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罗辑思维”的光与尘     

“罗辑思维”的光与尘

罗辑思维01.jpg

  我是罗辑思维的粉丝,可这并不是本篇文章的立场。  

  “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让这个创业仅仅三年的团队又一次处于高光之下,铁杆粉丝们自然获得了高潮,罗黑们也找到了吐槽的机会,一篇又一篇颇有质量的文章泼面而来,在一些自以为很有文化的微信群总能看到挺罗派和倒罗派的论战。罗辑思维团队尽可以把反对声音归结为嫉妒、无聊和刷存在感而不予理会,但在我看来,这次罗辑思维遇到了真正的危机。要说这是一个什么危机?我们要从一位老朋友说起。  

  这位老朋友就是余秋雨老师。

罗辑思维02.jpg

  

  在我们的学生时代,余秋雨是不折不扣的文化符号。《文化苦旅》等作品也曾经让处于知识荒漠的我们获得过极大的认知快感,以当时的媒介能力和他当时所取得的影响力来衡量,比今天的罗辑思维绝对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样的,当时我也是他的粉丝。  

  直到今天,我仍然认为余老师的那些书挺有意思,读起来让人挺轻松挺舒服,我也不吝于对别人说我曾经喜欢他的作品。不过关键词来了:曾经。  

  余秋雨当时遇到了和今天罗辑思维一样的境地,在爆得大红之后,各种吐糟接踵而来,开始挺与黑之间还颇能势敌,慢慢的,讨论的人越来越少了,余老师的影响力也江河日下,今天再提起来那些当初给我们带来快乐的书,好像地位也仅仅比《故事会》稍高一点儿。这里当然有我们自己认知水平升级了的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黑余派的一个核心论点:喜欢余秋雨是跌份的。  

  这也是我认为目前罗辑思维遇到真正危机的原因,黑罗派会慢慢让人们认为:  

  “喜欢罗振宇是跌份的。”  

  作为罗辑思维最早的粉丝之一,也接触过几个罗友圈的人。总结罗辑思维的粉丝大概分成三类人。  

  第一类,用来装逼的。  

  在人潮涌动的地铁里,旁边站着一个漂亮的陌生姑娘,这时候想吸引她的注意,那么随意地捧起一本罗辑思维版的《世界因何存在》做思考状,好像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二类,来做生意的。  

  在一篇叫做《罗辑思维的地下江湖》的文章里,对这个群体已经有很多描写,各种罗友圈以情怀之名落生意之实,抱着多认识几个朋友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用到的意图,聚来又聚去,据说有一些效果还不错。  

  罗辑思维官方对这些事儿的态度跟郭天王的泡女态度一样: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既享受其带来的影响力扩散又绝不为他们背书。  

  但这也没有什么可耻的,罗胖说,赚钱是最体面的生活方式,我无比同意。  

  第三类,爱智求真的。  

  我能说我就是这一类吗?  

  曾经我以为,怎么会有人黑罗辑思维呢?人家免费提供知识和内容,同时获取尊重和生意,这不是天之正理吗?一切皆自愿,没有强迫。  

  后来从罗辑思维的小伙伴那里知道他们的公众号每天新关注8000左右,取关2000左右,看来还真的有那么多人变得不那么喜欢罗胖了。  

  从传播规律上讲,当一个有逼格的群体慢慢向大众开放,这个群体之前所带有的神秘感、身份认同和鄙视链上游地位也就开始瓦解。小米论坛上最初的那些极客们,好像没有人愿意跟现在的“米粉”混为一谈。把罗辑思维快黑出翔的知乎大神们,他们赖以装逼的阵地也开始做起了广告,激增的来自傻逼们的点赞比起同为大神的一句“写的不错”,成就感差了不是一星半点儿。  

  也许一件事情从小众走向大众,也就走向了庸俗。  

  不知道这是不是罗辑思维宣布不再增加会员数量的原因之一。  

  但这里又明显存在逻辑悖论,罗振宇是生意人,且不做广告只做社群电商。社群需要比较强的价值观认同感作为纽带,而电商本质是流量生意,需要人越多越好,基于前面的说法,激增的粉丝会慢慢降低共同的价值认识基础。  

  我特别想看看罗胖如何解这个难题。  

  企图心的光与尘  

  相比于另外一档几乎同时起步的视频脱口秀栏目《晓说》(现爱奇艺上的《晓松奇谈》),罗辑思维是很有企图心的,它的企图心让它已经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视频脱口秀栏目,也不承认自己是自媒体,而是一个生态。这个生态包括内容运营(视频/语音/文字/选题策划),商务运营(卖会员、卖书、卖课、卖茶叶、卖月饼,品牌合作),社群运营(社群活动、会员体系,会员互动),以及价值观运营,虽然罗辑思维自陈自己的选题策划没有什么系统规划,今天讲历史明天讲经济后天又讲讲男人和女人,但所有的选题以及最后的结论一直都有三条价值主线贯穿前后:商业文明,互联网思维和自由主义。罗振宇谦虚地说自己只是在做一个实验,不知道会不会成功,但那种对时代格局的参与感及未来世界的使命感却非常强烈。这种企图心当然是正能量。  

  然而企图心是会给人带来压力的。我们看《晓松奇谈》不会感受到这些压力,高晓松每次选一个话题,嘚逼嘚嘚逼嘚,多讲故事少输出价值观,内容策划更是不如罗辑思维严密完整,影响力却越来越大。之前他们同在优酷平台的时候,我从来没觉得《晓说》是跟《罗辑思维》同级别的产品,只是靠着优酷的大力推广才获得了不错的观看量。现在换到了用户量更小的爱奇艺,随着时间的推移,却越做越有意思。而还在优酷的罗辑思维,两年来粉丝增长又何止一倍,观看量却掉到了每期100-200万左右。

  

罗辑思维03.jpg

  (截图1是罗辑思维前期一个阅读量比较稳定的时期,从61期到70期,在250万左右)

  

罗辑思维04.jpg

  (截图2是距离现在比较近的比较稳定的时期,从131期到140期,阅读量在180万左右)  

  最近的140期距离现在也有十几周了,我对视频传播规律还比较了解,图1和图2因为时间远近而产生的长尾阅读量之差可忽略不计。  

  在整个罗辑思维的生态中,罗振宇的视频是最重要的产品,是一切企图的起点。它的表现是罗辑思维这个实验走势的晴雨表。从两张图的比较可以看出,粉丝量不断增长,阅读量却下滑明显,个中问题恐怕罗辑思维团队比我要着急。 

  我是罗辑思维的粉丝,也是它的用户。粉丝的特点是今天你又为你的偶像做了什么,用户的特点是今天这个产品又为我做了什么。所以大家不要单细胞的定义我究竟是挺罗的还是黑罗的,世上的每一件事都是纠结而复杂的。漆黑一片的空间无人关注、貌似干净,一束光芒照进来,带来了光明,也让人看到了光芒里乱舞的灰尘。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