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怎么“吓唬”消费者,才能让他买你东西?    


当年一句“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无数家长慌了神,开始拼命给孩子买各种练习书、报各种补习班、挑最贵的学校上课。

别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的出处无从查起,但可以猜得到多半是教育行业里的人说的。

这是典型的“恐惧营销”,利用消费者内心恐惧的点,来达到销售自己产品的目的。比如你跟一个女孩说化妆有多少好处,她未必会去用;但要是跟她说“你不化妆很不好看”,她可能会立马就去买化妆品。(当然这只是一个比喻,并不是说营销时真可以这么直接,要真这么坦白,说不定她当场给你一巴掌,然后跑去别家买)




恐惧营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1、不要太遥远的

1)给用户营造恐惧时不要找长远的点,越长远越没有人会在意。

老师上课时,为了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会经常给告诉他们不读书以后找不到好工作,不读书以后会干嘛干嘛。结果呢?不喜欢听课的照样不听课,根本没效果。如果你要是告诉他,这节课不听的话,考试考不好回家没法跟父母交代,这样说的话学生是不是更容易害怕呢?



2)找不到即时反馈的点怎么办,其实换个角度也可以找到。

禁烟广告到处都有,也喜欢利用人们的恐惧心理,但是往往都没什么效果,甚至可能某个人本来没在抽烟的,看到广告里出现烟又马上拿一根出来抽。为什么会这样呢?禁烟广告普遍的做法是,告诉你吸烟的坏处,长期吸烟会对自己的身体产生不好的反应,甚至还贴上了因长期吸烟患上肺癌的图片,试图把恐惧最大化。然而这些也不会令看到的人有想戒烟的冲动,因为太遥远了。

如果换个角度呢?提醒吸烟者二手烟对老人、小孩和女人的伤害更大,他会不会更有戒烟的想法呢。



2、容易执行


懒惰是每个人的本性,如果不是为了赚钱,我想没几个人会想要工作。人懒到什么程度?越困难越没有动力。太复杂的事情往往会消磨人的执行力,为什么很多人都减肥不成功,因为减肥需要每天运动、控制饮食、不睡懒觉……

相反越简单越容易促进消费者的行为,“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于是大家都习惯饭后散步。有时候就连一些谣言,也会因为容易做到所以被传播得很火——当年日本核电站发生事故,“吃盐能防辐射”的谣言随即出现,群众以为简单吃盐就能防止辐射,结果超市的盐在短时间内被买光了。

杜蕾斯的文案一直是其他品牌方眼里的楷模,因为其总能精准打到消费者的内心,而恐惧营销对杜蕾斯来说更是小菜一碟了。比如六一儿童节的时候,杜蕾斯就发了一张主题为“三个人过节,两个人过夜”的海报。

海报里有两张购物清单,一张是购买他们产品所需要的价格,一张则是有了孩子之后过节所需要的价格。海报的意思很明确:不想出现左边购物清单的情况,只需购买他们一个产品就可以解决了。



3、时常发生的


跟太遥远的恐惧一样,不常发生的恐惧也很难引起消费者的重视,所以设计恐惧营销时要找到发生频率很高的点。如果讲的是不常发生的,那可能很难推动消费者购买的行为。人人都知道火灾的危险,但他们未必会在家里备上灭火器,或者长久不用灭火器也不会去检查更换,就是因为发生火灾的概率太小了。再比如买保险,很多人主要买那些比较常见的病,而对于一些很难遇到的大病,可能大家都选择能省则省。

王老吉的广告词这么成功,就是因为恐惧营销的点找得对。上火是特别容易出现的,熬夜容易上火、吃油炸容易上火、吃烧烤容易上火,生活中最常发生的就是上火,所以王老吉才会说怕上火,就喝它吧。

恐惧营销当然好用,但是现在已经被用得泛滥了,甚至有的过度去运用,反而造成了负面效果,让消费者产生了抗拒。比如某保险广告,非要让消费者看一遍癌症、车祸经过等恐怖场景。过度的恐惧,这不是人打心底排斥吗。所以进行恐惧营销不要设计得太猛,别以为越恐惧就越有效,要让消费者感受到恐惧之后想去解决,而不是选择逃避。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
创意宝典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