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频道

大学生就业难之问:就业难仅仅是总量过大吗    

大学生就业难之问:就业难仅仅是总量过大吗

  2013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到创纪录的699万,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总量过大是造成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罪魁祸首”。
  
  然而,很多专家认为,专业、地域、行业的相对过剩也是部分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高技能人才严重缺乏
  
  相关统计显示,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经超过3000万人,位居世界第一,在绝对数量上的确十分庞大。但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却不足15%,不但低于美国,更远低于周边的日本、韩国。
  
  21世纪无疑是人才的世纪,竞争归根结底也是人才的竞争,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从占人口比例看,我国大学生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尤其是高技能人才。
  
  以江苏省为例,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一项调查显示,至2012年底,江苏高技能人才总量203.2万,占技能劳动者总数的28.3%,但技能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仍然供应不足。
  
  为此,江苏省人社厅启动高技能人才引进计划,面向海内外引进具有重大业绩成果、紧缺急需的顶尖高技能人才,给予50万元的资助,同时提供工作条件、落户、医疗、保险、税收、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全方面优惠政策和待遇。
  
  缺少高技能人才的不仅是江苏,在沈阳,广告、金融和信息等现代服务业领域岗位中也缺少技能较高的“复合技能型、知识技能型”人才;在湖北,该省计划未来5年培养开发紧缺技能人才50万人……
  
  专业比例严重失调
  
  一方面是高技能人才的紧缺,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困难,这一现象说明我国人才结构亟须调整。
  
  金陵科技学院位于南京市,该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处副处长陆国晓说,近年来工科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相对较高,文科类毕业生找工作则相对困难。这与记者在上海、江苏人才市场调查得到的结论基本相符。
  
  过去10多年来,部分本专科院校大量扩招。业内人士分析,工科专业需要大量的设备,人才培养成本高,而中文、英语、新闻等基础类学科一本书就能开课,金融、财会、管理类专业“外表光鲜”,自然成为扩招的首选,学科专业比例失调的现象因此逐年加剧。
  
  近年来,类似“农民工工资超过大学生”的报道时有所见,江苏省有关部门负责人认为,这正是因为市场规律发生了作用——某些专业毕业生出现过剩,供大于求,薪酬就会下降。
  
  这位负责人指出,高学历并不等于高能力,因此,尽管市场紧缺高技能人才,部分专业毕业生就业仍然困难;而高学历与高能力并不冲突,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就业才能无忧。
  
  地域、行业鸿沟亟待弥合
  
  “有一个毕业生,宁可在南京某高校后勤部门做一名临时工,只拿1000多元的工资,也不肯回老家就业。”陆国晓说。
  
  或是希望在大城市闯一闯,或是毕业回乡感觉“颜面无光”,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域差距过大是大学生扎堆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有专家指出,基层很缺人才,但一些大学生不愿意去,认为很难看到发展前景。如果地域差距无法缩小,可上可下的人才流动机制难以建立,大学生下基层将会遭遇重重困难。
  
  记者在调研中发现,很多高校毕业生就业首选公务员、事业单位、国有大中型企业,其次是外企、合资企业,最后才选择中小型民企。而据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统计,中小企业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大学生愿意去国家机关、大国企,是因为那里有更好的社会保障和待遇。”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分析说,“我国要缩小行业间、城乡间的差距,缩小收入、待遇、保障上的差距,否则人才很难自由流动。”
  
  

 

 

 

编辑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请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联系方式:020-38814986
最新评论