观中国的动漫形象或者银幕英雄,发现能“挑大梁”的文化传播者甚少。他们第一就是“年龄偏大”,例如古代的帝王将相、江湖侠客或者是几十年前电影作品的主人公[87],不能迎合或者代表现如今以青年为主的消费大军群体。第二就是在各种媒介上不具有延展性,他们或者只是影视作品中真实性较高的真人形象、或者是动漫作品中的平面形象,没有让人看到多媒介发展的可能性。第三,其符号所指意义太过沉重,随着近几年去电影院消费又成为一种流行和时尚,消费者更倾向于阅读或者观看文化产品作为一种娱乐休闲方式。剧情冗长、故事复杂、高思辨性的泛艺术类影片会让观众看起来觉得很累,所以受众更倾向于那些大明星、大制作、3D特效、剧情简单、故事过瘾的所谓的“大片”,从国内外广受好评的却国内票房惨淡的《悲惨世界》、《一代宗师》就可见一斑。因此,受众更愿意揣摩超级英雄起所指正义战胜邪恶背后内涵,也不愿意去体会或者直面“一个苦兮兮的老人最后惨死在养老院里[88]”的社会意义。这无疑是一种尴尬:无论中国拥有五千年灿烂文明还是波澜壮阔的时代图景,或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际地位,相形之下,能象征中国形象的文化传播使者却相当稀缺。
  
  其次,中国不能盲目地“比葫芦画瓢”,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开始打造自己国家的超级英雄使其也加入到拯救地球的大军中去。2013年中国文化报[89]曾介绍了全球各地创造出来的“超级英雄”,如巴基斯坦的《黑袍女子复仇记》、多哥的《AGO:非洲超级英雄》、韩国的《田禹治》、泰国的《红鹰侠》都有美式超级英雄的影子。与其盲目“比葫芦画瓢”去创造一个中国制造“XX侠”只会增加中国“山寨”产品的数量,倒不如潜心去创造一个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文化偶像。超人的成功是70年来的不懈努力,但是如果将超人与孙悟空放置在同一时空中,两人就如同少年与老年人。然而正如梁启超所说,“老年人常思既往,少年人常思将来。惟思既往也,故生留恋心;惟思将来也,故生希望心。”这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到底是新时代创作的包袱还是源泉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从20世纪30年代一直发展至今,超人不断地随着时代的变化承载新的主题与元素,但是超人所代表的“真理与正义”却未曾改变。而我们的孙行者,却一直行走在西天取经的道路上与封建迷信的产物或象征物作斗争。
  
  再次,超级英雄符号实现了文化与商业的接轨,实现了文化价值与商业价值。这不但为我国“生产”文化偶像,并且为我国“抚养”文化偶像长大成人提供了“育儿经”。超级英雄文化产业的形成也向我们证实了艺术与商业并不是不共戴天的,他们可以相辅相成。超级英雄漫画刊物的艺术价值(现如今一本20世纪的超人漫画可以卖到10万元的天价)、超级英雄电影的商业票房、超级英雄形象作为文化偶像,这使我们看到了超级英雄从艺术到商业的1+1>2的连锁效果。正如Tom De Haven所说,凭着这样的发育与成长,超人想不流行都难。反观我国的艺术形象审美价值与商业价值不相称,我国的银幕形象仅仅活跃在银幕上取乐大众而无文化底蕴与内涵,再看能代表我国的文化偶像,为了创造而被创造,例如在北京举办奥运会的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福娃,五个形象代表中国的文化与精神在国际上风光了一把,但是随着奥运会过去了,我们又对他们的故事知道多少呢?
  
  因此,与其说批判超级英雄的神话入侵或者霸权主义,不如先建筑好自己的文化堡垒,创作出的具有时代感又不失文化底蕴的文化形象或者符号,实现其审美价值、文化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的整合,在全球化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定义“英雄”的涵义。
  
  尾注注释
  
  [1]嵇晨頔.符号、商品与制度——论超级英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9):
  
  96-99.
  
