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媒体融合大势下,传统媒体人应该注意避免这些误区!    

媒体融合大势下,传统媒体人应该注意避免这些误区!

近两年,媒体融合发展的进程不断加快。作为一名媒体人,参与其中深感传统媒体应该反思融合的运营理念和操作路径,真正融入互联网重新构建的传播生态。


不沉迷终端叠加,而要追求社交连接

2.jpg

传统媒体对媒体融合的探索更多地体现在传播终端的融合,但终端本身只能组合,无法融合。如果简单做加法,传播终端聚集得再多,最终的效果也只是各自作用的叠加,远远激发不了“你我共融”的化学反应。


同一个议题如果能够实现大众传播、分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的有机结合,如果能够实现线上传播与线下传播的浑然一体,就可以迅速构成一个即时的、流动的信息场。


媒体融合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议程设置,激发所有人作为社交化主体的热情,主动参与到内容的生产、传递、交流之中。只有以人的连接为中心,媒体融合才能取得实效。


不迷信内容为王,而要调整产品供给


媒体融合要实现高效连接,入口依然是内容。但这个内容和我们以前理解的内容完全不同。


第一,普通的、缺少专业水准的新闻产品没有价值了。现在,信息生产和传输是零门槛,稀缺的是真正深度、专业的新闻产品,这对自诩拥有内容优势的传统媒体其实是个严峻的挑战。


第二,当前,内容产品的内涵更为丰富,远远不止新闻产品这一单调的类型,还包括服务产品、体验产品、活动产品、休闲产品等新成员。金陵晚报以前最受欢迎的都是新闻栏目,但前年开始突然变成《每日菜谱》专栏。报纸每天刊登一个时令菜,没想到好多老人每天早上看过后再去菜市场买菜。这对传统的内容标准是一个颠覆性的冲击,以前我们不以为然的调味品现在竟然成为主菜了。


第三,内容产品不再是一个静态的生产过程,而是处于动态的生成和再生产之中,需要融入推广和互动环节,让用户参与到专业生产者的流程之中。


不热衷闭门造车,而要习惯众筹众包


融合一定不是自己和自己玩儿。我们不但要跨界融合不同的媒介形式,而且要跨出自己的院子,在更广阔的空间中去连接更多的人、更多的终端、更多的渠道。

  

融合一定不是自己玩儿别人看。在互联网世界中,应让用户成为内容生产、传播的主角。能不能实现社交化传播效果最大化,是融合的关键。如果不改变单向的推送、单方面的呈现,融合只能是一种想象。

  

融合一定不是一厢情愿。对于媒体融合而言,议程设置非常重要。通过愉悦体验的议程设置,让用户自主参与到传播的链条之中,主动在不同的平台中分享、交往,自发地促进平台的互联互通,从而刺激传播的交融、裂变、深入。


不满足数字游戏,而要推进社群构建


媒体融合需要的不是数字堆积,而是用户对你的认同、信任和依赖,是一种共同体的生成与构建。所以,下载量、粉丝数、阅读率只是媒体融合的第一步,是弱关系的入口。融合传播的目的是与用户形成一种稳定的强关系。


怎么才能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关系呢?要改变简单追求规模的传播心态,根据用户的特征,进行分众化、小众化的组合,定向运营垂直细分的社群,从线上的互动走向线下的参与,提供更具针对性、个性化的媒体服务,从而把弱关系做成强连接。从弱关系到强连接再到强关系,通过社群的构建,才能体现媒体融合的效果,为融合的商业开拓奠定基础。


不模仿“二次售卖”,而要探索小微经济


小微经济即社群经济,小微不是指规模小,而是指数字化时代商业思维的特征,即强调用户体验、个性化服务、定制化产品。与传统的“二次售卖”的逻辑不同,小微经济呈现出新的特征。


第一,社群服务和商业盈利是同步的,得到认可的服务不但可以促进社群的建构和稳定,而且收取费用会被大家视为理所当然,甚至高价格也能有相应的市场;


第二,社群商业的重心是产品的研发和服务的质量;


第三,人格化服务是社群维系和商业变现的核心所在,在融合传播和社群经济中,只有作为用户或会员的人格化的存在,传统媒体沉下心来提供贴心的服务、愉悦的体验,才能找到转型的希望。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
创意宝典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