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从“免费”到“收费”的营销策略    

近日,不少人发现,用户在使用QQ音乐时,在切换歌曲时却意外“遇见”自动插播的语音广告,时长约为15秒,非会员不可关闭或跳过。许多用户表示:腾讯如此“绑架”用户的行为让人不齿。尽管这在网络上遭遇了网民的一直抵制,但是对巨头而言这都算不了什么。



QQ音乐在5月底作出回应,这些语音广告是此前“为一些歌手的新歌宣发,在非绿钻会员用户中进行的个性化语音推介的小批量测试:根据用户的听歌习惯,用户常听的歌手发布新歌后,用户听歌时,在两首歌曲播放之间,可能收到一次该用户常听的歌手亲自录制的新歌语音推介。”同时,QQ音乐也强势回怼,“并未收到任何绿钻会员声称听到新歌语音推介的真实反馈。”



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人们对与网络收费感到费解了,在网络热播剧《庆余年》大火之时,爱奇艺和优酷就推出了超前点播。就算是会员用户也需要重新解锁新的剧集,无法接受强制性二次收费的网民开始大肆声讨,但声讨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突如其来的收费让人们习惯了“免费”的心理无法接受。(同理可证丰巢的突然的“收费政策”也遭到了众多小区的抵制。)



其实我们可以发现,在购物过程中,人们需要的并不是“便宜”,而是“感到占便宜”。这也是阿里天猫的“造节”根本所在了,只有让消费者感到便宜,人们才会将口袋中的钱掏出,进行消费。那么,如何让消费者心甘情愿的掏钱,这是营销策略的问题。



中国的付费音乐模式其实源自于国外。在国外,人们的版权意识非常重要,但就像餐馆吃饭需要收费一样,音乐人的歌上架平台,自然也需要以付费数字专辑、付费订阅、付费下载、免费广告增值等形式获得相应的回报。只不过中国人过去享受的90%都是盗版音乐,所以国内音乐的付费模式进程推迟了很久。只有让消费者明白付费音乐的价值,才能形成更好的音乐消费观,更乐于消费,并有助于建立正版品牌的口碑。



而让大众建立这样的价值观需要潜移默化的进行。比如先进行外在活动的包装,让自身品牌进行一些“正版”噱头,打造消费者心中的正版品牌,才能真正赋能品牌以活力,让付费音乐逐渐为大众所接受。但如今腾讯、爱奇艺等品牌的做法,太过极端。消费者无法感知背后的原因,自然不愿付费。如果企业不尽快改变策略,千里之堤于蚁穴,大楼坍塌也是一夕之间的事了。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
创意宝典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