  [2]Mac Carter. Secret Origin: The Story of DC Comics (秘密起源:DC漫画
  
  故事)[CD/OL].美国:华纳兄弟.201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Dg4NjA0.html.
  
  [3]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11.
  
  [4]视觉暂留:是人眼的一种特质。当人们观看一个物体或画面的时候,视网膜上
  
  会呈现出其像,当物体被移去或者消失的时候,因为视神经有0.1秒的延迟时
  
  间,所以视网膜上的像不会立刻消失,人眼的这种性质被称为“眼睛的视觉暂
  
  留”。
  
  [5](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34.
  
  [6]  章海军.视觉及其应用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2.
  
  [7] John Fiske.传播符号学理论[M].张锦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5:115.
  
  [8](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结构人类学(1)[M].张
  
  祖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6.
  
  [9] 刘康.超级英雄电影:由对立构筑起的当代神话[J].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
  
  心.2013(7):158-160.
  
  [10] 蒋好书.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9):75//John Shelton Lawrence,Robert Jewett. The Myth of the American superhero[M].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June 2002.
  
  [11]  DC漫画公司和Marvel漫画公司是如今美国漫画业内齐名的两大巨头公司,
  
  DC漫画公司创造了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闪电侠、绿灯侠、绿箭侠等5000多名超级英雄,而Marvel漫画公司创作了蜘蛛侠、钢铁侠、美国队长、雷神托尔、绿巨人、金刚狼、神奇四侠以及复仇者联盟等8000多名漫画角色。
  
  [12] 蒋好书.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9):75.
  
  [13] 蒋好书.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9):75//Joseph Campbell. 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Princeton[M]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30.
  
  [14]施庆.美评出200名最伟大流行文化偶像[EB/OL]. (2003-7-25).http://ent.sina.com.cn/2003-07-25/0001176064.html.
  
  [15]吴玲灵.菲律宾男子16年整容19次终变“超人”[EB/OL].中国日报(2013-9-9)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sj/hqlw/2013-09-09/content_10066517.html
  
  [16]白钒.旧金山全城倾力助白血病患儿圆“蝙蝠侠”梦[EB/OL].环球网.(2013-11-25) http://hope.huanqiu.com/globalnews/2013-11/4596585.html
  
  [17]王素.蜘蛛侠44年进化史[EB/OL].新京报.(2007-4-29). http://ent.sina.com.cn/x/2007-04-28/01201537029.html1956年,《Esquire》杂志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心目中的英雄大普查,结果显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英雄是鲍勃·迪伦、切·格瓦拉、蜘蛛侠、绿巨人。
  
  [18] 蜘蛛侠现身美国感恩节大游行[EB/OL].新华国际.(2013-11-29)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1129/c157278-23691189.html
  
  [19] DC Comics Database. William Moulton Marston[DB/OL]. http://dc.wikia.com/wiki/William_Moulton_Marston
  
  [20] Mac Carter. Secret Origin: The Story of DC Comics (秘密起源:DC漫画故事)[CD/OL].美国:华纳兄弟.201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Dg4NjA0.html.
  
  精神病专家Fredric Wertham所著《诱惑无辜》一书的出版,在书中Wertham声称,读漫画长大的孩子会变成少年罪犯,超人等超级英雄无一幸免,Wertham认为,超人是支持法西斯的非美国人,神奇女侠则是女孩子们的坏榜样,因为她过分依赖蛮力、自作主张、不服长辈管教。最糟糕的是,他因为书上写着“布鲁斯·韦恩和迪克·格雷森住在一栋房子里”就判定他们一定是同性恋。而民众开始对出版商深恶痛绝,全国各地的父母开始竭力反对漫画,并且公开烧毁漫画书。艺术家兼作家Neal Adams认为这是一场影响极坏的文化革命。在针对漫画业召开的一场听证会上,未成年犯罪小组委员会(Subcommittee on Juvenile Delinquency)认定在许多少年犯罪案例中,漫画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这场听证会的直接后果是许多漫画公司纷纷倒闭,漫画创作者的想象力被带上了沉重的“枷锁”,正如编辑作家Dennis O’ neil所说, “然后他们就必须要压制住所有可能出现的艺术萌芽。”
  
  [21] 周伟.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的文化分析[J].新闻爱好者: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1):43.
  
  [22] 兰波《新世纪赚钱机器 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十年回顾》,时光网,
  
  http://news.mtime.com/2012/09/17/1497422-4.html.
  
  [23] 杨溢华.超人:从动漫角色到大众文化偶像的变迁[D].河南大学.2010:3
  
  //Lauren N. Karp.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 What Superman teaches us About the American Dream and Changing Valu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D]. Oregon: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09:37
  
  [24] 马歇尔·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5.
  
  [25] 杨溢华.超人:从动漫角色到大众文化偶像的变迁[D].河南大学.2010:3
  
  [26] 超级英雄使物理学妙趣横生.余家驹译自Nature.com.2003年3月20日
  
  世界科学.2003(5):46.
  
  [27] 李忠.动漫美国漫威登陆中国[N].杭州日报(2011-4-30)
  
  [28] 夏商.“超人”来啦!——DC服饰品牌正式进驻中国市场[N].中国纺织报.
  
  (2011-12-9)
  
  [29] 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敖军译,台湾:桂冠图书股
  
  份有限公司.1998年
  
  [30] 心像.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214425.htm
  
  [31] 传播媒介.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460491.htm
  
  [32] 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96
  
  [33] 马婷戴尔(Martindale,1991)根据多项试验证明,将大脑皮层不同区域应当会牵扯到的视觉经验综合如下:
  
  1.个别特色的分析:侦测,如线条、边界、角度等基本特色(休伯尔1988)。2.空间频率的分析:侦测重复的明暗图像(Tootell,Silverman & De Valois,1981)。
  
  3.双眼不一致或深度分析(Blakemore,1970)。
  
  4.色彩(Livingstone & Hubel,1984)
  
  5.动作(Zeki,1974)
  
  6.位置(Ungerleider & Mishkin,1982)//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96
  
  [34]公主抱:即男子双手横抱女子的姿势,因动漫中王子总是用这种姿势抱起公主而得名。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196545.htm
  
  [35]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3
  
  [36] 意象.360百科[EB/OL].http://baike.so.com/doc/5399082.html.百度百科[EB/OL]http://baike.baidu.com/subview/711/5066123.htm
  
  [37]视觉恒常性是指一切形成概念的物象,不管其表面的亮度如何,或从什么角度去看它,或不管它的距离有多远,我们还是把它看成永恒与固定不变的老样子,包括大小、形状、色彩与明度的四种恒常性。
  
  [38]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88-90
  
  ①你知道得愈多,你感知得愈多;
  
  ②你感知得愈多,你选择得愈多;
  
  ③你选择得愈多,你认知得愈多;
  
  ④你认知得愈多,你记忆得愈多;
  
  ⑤你记忆得愈多,你学习得愈多;
  
  ⑥你学习得愈多,你知道得愈多。
  
  [39](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40](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
  
  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41]苏宛.漫谈超级英雄的新黄金时代[N].文艺报.2012-6-13(008)
  
  [42]五月天乐队.《米老鼠》歌词[EB/OL].56流行音乐网.
  
  http://www.565656.com/geci/98748.htm
  
  [43](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44]李涛.动画符号与国家形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2010:3
  
  [45]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105//Arnheim,
  
  R.(2004).Art and Visual Perception:A Psychology of the Creative
  
  Eye.(the New Version),Berkeley, Calif.: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46]相似法则:相互类似的各个刺激,容易被看成一个整体。例如,颜色、大小、
  
  形状、质感或调性等相近的图形,大脑很快地能辨识出一个简单的形式,进而
  
  暗示一个简单的涵义。
  
  [47]共同性效果法则:观者心理上会组合有同样特征的图像,尤其是当一组图形
  
  中有个明显的与众不同的图像出现。
  
  [48]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3
  
  [49]解构主义.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0.htm
  
  [50]解构主义.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view/2780.htm
  
  [51](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结构人类学(1)[M].
  
  张祖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556.
  
  [52]罗兰·巴尔特. 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9:39
  
  [53]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3):83.
  
  [54]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55]马歇尔·麦克卢汉.机器新娘:工业人的民俗[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2004:55.
  
  [56]蒋好书.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9):74-77.
  
  [57]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装符码.[M].敖军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
  
  社,2000:268.
  
  [58]郭鸿.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63-64
  
  [59]苏宛.漫谈超级英雄的新黄金时代[N].文艺报.2012-6-13(008)
  
  [60]W.J.T.米歇尔.图像理论[M].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94.
  
  [61]张春晓.后读图时代的媒介融合与受众形成研究[D].山东大学.2010:5
  
  [62]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13
  
  [63]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104-105
  
  [64]理查德·豪厄尔斯.视觉文化[M].葛红兵等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83.
  
  [65]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讲座:漫画电影人物与时尚.[CD/OL].2008,5-(2),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etropolitan.html
  
  [66]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讲座:漫画电影人物与时尚.[CD/OL].2008,5-(2),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etropolitan.html
  
  [67]周伟.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的文化分析[J].新闻爱好者: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
  
  (11):42-43.
  
  [68]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讲座:漫画电影人物与时尚.[CD/OL].2008,5-(2),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etropolitan.html
  
  [69]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64
  
  [70]翡翠行话集锦.百度经验[EB/OL].
  
  http://jingyan.baidu.com/article/aa6a2c1436415a0d4c19c48c.html
  
  [71]恶紫夺朱.百度百科[EB/OL].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YJSlVaOhspEjxf1FPmOD7p97NQQsRrI1Igj8zcGWNLd1IhjndA4g7yFPFr7Ul2Az
  
  [72]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讲座:漫画电影人物与时尚.[CD/OL].2008,5-(2),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etropolitan.html
  
  [73]张隽隽.《超人》——一个美国的神话[J].电影评介:影视评论,2010(13):
  
  7-11.
  
  [74]William Haig在他南十字星大学有关基于可信度的标志的论文中
  
  (credibility-based logos/logo credibility),提出了一套关于标记可信度的理论//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讲座:漫画电影人物与时尚.[CD/OL].2008,5-(2),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etropolitan.html
  
  [75]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98
  
  [76]罗兰·巴特.神话修辞术:批评与真实[M].屠友祥、温晋仪译,上海:上海人
  
  民出版社2009:19
  
  [77]德怀特·麦克唐纳.大众文化理论[M],1964年版:64,转引自刘康.超级英雄
  
  电影:由对立构筑起的当代神话[J].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3(7)
  
  [78]刘康.超级英雄电影:由对立构筑起的当代神话[J].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
  
  心.2013(7)
  
  [79](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结构人类学(1)[M].
  
  张祖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06.
  
  [80]蒋好书.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0(9):74-77.
  
  [81]Mac Carter. Secret Origin: The Story of DC Comics (秘密起源:DC漫画
  
  故事)[CD/OL].美国:华纳兄弟.2010.
  
  [82]刘康.超级英雄电影:由对立构筑起的当代神话[J].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
  
  心.2013(7)
  
  [83]伊芙特·皮洛.世俗神话:电影的野性思维[M].崔君衍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
  
  社,2003年版:111
  
  [84]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003
  
  [85]李忠.动漫美国漫威登陆中国[N].杭州日报(2011-4-30)
  
  [86]夏商.“超人”来啦!——DC服饰品牌正式进驻中国市场[N].中国纺织报.
  
  (2011-12-9)
  
  [87]大江周刊.“最美中国人”背景下,中国电影呼唤当代银幕英雄[J].大江周刊,
  
  2012(8):55
  
  [88]胡克非.从“大片”同质化谈“匮乏”.中国文化报(2013-11-13)
  
  [89]禾泽,薇冉.超级英雄汇:不必都去拯救地球[N].中国文化报(2013-8-29)
  
  参考文献
  
  著作文献
  
  [1] (美)保罗M·莱斯特.视觉传播:形象载动信息[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6年版.
  
  [2]蔡骐,孙有中.现代美国大众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 (德)恩斯特·卡西尔.人论[M].李琛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09年版.
  
  [4]郭鸿.现代西方符号学纲要[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5]Hartley,J. Fiske.解读电视[M].郑明椿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1年版:3-33.
  
  [6]John Fiske.传播符号学理论[M].张锦华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1995年版.
  
  [7]江业华.今夜拯救世界[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1月版.
  
  [8]江业华.超人不会不会飞[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0年10月版.
  
  [9]江业华.生为传奇[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12年5月版.
  
  [10] (法)克劳德·列维-斯特劳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结构人类学(1)[M].张祖健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1]李彬.符号透视:传播内容的本体诠释[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2]李涛.动画符号与国家形象[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2010年第一版.
  
  [13]刘立行,沈文英.视觉传播[M].台北:国立空中大学,2003年第三版.
  
  [14](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视觉思维:审美直觉心理学[M].滕守尧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12月版.
  
  [15](法)罗兰·巴特.符号学美学[M].董学文,王葵译.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16](法)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M].李幼蒸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年版.
  
  [17](法)罗兰·巴尔特.符号学原理[M].王东亮译.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6 月版.
  
  [18](法)罗兰·巴特.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M].敖军译,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19]宁海林.阿恩海姆视知觉形式动力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0](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年版.
  
  [21](英)彼得·伯克.图像证史[M].杨豫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2]任悦.视觉传播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6月第一版.
  
  [23](美)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
  
  [24]特伦斯·霍克斯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版.
  
  [25]田耐青.视觉传播[M].台北:双叶艺廊,2003年版.
  
  [26]W.J.T.米歇尔.图像理论[M].陈永国、胡文征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版.
  
  [27]吴风.艺术符号美学[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1月版.
  
  [28](美)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M].祁阿红、张鲲,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94.
  
  [29](美)约翰·费斯克.传播研究导论:过程与符号[M].许静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0]曾庆香.大众传播符号:幻想与巫术[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2年版.
  
  [31]章海军.视觉及其应用技术[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2]朱永明.视觉语言探析:符号化的图像形态与意义[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3]莊克仁.视觉传播概论[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10年版.
  
  [34]Les Daniels. Superman: The complete history[M].San Francisco:
  
  Chronicle Books,2004.
  
  [35]John Shelton Lawrence,Robert Jewett. The Myth of the American
  
  superhero[M].Wm.B.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June 2002.
  
  [36] Tom De Haven. Our Hero:Superman on Earth[M].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2010.
  
  学术论文资料
  
  [1]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3).
  
  [2]嵇晨頔.符号、商品与制度——论超级英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8(9):96-99.
  
  [3]范志忠,吴鑫丰.2012年美国电影盘点[J].当代电影:外国电影,2013(4):114-121.
  
  [4]高伟华,徐建纲.《美国队长》投射的美国传统文化及人文观照[J].电影文学:环球纵横,2012(8):89-90.
  
  [5]蒋好书.商业与政治背景下的美国超级英雄电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10(9):74-77.
  
  [6]李安娜.从《蝙蝠侠:黑暗骑士》浅析超级英雄漫画改编电影的成功模式[J].电影评介:外国电影,2013(7):49-50.
  
  [7]刘康.超级英雄电影:由对立构筑起的当代神话[J].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2013(7):158-164.
  
  [8]刘文硕.英雄齐放,群侠争鸣:析《复仇者联盟》中的超级英雄形象[J].电影评介:影视评论,2012(21):44-46.
  
  [9]陆倩.从漫画电影解读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以电影《黑暗骑士崛起》为视
  
  角[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73-74.
  
  [10]芦世玲.帝国神话——从好莱坞电影看美国文化传播[J].新西部2009(14):136-137.
  
  [11]马菡.科幻英雄片中超级英雄隐喻的美国社会文化[J].电影文学:新锐视点,2009(16):32-33.
  
  [12]谭君.从《超凡蜘蛛侠》看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环球纵横版,2012(23):109-110.
  
  [13]王爱玲.从《黑暗骑士》中的道德困境看美国文化[J].长城.2013(5):195-196.
  
  [14]王淑琴.从美国影片看美国文化中的英雄主义[J].电影文学.2013(17):14-16.
  
  [15]王一波.对“纯粹暴力”的崇尚——从《钢铁侠》、《铁甲钢拳》等机械动作片浅析观众观影心理构成[J].宁夏社会科学.2013(3):158-160.
  
  [16]尹雪.《复仇者联盟》:超级英雄片中的美国保守主义[J].电影文学:风格与特色,2013(18):61-64.
  
  [17]张玲玲.新世纪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形象[J].当代电影:学苑论坛,2013(6):191-193.
  
  [18]张玲玲.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电影中英雄形象的嬗变[J].当代电影:学苑论坛,2012(6):151-154.
  
  [19]张隽隽.《超人》——一个美国的神话[J].电影评介:影视评论,2010(13):7-11.
  
  [20]赵轩.“英雄无力”的言说:经济危机下好莱坞超级英雄神话的结构衍变[J].电影新作,2014(1):74-78.
  
  [21]周伟.美国超级英雄漫画的文化分析[J].新闻爱好者: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11):42-43.
  
  [22]Julian C. Chambliss,William L. Svitavsky. From Pulp Hero to Superhero: Culture, Race, and Identity in American Popular Culture,1900-1940[J]. Studies in American culture,2008,30(1).
  
  [23]Joseph James Darowski. The American Way: What Superman, Batman, Spiderman and The X-men Reveal About America[D]. Utah, Provo: Brigham Young University,2009.
  
  [24]Lauren N. Karp. Truth, Justice, and The American Way: What Superman teaches us About the American Dream and Changing Values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D]. Oregon: Oregon State University, 2009
  
  [25]Mark Kelley. The Golden Age of Comic Books:Representations of American culture from the Great Depression to the Cold War[D].Wisconsin:Marquette University,2009.
  
  学位论文资料
  
  [1]盛佳.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论罗兰·巴特对视觉图像的符号学分析[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3.
  
  [2]杨溢华.超人:从动漫角色到大众文化偶像的变迁[D].开封:河南大学.2010.
  
  [3]张春晓.后读图时代的媒介融合与受众形成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新闻学院.2010:5.
  
  电子文献
  
  [1] Andrew Bolton.超级英雄:时装与幻想(Superheroes:Fashion and Fantasy)[CD/OL].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2008-5. http://v.163.com/special/opencourse/metropolitan.html.
  
  [2]Mac Carter. Secret Origin: The Story of DC Comics (秘密起源:DC漫画故事)[CD/OL].美国:华纳兄弟.2010.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M5NDg4NjA0.html.
  
  图片索引
  
  图1.1 受众观看过程三阶段、图像信息三层次与符号意义三层次的对应关系…………………6
  
  图1.2 1974年~2012年中国知网上搜“超级英雄”关键词出现的文章篇数曲线图……………9
  
  图2.1 超人形象分别在漫画、动画、电视剧、电影媒介上的不同表现  ………………………18
  
  图2.2 超人动画截图…………………………………………………………………………………20
  
  图2.3 视觉循环的关系图……………………………………………………………………………21
  
  图2.4 各种媒介上的米老鼠形象……………………………………………………………………22
  
  图2.5 超级英雄形象整体作为符号被使用…………………………………………………………23
  
  图2.6 超级英雄局部符号被使用……………………………………………………………………23
  
  图3.1内涵符号学……………………………………………………………………………………28
  
  图3.2 费斯克的符号表意理论(以汽车为例)……………………………………………………29
  
  图3.3 超级英雄符号系统模型的建构理论…………………………………………………………29
  
  图3.4 超级英雄符号系统模型……………………………………………………………………30
  
  图3.5 ①感觉-表面意义到②选择-深层意义………………………………………………………31
  
  图3.6 ②选择-深层意义E2被解构…………………………………………………………………32
  
  图3.7 超级英雄符号系统被解构成为四种符码……………………………………………………33
  
  图3.8无统一制服的神奇四侠与有统一制服的神奇四侠…………………………………………35
  
  图3.9 闪电侠色颜色符码……………………………………………………………………………36
  
  图3.10 小丑的颜色符码 ……………………………………………………………………………36
  
  图3.11 蝙蝠侠与罗宾的颜色符码 …………………………………………………………………37
  
  图3.12 超人的颜色符码……………………………………………………………………………37
  
  图3.13 蝙蝠灯、蝙蝠投影…………………………………………………………………………38
  
  图3.14 超人LOGO符码的变迁………………………………………………………………………38
  
  图3.15 蜘蛛侠的动作符码…………………………………………………………………………39
  
  图3.16 钢铁侠的动作符码…………………………………………………………………………39
  
  图3.17 超人的动作符码……………………………………………………………………………39
  
  图3.18 ②选择-深层意义到③知觉-潜在意义……………………………………………………40
  
  图3.19 超级英雄故事中二元对立结构从社会文化矛盾到故事情节设定的转变………………42图3.20 反派-超级英雄-大众三角结构……………………………………………………………42
  
  图3.21 超级英雄自身内部的三重二元对立结构…………………………………………………43
  
  图3.22 美国队长的电影形象………………………………………………………………………44
  
  图3.23 神奇女侠的电影形象………………………………………………………………………44
  
  图3.24 《蜘蛛侠》电影截图…………………………………………………………………  44
  
  图3.25 《蜘蛛侠》电影截图…………………………………………………………………  45
  
  图3.26 《蜘蛛侠2》电影截图…………………………………………………………………  45
  作品名称:超级英雄符号在视觉传播中的意义建构研究
  
  作品类别:论文作品
  
  作    者:王嫣
  
  指导老师:杨先顺
  
  参赛院校:暨南大学
  
  专家点评:
  
  重新阅读本论文,禁不住要问,它是如何从那么多的论文中脱颖而出的?老实讲,那么多专家的法眼是不好混过的。
  
  论文的胜出,除了思辨严谨、阐析深入,结构合理之外,我体会,更重要的是有如下三方面的特点:
  
  首先,文化观照的理性。文章以“超级英雄热”为文本,研究其符号生成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在充分的文献梳理的基础上,特别指出超级英雄符号是在大众媒介与受众的视觉解读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指出了“超级英雄热”的产生的文化基础。
  
  其次,研究方法的深入。文章从创作者的“心像”到大众媒介的“形象”,再到受众脑海中的“意象”,最后通过书写语言表达出来的具有共识的“像”,四个层面界定研究对象,结构清晰,阐析得体。尤其是将格式塔心理学与符号学相结合,揭示出超级英雄作为媒介的符号化过程与现实存在的符号化是不同性质。
  
  再次,现实借鉴的价值。超级英雄符号,作为文化符号与商业符号号集合体,在文化产业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大众使用超级英雄符号或观看超级英雄文化产品等现象,需要展开超级英雄符号深层结构的研究。这不仅对中国塑造英雄文化符号具有借鉴意义,并且在文化与商业的接轨方面如何符号化象征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如果从意义建构的反思角度看,文章尚可深入,即对美国化的超级英雄所负载人类拯救意义,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其中隐含着的美国文化渗透和扩张之内涵,当慎思之。
  
  ——金定海
  
  从蝙蝠侠、蜘蛛侠到钢铁侠,叱咤风云、无所不能的超人形象不仅征服了中国观众,也征服了全世界。被冠之以超级英雄符号并研究其在视觉传播中的意义,远比我们简单地欣赏要深刻和有意义的多。该文全面梳理了系列超人形象,并浓缩为一个超级英雄符号,探究其产生的背景,分析其影响力和所蕴藏的巨大张力。这涉及到历史、文化、信仰以及影响现代世界格局的政治、科技、军事等诸多元素,已超出了传播、审美、文化及商业的价值。隐隐还能透过超级英雄符号感受到整合或者博弈的力量。
  
  ——杨玉奇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